词条 | 金坑村 |
释义 | 1 福建省邵武市连南县金坑乡金坑村福建省邵武市金坑村,在闽北重镇邵武市金坑乡。村落坐落在东西长,南北窄的缓坡上,坐北朝南。在浙江省丽水市、广东省广州市、辽宁省本溪市以及江西省赣州市也有以金坑命名的村镇。 ◎ 历史沿革邵武市金坑村地处武夷山脉西段,紧邻江西。据《福建通志》记载:邵武产金,金矿在金坑乡境内的西溪河一带。西溪河又叫金溪,出产金砂,金坑乡因此而得名。古村南北走向,依山而建。明末时,一聂姓客商得知环绕金坑村的金溪中蕴藏金砂,斥巨资采砂淘金,结果一夜暴富。他又在此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宅第“儒林郎第”。除了金矿的收入以外,金坑之所以繁荣,还因为它是由江西进入福建的交通要道。金坑村村民大多从事纸、木、竹生意,通过消遣到下游城市,繁盛一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古村逐渐衰落了,少人问津,但也因此幸运地保留了古村的完整。 ◎ 自然风光金坑村北依青山,一片古藤攀巨木、 巨木虬须枝的古树林与村舍紧紧相连。林间鸟群此落彼翔,你歌我唳, 热闹非凡。东南西三面连着阡陌纵横的田野。 狭长的山坡就因有了人家而充满灵气,村庄因有了青山秀水而充满诗情画意, 因有了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建筑文化而变得越老越有意味。 四季山色碧,季季又各异,壑壑淌清泉,峰峰有奇韵。 这就是金坑的山。它似巨手将金坑的村舍、田野捧在掌间, 呵护金坑沐浴阳光雨露,历经沧海桑田,从古走到今,悠悠古韵依旧在。 ◎ 人文景观金坑处处散发着悠悠古韵。鹅卵石铺就的小街,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房屋鳞次栉比立于两旁。小街三米多宽,那排得密密匝匝的鹅卵石,在风吹雨打下, 更在人们脚掌的磨砺下,朝上的一面已失去了原有的椭圆状, 就连街心的青石板面也在岁月的研磨下变成流线形,细腻如脂,棱角全无。 小街两旁的房屋的地基也是用鹅卵石砌成,在背阳的地方, 在鹅卵石与鹅卵石的缝隙间长满绿绿的、厚厚的青苔,一阵轻风徐来, 将青苔散发出的清香,连同悠悠历史吹入肺腑,令人陶醉。 街道两旁古屋随处可见,有的是清代建筑,有的是明代建筑, 有的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绝大多数古屋是砖木结构, 做工精良,随处可见精美的镂空砖雕。代表建筑有“危宅”、“儒林郎第”、 “风雨桥”、“文昌阁”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危宅”和“儒林郎第”。 竣工于明崇祯五年的“儒林郎第”,距今三百多年,是座集建筑、雕刻、 绘画艺术之大成的建筑,是一座房间数达一百二十三间的大宅子。“儒林郎第”屋檐下长条形白底彩绘历经几百年风雨仍鲜艳夺目。壁画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场景,也有官场宴饮礼仪,浩浩长幅, 层次分明,密而不乱。技法娴熟,或工笔写意, 或浓墨重彩, 所画之物栩栩如生。儒林郎内的木雕极为精彩:六扇镂空的屏门,左右厢房窗格,窗花下的模板,到处雕刻出人物、花草、动物的吉祥图案,例如春兰夏荷、苏武牧羊、喜鹊登梅等。刀法明快,构图简洁,意趣动人。 “危宅” 五个一样大小, 风格接近的大厅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大门朝街, 正对面是照墙,从街上就可斜望到建造精美的大门。大门墙体顶端的飞檐, 是用雕刻过的青砖砌成,图案精美连贯,线条流畅。 大门上方的门楣制作得更加考究:砖雕的变形兽头精致异常,砖雕的动物、花草、 藤蔓栩栩如生,它们被工匠们巧妙地组合,疏密有致,美不胜收。 尤其是那两条 跃出水面的鲤鱼,不但雕刻得活灵活现, 而且隐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种形意具佳的雕刻,古人喜欢,现在人依旧喜欢。 从这一点来看,古人与现代人在审美观点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些东西永远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危宅”大厅与大厅间有门相通,厅前是厢房,厅后是耳房,大厅与厢房、耳房之间各有一方用条石、 大青砖建成的天井,做工考究。天井中央的大青石砖上斑斑驳驳长着绿茵茵的青苔,给人以久远的感觉。宅内木雕丰富,房梁雕祥云,门框雕花草,房门雕人物花鸟,就连柱墩上都雕上了精美的图案。所雕人物神形兼备;鸟儿形态各异,或昂首鸣叫,或交颈嬉戏,或展翅飞翔,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花儿或含苞待放,或轻舒花瓣,或怒放蕊出,姿态各异。 “危家”的后门有一口井,井壁用青砖垒成,青苔填满了砖缝。环状的井圈是用整块巨石雕凿面成的,上面雕刻的图案粗犷有力,与砖雕和木雕形成鲜明的对比。井圈上方的边缘已被磨蚀得呈不规则的锯齿状,不知磨断了多少代人多少条绳索。然而磨断的是绳索, 磨不断的是悠悠历史。 金坑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李、枣、桃等果树, 培育各种花卉。每到姹紫嫣红的春季,五颜六色的蝴蝶便寻花而来,在庭院与田野间翩翩飞舞,为田野增添了活力,为每一座古屋增添了秀致,将古屋映衬得更加古朴。 