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渭丰151 |
释义 |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渭丰151介绍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该品种是刘新江、刘福全同志在小偃6号试验田中发现变异单株,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于2003育成,其抗倒伏性,产量水平,产量结构显著优于小偃6号。原代号为 92-1-5-1,该品种2004年秋播开始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秋播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审定编号:陕审麦2006003号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苗相半葡卜,越冬期幼苗健壮,抗倒春寒和晚霜,叶色翠绿上倾,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生长势强,株高75—80cm,茎杆坚硬抗倒,植株结构合理,抗旱、抗寒、抗倒性好,叶穗分布均匀空间利用充分,分蘖成穗率高,一般亩成穗41-43万,成熟期叶杆黄亮无病斑抗干热风和高温逼熟,落黄好。穗为长方形,小穗排列较松,小穗数22—25个,结实性强,多花多粒,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42—45g,种皮薄亮品质优良,全生育期238-240天。 抗病鉴定结果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结果为:该品种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感赤霉病。 品质分析结果据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6年7月测定:渭丰151属白色硬质冬小麦,容重799(g/l),蛋白质含量(干基)为14.4%,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8.5%,沉淀值59.0ml,吸水率58.8%,稳定时间8.2min,最大抗延阻力397E.U。拉伸面积101cm2,角质率98%,降落数值312S。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适应地区和产量水平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渭丰151适应关中新老灌区和黄淮南片冬麦区高、中肥力田块种植。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以上。 历年生产试验结果: 2005—2006年度关中灌区新品种生产试验产量结果汇总显示:5点平均亩产499.4kg,较对照小偃22号亩产478.3kg增产4.4%,名列生产试验11个品种的第一名。其中3个试验点亩产居第一位,较对照增幅在6.6%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1、 播期: 该品种属半冬性,10月上旬为高产期,宜早播,耐晚播,播量6—7kg/亩。 2、 肥水管理: 以基肥为主,N、P、K配合施用,按目标产量500kg/亩计算,亩施尿素25—30kg,二铵25—30kg,钾肥10kg,播前结合整地施入土壤,追肥结合冬灌施用,忌过晚施氮肥,防贪青晚熟。 3、 防治病虫草害 ⑴播前进行土壤处理,种子包衣,防地下害虫。 ⑵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可用高效低毒杀虫剂、杀菌剂,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⑶三月初在气温稳定在13℃时,选择晴天,可用巨星等除草剂在田间喷雾,进行化学除草,防治麦田杂草滋生。 4、 灌水 根据播前整地质量、底墒、生长期降水情况和小麦需水规律,合理适时灌水,促生长,防倒伏,提高产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