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沟
释义

西沟,一个普普通通的太行山上小山村。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却是共和国版图上唯一被标出名字的行政村,她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关注的地方,她曾被毛泽东称赞为边区农民的方向,她是中国第一个互助组合作的诞生地,她是全国第一批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获得者,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杰出典范,她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她是郭玉恩,李顺达和申纪兰三位全国著名老劳模的家乡。

地理位置

西沟地处太行山南端山西平顺县,全村国土面积30500亩,耕地1560亩,林地面积21667亩。辖9个自然庄,635户,2138口人,组织设置为党总支,下设4个分支,12个党小组,110名党员,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闻名全国的老典型。

小康西沟

近年来,西沟村投资230万元新上的山西纪兰饮料公司果汁、矿泉水生产线正式投产,投资3000万元在省城太原开设的第五家酒店“今绣西沟”大酒店开张,为平顺及西沟安排了近500名劳动力,成为西沟村利用品牌化经营,打造名牌产品、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的西沟铁合金厂4个炉,山西纪兰饮料公司,西沟石料厂,西沟金星焦化以及山西纪兰商务公司,山西纪兰饮料公司太原、长治销售公司,太原“西沟人家”五个部,长治“西沟人家”两个部等,使西沟村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新格局。2008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余元,是平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村。

绿色西沟

西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向穷山瘠土宣战,向荒山秃岭进军,植树造林,筑坝造地,营造出一座座"绿色银行"。目前,西沟村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了25000亩,建起了平龙线1000米高标准绿化带工程,新建了沙地栈休闲公园、古罗街心公园、西沟森林公园,在这里,除了能看到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之外,更主要的便是感受西沟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精神,他们正在用这种精神建设着一个红瓦白墙、绿地青草、整洁有序、干净漂亮的新西沟。有精神更要掘内涵

文明西沟

西沟全村2008年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122户、九星级文明户378户、八星级文明户105户、七星级文明户8户,形成了人人争先、户户夺标追星的良好风气。如今的西沟,家喻户晓了,村党总支书记张高明说:"红色精神要代代传,我们要把西沟精神、纪兰精神发扬光大。"

红色西沟

西沟一度传承开拓进取精神,与时俱进,在太行山区乃至全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近几年,西沟村勇敢地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举改革之斧、走创新之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西沟是红色教育基地,人民群众塑起了李顺达铜像,大型汉白玉雕塑九龙壁,“中国西沟”、“凤毛麟角”、麒麟玉标以及富有民族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意义的大型浮雕壁画相继完成,并不断赋予西沟精神新的内涵,使这种精神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文化西沟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西沟顺应形势,加强农技培训和科普推广,成立了西沟金星农民大学,建起了农民文化大院,并先后派出160余人外出学习果树管理、企业营销、计算机知识及有关技术等,同时与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该村传授科学知识,使西沟村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教兴村网络。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后建成了西沟幼儿园、西沟希望小学,维修了南赛小学教学楼,教学条件彻底改善,西沟小学毕业生的合格率、升学率、优秀率均名列全县第一。是典范更要强服务

福利西沟

西沟村党总支对广大群众的承诺,"不让一户群众住危房,不让一个群众看不起病,不让一个学生上不起学,不让一个家庭生活在贫困中。"

多年来,12户曾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搬进了明亮的新房,6个看不起病的农民拿到了党总支垫出的医药费3万余元,20个上不起大学的学生重返校园,43户特困家庭受到了重点救济,卫生院建成了花园式,全村推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从1996年开始,村里全部减免了群众的农业税、三提五统等,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减轻负担30余万元。中央实行减免农业税后,西沟村实行电、水、种子、化肥、农药、子女上学、科技服务等适当减免,统一管理,在全体村民中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少生优生、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同时不断提高村民的社会福利待遇,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医院,完善了特困户、重灾户、五保户供养办法,并对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和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干部实行补助金制度和养老保险金制度,年底每个群众可领到50元钱、10公斤大米、25公斤白面、3桶饮料,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人有所干、病有所看、乐有所从。

如今的西沟,闭路电视、程控电话陆续安装,移动通讯发射塔、深水井相继建成,池底、辉沟两个移民小区已经建成,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村通油路也已不再是梦想……

辉县西沟

西沟位于辉县市薄壁镇西一公里,宝泉水库上水库,平甸村,几公里处。离焦作一个多小时车程(云台山距离宝泉水库大概10公里),晚上住农家,管吃住,大概就是 一人30左右,车最还自己联系,上山的路很远,包车不合适。