沿小街西行,出村百米,就是风雨桥了。 风雨桥全长三十余米,六个用条石建成的桥墩,桥梁也是条石的,每根重不下二吨。桥面、护栏和桥篷均用上好的老杉木锯料建成。护栏雕花走线,桥篷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观大方。远望风雨桥轩峻壮丽,像一艘巨船横在绕村的小溪上,为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挡风遮雨, 平安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今日已不见古人, 风雨桥却依然傲然屹立,虽有些老态,为村民挡风遮雨的心却没变。 这大概就是这里的人至今仍然喜欢风雨桥的原因吧。近观行人用脚掌磨损的石头路面,摩挲已严重凹凸不平的桥面,从掌间和指缝间感受到了这里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风雨桥的情景, 感受到娉婷淑女立于桥上赏春花的美景。古有美景醉人,今朝依旧。手抚桥栏望远,山色如黛, 树木葱茏,连绵稻田,春绿、夏青、秋黄。岸边野花青草葳蕤。溪底已是干枯荒地,岩石突兀,不少石块已严重变形,丑、俊、美、奇之石皆呈。然而如此怪石、古桥,从古至今却找不到一首写它们的诗词、一篇写它们的美文。 这样也好,它们的美与奇没有被一首诗或一首词定形, 无论是曾经站在桥上的古人,还是如今站在桥上的当代人,都可以无拘无束地打开想象 的翅膀,去比喻它们,去形容它们。 金坑古韵悠悠,在物也在人。王家奶奶,已九十五岁, 爱说古(当地人把讲过去的事、讲历史叫做说古),爱看电视,爱读书看报,剪纸剪得好。村里人盖新房、办喜事都乐意请这位寿星到家帮忙剪(捡)喜剪(捡)福,图个喜盈门,福满堂。 王家奶奶说古,说在她爷爷辈、父亲辈身上发生的事,也说发生在自己辈上发生的事情。 小到女孩几岁开始学绣花、缠小脚,大到姑娘上花轿做新娘,朝代更替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听爷爷辈的老人讲,王家奶奶出嫁前品性和容貌冰清玉润,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好姑娘。她嫁到村子的时候,乡亲们从风雨桥开始夹道欢迎,锣鼓鞭炮震天响。 然而王家奶奶说古却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出嫁时受到隆重礼遇的事。王家奶奶说古其实就在讲悠悠历史。只要村庄永恒,王家奶奶一样的人就会层出不穷,他们在讲述悠悠历史的同时,也给后辈传递着悠悠古韵,直到永远。 ◎ 金坑门楼金坑的古建筑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特点。金坑古民居的门楼,雕饰并不华美,门墙却很高大。门墙上的窗子,内宽外窄——是作为瞭望窗和枪眼而存在的。因为这里是山区,又曾经很富裕,建宅时常要考虑防御匪患骚扰。门楼的不讲究,也是担心露富,引来土匪。 ◎ 古村集萃儒林郎第 儒林郎第是金坑村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雕刻着“儒林郎”三个正楷大字的青石匾高悬在宅顶,耀眼醒目。石匾旁衬有许多方块砖雕,画面表现精细,耸秀的山峰、淙淙的泉水、弯曲的老树、悠闲的放牛娃、云雾中的寺院等图案,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正厅内,满目雕梁画栋,菱花门窗配有精致的木雕图形,有风景、花鸟、人物等,每块木雕都表现一段古代故事,如“苏武牧羊”、“天女散花”、“寒山寺景”等。刻工精致,栩栩如生。 九级厅九级厅建于清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因为大门前、中天井和后天井分别有三级石阶而得名。九级厅的“文昌阁”是最能体现建筑艺术的精华。颇具匠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融人物、山水、花鸟、故事为一体,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文化高雅。 九级厅的木门楼已毁,剩下了两个雕花石门墩。厅内的两根大梁柱是用槠树挖空中心而成的。为什么要把好好的木料掏空呢,这在当地也是一个谜。 ◎ 旅游指南进出交通 从邵武到金坑可乘中巴车,车程大约2小时。 气候与游季 金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适合旅游。 2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金坑村◎ 历史沿革金坑村原属增成市镇龙镇,2005年8月份划归到萝岗区九龙镇,属下有宝石、谷洞、银岭、楼新、楼下、黄屋、上新、新村、龙山、邓屋、龙田、黄埔、卓屋、鹅冚、朱屋和钟屋16个经济合作社,是革命老区,曾是东江纵队活动过的地方。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村民460户,2567人,全为汉族,客家人。 ◎ 组织机构金坑村“两委”班子共8人,在工作上团结协作,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威信,真正从村民的实际出发,为村民着想,有能力贯彻上级政策,充满活力和战斗力。金坑村现有党员51人,各生产社分布均匀,其中特困党员10名,没有流动党员。