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菊潭山
释义

菊潭山即菊花山。

菊花山地貌概况:

菊花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丹水镇东南,距县城31公里,距丹水镇1.5公里。312国道自北向南从山下穿过,丹水河自西北绕山前东流。菊花山地处八百里伏牛山地段(当地人称灵山头、华山尾)距宁西铁路车站、宛坪高速入口、丹水集镇均在1.5公里,312国道擦山脚东侧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山海拔318米,土质为黄沙土拌软石。面积2.5平方公里。山体北侧呈悬崖断壁状。脚下有丹水河逶迤缠绕,呈现出南方山水的峻峭秀美。山体西南有连绵青拥抱,呈现出北方山水雄浑厚大气的自然风格。山腰有三洞,其中上寿洞内有一泉眼,泉山含琥珀等丰实的矿物质,是上等天然水,《荆州记》记载“居民饮水成寿,高者百四十五岁,下者八九十岁”。

西峡自古被誉为菊文化之乡,丹水的菊花山是著名的千古胜景,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析有菊水,出析谷”(析县,即今天的西峡县)。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载:“其山有大菊谷,水从山下流,得菊花滋液,味甚甘美,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皆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岁,下寿七八十”。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菊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谷水,出析谷……溪旁悉出菊草,溪涧滋液,极甘美”。可见,菊花山、菊潭水在东汉两晋时,已盛名远扬,享誉天下。菊潭,东汉时属郦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始置菊潭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63年)分新城县北部3000户复置菊潭县,县治设于与菊花山隔菊水相望的石盆岗上,现在石盆岗上菊潭县治遗址犹存。

元代以后,为纪念唐宋时期菊花山的盛况,人们在山上修建了三寿洞、七高祠(竹林七贤祠),李孟祠、祖师庙等建筑。金元之际,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任内乡(县治在西峡)县令时(1230年),特在菊花山下的白鹿原置新斋一所,居住3年,菊潭赏菊和菊花山登高成为他重阳节不可缺少的活动。

菊花山名胜古迹概况:

古菊花山属于名胜古迹高密度风景风

①菊谭夜游。据载菊潭之水广可泛舟,山中有一金菊钳于山中,倒映菊潭,月夜观金菊、荡轻舟、携娇娃、品美酒,丝竹管弦轻弹,俏丽艳妇启歌喉,正当山色月光烂漫时,恰是游人如织荡轻舟,不羡神仙只羡一夜游。

②李孟祠,据传:“祠中阵容不大,大小间许,有李白孟浩然塑像,仙风道骨,神情怡然,笑容可掬,二人对奕小庭,太白饮菊潭甘茗,边举棋边默思,浩然思着凝视,以静制动,一室娴静坦然幽雅之气,神态举止,传神入化,观之顿觉亦在画中,轻轻走出怕惊动二位诗人之豪举。”

③七高祠,据传:“祠堂不大,但引人入胜,七高人,均呈狂放之态,有李白、孟浩然、白居易、贾岛、苏辙、司马光、元好问等,高朋满座,高谈阔论。其姿或狂饮,或狂笑,或捧腹,或摇首,或悦目,或俨然,均呈放荡无忌,不拘小节,有大人大度之态,大彻大悟之姿,均慷慨激昂之士,才华横溢之流,观者迹坠入七高人之情趣,亦狂亦歌不能自已”。

④元好问之“新斋”

元好问(1190-1257)山西沂州人,金元时代曾任西峡县令,官至行尚书左司员外郎,是驰骋于金、元文坛上杰出诗人,百年文章宗师;在任西峡县令后,其母故后住菊花山四年,元好问辞官为母丧守孝,居菊花山白鹿原长寿新斋,归隐山村,淡泊名利与文友诗酒悠游人生。新斋为草舍,约四五间,中三间为会客室,藏书数架,左右各一间一为孝堂,高挂母亲肖像,兼为藏书,一为厨宝兼小斯住所。

⑤三寿洞

一为“狼洞”又称白鹿原,据传鹿、狼互斗于穴外,食肉者与食草者脾性各异,狼善斗,鹿善走,白鹿有仙体之份忍让而去,狼居于洞。二为上寿洞,进五米,宽六米,高三米,顶刻太极之图供有十八罗汉石像,高约二尺五六,神态各异,三为八仙洞,据传有神态各异八仙塑像。

⑥祖师宫

五八年毁于一旦,但正月十六、二月十五、三月三、七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十五等庙会始终沿袭,香火不绝。自八十年代末开始重建,现存祖师殿、娘娘殿、土地殿、山门地下室,台阶、道房等建筑。

⑦金光寺:金光寺与祖师宫相距甚近,相映增辉。其余记载不详。

⑧石盆岗:菊潭县遗址,唐时市井繁茂商店林立,昌盛达二百二十年之久。由于石盆岗是“北通秦晋,南连湘楚”的交通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战乱衰落。

名人诗词概况:

菊花山菊文化辉煌灿烂,仅历史可考名人有葛洪、郦道元、竹林七贤、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贾岛、苏辙、司马光、元好问、李衮、彭尔述、高以咏、邑人、杜士俊、李阳、胡德体、许评,宝鼎望、刘圻、郑板桥等。

现存名诗上百首:主要有(唐)李白“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唐)白居易“日下风高野客凉,缓驱匹马暗思乡,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黄稻花香。”(唐)孟浩然“行至菊花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唐)贾岛“幽鸟飞不远,此行千里间,寒冲陂水雾,醉下菊花山。”(宋)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叶似皤蒿茎似棘,末宜放入酒杯中。”(宋)司马光“琐琐南阳菊,秋潭岁自开,孤根拥红叶,落蕊媚苍苔。”(宋)丁恒信“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丽民,十年踏地脚跟轻”。(金)元好问“四海虚名将度用,一声啼鸟岩花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