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州大学图书馆 |
释义 | 简介温州大学图书馆是原温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和原温州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9月合并而成的。目前,共有四处馆舍,包括南校区图书馆(3.2万平方米)、学院路校区逸夫图书馆(5669平方米)、北校区图书馆(9050平方米)、平阳学区图书馆(2157平方米),总计面积达4.9万平方米。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敷以现代科学技术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方式,公园化温馨环境,是校园学术与文化中心。 历史原温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10月,原名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后随学校的变迁,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 1994年8月,由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国家配套投资兴建的新馆落成,命名为逸夫图书馆,同年9月投入使用。该馆设计合理,环境优雅,设计藏书58万册,阅览室座位600座,报告厅170座。2002年9月温州高教园校区启用后,为了方便教学和科研,在2号教学楼里设立了临时分馆,并通过网络与学院路校区实现互联。2004年10月北校区1.2万平方米新馆投入使用。 原温州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4年12月,馆址在蛟翔巷。1991年,温籍台胞何朝育、黄美英捐资兴建学院路校区6300平米图书馆一座。后学校迁建茶山,为适应新规模,学校投资8800万元,建成现在的南校区图书馆,其占地66700平米,建筑32120平米,设计藏书120万册。两校图书馆合并后,南校区图书馆仍以育英为名,并于2006年11月9日,将1992年原温大图书馆竣工时温大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馆名移至南校区图书馆门前巨石。如今,育英图书馆已成为高教园区的建筑标志。 人员结构本馆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图书情报工作队伍,全馆在岗人员105人,,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59人,大专学历者3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和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全馆人数的93.3 %;拥有正高职称3 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41人,中高级职称占全馆人数的49.5%。 馆藏资源图书馆重视馆藏文献建设,随着学院专业的增加与扩展,我馆藏书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改进,正朝着以本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为主,其他相关学科信息为辅的馆藏结构方向迈进。 截止2007年8月,我馆纸质书刊已达151.32万册,其中外文图书3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079种。2004-2007年新增纸质图书总量分别为:148536、149849、153762册。 除传统馆藏外,本馆积极参与大型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购置,现已成为CALIS及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集团采购的正式成员,尤其是近两年来,电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数据库已有38种,其中ACS、AIP、APS、SIAM、EBSCO、Elsevier、OCLC FirstSearch、Engineering Village2、JohnWiley数据库、LexisNexis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17种,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等中文数据库16种,本馆还拥有超星、北大方正、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等5种电子图书147.5万余册。 读者服务图书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读者服务领域,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馆的读者工作除传统业务外,一直致力于加强网络服务。本馆对电子、网络信息检索的开展始于1997年,同年10月,我馆建立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站,并开辟了电子阅览室,99年5月,联入了校园网。目前为止,本馆向读者提供服务有:图书外借、书刊阅览、光盘检索、上网查询、资料复印、参考咨询、读者教育、馆际互借等。 为了进一步拓展本馆的服务,还建有全校性的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此作为统筹协调全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机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