关于西沟游记

笑眯眯的波波海说,你一定要写游记,这话说了好几遍。其实即使没人叮嘱,我也很想写点什么,以记录一次由腐败西台逐渐演变成的北东山脊**探路行、一群坚忍团结的伙伴和一个被印证的寓言。被挪老大忽悠的我们,晚上九点起程。(顺便说一句,因为挪老大一句跟哥哥走,我基本做好了叛逃的心理建设,可是。。。)因为常宁县修路,我们的车兜了一大圈,一行十人,周六凌晨一点多到达金河山庄。雪白的被褥煞是晃眼,像是土炕版的青年旅社。争分夺秒地睡我们也没睡足四个钟头。六点早餐,跟小赵家的醋熘土豆丝、摊鸡蛋比,这里的早饭太简单,不能带来幸福感。七点整装待发,突然瞥到周周和张颖的运动鞋,心一凉。虽说是腐败游,到底也是小五台啊。可后来证明,以鞋取人和以貌取人,同样是不科学的。西沟依然以漫长的碎石路始,长得让人心烦。好在天气不错,波波海在队首带路,控制着行进速度。大家走走停停说笑拍照。熏衣草更是抵制住没创意和我的催促,顽强地拍摄着花花草草,直到开始过河,方显英雄本色。只见她的左脚颤颤巍巍伸出半寸,收回来,又伸出一寸,又收回来;循环往复,对河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认真履行着仪式。估计老蚕豆在车上萌发出的对女子30公里十二名的敬仰之情,此时受到了很大的考验。为了帮助一小撮有过河恐惧症的同学,京京、没创意站在河里用他们温暖的双手接来送往。忽然听周周高喊“老巴豆”,几人愣了一下,随即狂笑起来。老蚕豆“探路”归来听到被改名的噩耗,谦虚的承认巴豆确实比蚕豆有用,从药理上。开始爬升时大家变得少言寡语,一是喘得厉害,二是被壮丽的山色和遍野的金莲花击中。天很蓝,在眩目的阳光里,群山笼罩着一层青色的、透明的薄雾,安静地成为相机里的远景。回身看对面的山峰,巨大的所在,渺小的感觉油然而生。不为渺小而自卑,因它而幸福。因为我们是一粒沙,因为我们是自然的孩子,在山的怀抱里。金莲花开的真美,不知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的娇嫩和自在。大家陆续到达山顶,才发现西台远远伫立在身后。原来我们还是偏离了预定的路线,不知不觉中慢慢靠近了北东山脊。接下来的行程里,**一词成了波波海的口头禅。我们先是沿山坡横切,坡陡路窄。作为新同学,张颖虽有神力,可怜脚踝没有高帮的支撑保护,非常乏力,竟然申请弃横切而选择爬升。小勇的腿也因为用力过度而抽筋了。京京去探路,大家在山坡上小歇。那时我们第一次看到坡下的羊圈。其实是山谷里的一块平地,沿山的一侧用塑料布搭起小篷供牧羊人歇息。羊们不在家,大概正在某个山坡上享受丰美的晚餐,但地面上的羊粪声明了这块地的使用权。担心大家的体力,没创意建议结束当天的行程,在羊圈扎营。当时艳阳高照,那块地散发出浓郁的羊味,拒人于千里之外。当时有对话如下:没创意:你还剩多少体力?Joy:40%吧没创意:你呢?张颖:不知道没创意:那要是再有2小时的爬升(他指着开满金莲花的山坡),然后再走2小时的平路(他指着遥远的山脊),你觉得自己行吗?张颖:行(强人!)没创意:薰衣草你呢?薰衣草:今天不行了,如果只走2小时平路还行。没创意:那咱们还是在羊圈扎营吧薰衣草:那还是算了,我能走!(强人too!)于是心高气傲的我们放弃了天赐的羊圈,开始“冲顶”。夕阳中开满野花的山坡看起来多么温柔,可真踏上她时,她变成了一堵墙,把“登顶”的希望远远隔在另一边。我们纷纷挂上了四驱(老蚕豆言),在60度的陡坡上艰难的爬升。有那么一会儿突然觉得掌握了要领,那几步爬得颇有莫西干人之风。可好景不长,体力消耗得厉害,每一步上升都要酝酿几秒然后猛然发力。看高高在上冷漠的山脊,再回身看缓慢艰难地挪动着的豆豆、张颖、薰衣草,心里有一丝悔意,那错过的羊圈。向上望,大约100米的地方有个缓坡,或许可以扎营?我使劲向上爬,心里默默祈祷,神啊,请赐我们一个奇迹,请赐我们一块营地。遗憾的是,神赐的营地不在这里。同样上来寻访营地的波波海,也只发现一片勉强扎一顶帐篷的平地。大家在对讲机里讨论片刻,结论是下撤,趁天黑前下撤到羊圈扎营。为了降低下山的风险和难度,没创意让小勇、张颖、豆豆、薰衣草、周周卸下背包,在京京、波波海、老蚕豆的带领扶持下,抓紧下撤。我和没创意则很有创意地开始实践“高山滚包术”。具体操作如下:没创意先把五个大包用绳系起来串好,我在上方以坐姿扽绳,他负责往山下顺包。开始时还是饶有趣味的,一次操作,包可以顺下去7、8米有余。可是为了不偏离营地,没创意时不时就得将五个大包一一平挪,不一会就累得气喘吁吁。天色缓缓变暗,对讲机里传来大家安全下撤的消息。当没创意和我在山坡上交流滚包技巧时,据说到达营地的人们心情也是相当紧张的。曾被我们抛弃的羊圈突然间成了唯一的栖身之所,所以当看到对面山坡上黑压压的一群时,这些饥寒交迫的同学立刻警觉起来。波波海向他们高喊“哪个队的”,没有回应。不仅没有回应,这群体下山的速度还相当快。要是这么一大帮人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啊。扎帐篷占地是来不及乐,于是大家急中生智,两人一伙儿画地为牢,严阵以待准备家园保护战。大部队不出所料是奔营地来的。真正短兵相接的时刻到来了,双方部队都愣了片刻。那是200多只羊和几个落魄之人的终极对视。假想敌出乎意料的谦让,没有和我们这些入侵者开战。只是站在附近的斜坡上观望着我们,毕竟他们是羔羊,我们是迷途的羔羊。到了砂石路段滚包术就不灵了,在京京波波海老蚕豆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把包运回营地。