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例如定期召开“三会一课”、进行电教片学习、组织党员外出考察等,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保垒,并曾受到镇一级党组织表彰。 金坑村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发光发热,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3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大地乡金坑村金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大地乡境内东北部6.5公里,5户,26人,汉族。村处标溪港中段支流金坑口,公路对面沿岸,以坑得名。徐姓徒迁在此开基,原为柳山头大队,现为粗垟行政村所属。50多年前,村有一位老中医,名声远扬,四处来此求医者不断。 那时候村四周森林茂密,猴群众多,一到夜间,四处鸟兽吼吼,客人总有几分惊恐。 4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南芬乡金坑村◎ 区位优势金坑村位于南芬乡北部,沈丹铁路,沈丹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广阔,水利、矿藏、森林资源丰富,在此投资兴业会给您无限商机。 全村辖5个村民组,总人口1,611人,区域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9亩,有林地面积10,815亩,各类专业户47户,企业6家,其中有烧结厂、硅石厂、腾龙硅石矿、塑料加工厂、蓝天化工厂、星光硅质原料有限公司。 ◎ 自然资源矿藏资源丰富。区域内有丰富的硅石及铁矿资源,其中硅石储量极为丰富,可为办厂兴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旅游资源广阔。境内群山环抱,碧水蓝天,怪石交相呼应,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有小平项山、猴石极具观赏价值,是难得的旅游景观。 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草木和木本植物1,000余种,其中中草药90余种,山野菜40余种,以南果梨和李子为主要品种的千亩果园,年产水果可达千余吨。 5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金坑村金坑村属于城南管理区,是和后寮自然村组成的一个山区行政村,位于330复线的公路西边。全村农户197户,人口627人,耕地面积232亩,其中旱地63亩,水田169亩,人均砂耕地只有0.37亩。山林面积4500亩,人均7.17亩,责任山3450亩,村有集体统管山1050亩。 6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金坑村金坑村位于黄陂镇中部,南高北低,大部分系丘陵地。以境内自然村金坑得名。村委会驻陈屋,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68户,1264人。有耕地1277亩,其中水田1200亩、旱田77亩,山林559.5亩。农作物以水稻、烟叶为主,兼种红薯、大豆等其它作物。 7 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金坑村◎ 简介金坑村委会(jin keng cun weihui)隶属于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驻地罗坑。在乡政府中部的段莘水库沿岸。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12户,1056人。耕地818亩,茶地1223亩,产盗、茶叶。 ◎ 沿革建国前夕,辖区属裔村乡第七保和段莘乡第六、七保。1949年分属沱东区裔官乡、段莘乡,1950年属三区金坑乡、段莘乡,1952年改属双坑乡;1958年沿用原乡名置金坑大队,1961年划属裔官公社,1963年复归段莘公社,1971年改称段莘公社“五.七”场,1980年复为金坑大队。1984年改称村委会。 ◎ 自然村罗 坑(luo keng) 村委会驻地。在中村东南两公里,段莘水库旁的土丘上。原村前小坑(溪)旁用石块垒成,俗称垒坑。因方言“垒”“罗”谐音,误为罗坑。南宋中叶,当地坞头上村王宗头建村。28户,148人。 腾 坑 (teng keng) 在中村东北7公里的山坞内小坑(溪)旁。村东山崖陡立若飞腾,因名。[家庆图],明弘治八年(1495)年,邑内溪头王道充建村。111户,526人。 王 村(wang cun )20户,109人。在中村东北5公里,段莘水库西岸的方小山东麓。唐末,邑内武口王村王姓建村。1971年从段莘水库区原址迁此,沿用原名。 金 村 (jin cun) 在石后尖西南的峡谷中,西偏南距中村5公里。41户,213儿女。元末,附近王村王姓建村,以期金玉满堂而名。1971年从段莘水库区原址迁此,沿用原名。 洋 边 (yang bian) 位于中村东偏南5公里的水库旁。歙县方姓建村,已40代。原村前河水洋洋,故名。1971年从段莘水库区原址迁此,沿用原名。12户,58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