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误认 |
释义 | 文言文《误认》原文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本文译文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失马多久了?”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即将要离开,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本文注释] 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 侍郎、给事黄门等职。东汉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尝:曾经。 认:误认 顾:回头看。 公:对人的尊称。 幸:希望。 至:到达。 归:归还。 亡:丢失。 诣:到……去(见),谒见。 解:通假字 ,同“卸” 诣:造访;去 句子翻译: 1.必知非是,解以与之 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本文启示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宽容大度的品质,表现了“马主”讲究信用的品质。 “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卓茂问此句是看这个人守不守信的。 心知非是,解以与之: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来给了他。 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 词语错误地认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