热腾腾的辛拉面随即递过来,伴随着同学们的嘘寒问暖。这是一群令人感动的伙伴,面对困境时没有抱怨、没有争执,互相扶持关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没有迷失,是以才能顺利地摆脱困境。夜深了,在星星的注视下,这群上帝的羔羊在山的怀抱里相互依偎着安然入睡。凌晨四点左右听到雨声,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好在吉人天相,六点多雨停了。众人在两位牧羊人的有偿帮助下(150元,要价不菲啊),横切、下山,回到沟里。路渐渐好走,昨日的艰辛仿佛已成云烟,大家又开始欢声笑语,包括崴了脚的波波海。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华仔,在和“绯闻女友”合照时表情颇为默契,而发哥摆的pose也很有星味。周周和张颖这两位让大家跌了好几次眼镜,作为处女走(老蚕豆言),两天暴走了20多个钟头。除了体力让人赞叹,意志力更是让人钦佩。我和京京最先回到山庄。只见几位司机站在道边的高墙上望眼欲穿,酷似甲方乙方里自找苦吃的大款。等大部队在狂风暴雨中抵达,司机师傅就一路狂奔,可还是没能逃脱传说中的大堵车。吃过苦的人更懂得未雨绸缪。为储备口粮,大家先是策划在防潮垫的掩护下探身到隔壁车上顺卷心菜,后因为加工难度太大,最终现实地选择向流动商贩购买包子和煮鸡蛋。没成想吉人又被天相了,堵车危机很快就解除了。老蚕豆于是掏出手机向家里报平安。打通之后先称对方为铁蛋,称自己为爸爸,然后一路从妈妈去哪儿了问到奶奶、姥姥,对话了数分钟后才发现自己打错了,看来对方也是耐心人。一路笑料不断,说话间我们回到了北京。回想这段艰辛旅程,在丰富曲折的片断之下,似乎蕴含着玄机。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那羊圈,命运最终还是把迷途的我们带回那里,就好像在印证那美丽的寓言,又仿佛是一个指引。我们还是渺小的人类,学习彼此爱护扶持、学习放弃、学习顺应自然。穷尽一生,要学得还很多。

劳模西沟

郭玉恩

郭玉恩,1952年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1953年与其他劳动模范联名向全国农民发出爱国增产竞赛倡议,对全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顺达

李顺达,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劳模(实际早在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就已是著名的劳模),在建国后两年时间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中共第八、九、十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届党中央委员。

申纪兰

说到西沟,就不能不说申纪兰。

申纪兰,新中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国际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从建国初期到今天,申纪兰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受到过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称赞她为“国宝”、“凤毛麟角”,胡锦涛、李鹏、朱镕基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她还曾代表中国妇女参加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访问过莫斯科、华沙、柏林,受到金日成、胡志明的接见。她的经历传奇而辉煌。山西省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申纪兰:“文化不高水平高,职务不大贡献大。”

申纪兰常说:“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西沟群众奔波一天。”西沟的发展、西沟的名气、西沟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这位已是耄耋之年老人的滴滴汗水。1938年西沟村建立党支部,1943年建立互助组,老劳模申纪兰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将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穷西沟,建成了农林牧贸工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树起了光辉榜样,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对南方发达地区发展的大好形势,西沟人燃起了发展经济的信心,开始上企业、上项目,想要富裕起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