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挽文山丞相 |
释义 | 作品名称:挽文山丞相 创作年代:元代 作品出处:道园学古录》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虞集 作品原文挽文山丞相[1]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2]。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3]。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4]。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5]。 作品注释[1]这是作者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歌颂了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至死不移的精神。文山丞相:即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公元1276年(德祐二年)任右丞相,至公元1282年(元十九年)在燕京就义。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2]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此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此处以“落晖”比喻垂亡的宋朝。南冠:楚冠,喻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以上两句意思是说,文天祥虽然竭力挽救宋朝的灭亡,但他已被俘成了囚徒,对元军席卷天下之势终于无可奈何。 [3]子房: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诸葛:指诸葛亮,诸葛亮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宁:岂。祚(zuò):皇位。移:转移。杜甫《咏怀古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4]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因名其处曰鼎湖。(见《史记封禅书》)后世遂以“鼎湖龙去”言皇帝之死,此处隐指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之死。“月明”句:《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迟:待而不至之词。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此处借喻文天祥被俘而死。 [5]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晋元帝时尚书右仆射)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山河有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晋元帝时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处是说,南宋已亡,而今局势比偏安于江南一隅的东晋也大不如了。 后世影响1.读此诗而不下泪者几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2.(此诗)意到,气到,神到;挽文山诗,此为第一。 (顾奎光《元诗选》) 3.胜国之季,业诗者,道园以典丽为贵,廉夫以奇崛见推。迨于明兴,虞氏多助,大约立赤帜者二家而已。 (王世贞《艺苑卮言》) 4.虞奎章在元中叶,一代斗山。所传《道园集》,浑厚典重,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远过诸人,故制作规模,边幅窘迫,宏逸深沉之轨,殊自杳然。(胡应麟《诗薮》) 5.(元诗四家)光芒变化,诸体咸备,当推道园。 (瞿佑《归田诗话》) 6.七律精深,自王荆公以后,无其匹敌。 (翁方纲《石州诗话》) 作者简介虞集(1272年-1348年),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元成宗公元1297年(大德元年),虞集至大都,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为怀王时,已知虞集之名,继位后授之奎章阁侍书学士,进翰林侍讲学士,并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因虞集曾草诏说顺帝非明宗子,所以顺帝即位后,他就谢病回乡。谥文靖。 诗文为当时大家,“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士大夫碑版咸出其手。粹成一家之言”。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并称“元诗四大家”。他主张宗唐宗古,以李白、杜甫为正宗,而又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人,提倡“舒迟而淡泊”的审美观。诗文风格谨严,但多模拟前人。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