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亭塘村 |
释义 | 亭塘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城区北郊,是吴宁镇北郊办事处驻地。与市经济开发区仅一江之隔。村北黄泥塘弄山平缓山坡上,已发现南朝砖室石墓10余处,万余平方米的地表,散布较多钱纹砖。 主要姓氏主姓陈(五代后晋迁入)、张(宋末元初时迁入)、卢(清末迁入),杂居有华、王、潘、金、周、李、胡、吴、虞、沈、骆、赵诸姓。1992年底共326户、1152人。《亭塘陈氏宗谱》载,陈洪(后晋进士,钱塘富春人)任东阳教谕,暮年定居长塘之滨。长塘也称十里长塘。 基本简介村前,东阳江宛如晶莹玉带自东而西蜿蜒而过。流水、沙滩、青柳、翠竹,为人们提供取之不竭的财富。十八塘居于村东,水域面积约113亩(现属亭塘村所有约51亩)。宋、元时此地建有飞雨亭、风香亭、翠花亭、诗林亭、玉雪亭、秋色观、山馆、琴堂、山庄、绝唱轩、小元畅楼等诸多建筑和庭园。塘中备有游漾之小舟。今存东阳旧志,录入多篇当时文人墨客情景交融的诗文。人事几经沧海变,不见遗亭见水湄,这儿一直是水产基地。1959年东阳首家国营鱼种场创办于此(现移至北莘塘)。村西的湖塘,邑人称西湖。1954年以原山塘为基础,修建成库容15万立方米之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590亩。村后有马鞍山、?谷山(也叫银谷山)等。元朝学士陈樵当年采药银谷,著书少霞隐居于此。他终身不仕,锐笔捷书,文风独特,冠盖南北,门人遍世,群儒佩下,被喻为挺立孤松。 著作一生所著收入《四库全书》的有《鹿皮子集》、《飞花观小稿》;收入《经义考》的有《太极图说》、《洪范传》、《孝经新说》、《四书本旨》,此外还有《易象数新说》、《通书解》、《经解注》、《答客问》、《石室新语》、《圣贤大意》、《性理大明》、《淳熙纠缪》、《郡医纂集》、《贞暄野录》等。时宋濂、杨铁崖对其学术造诣极为推重。郑善世《经世要言》赞其经学有独到之见。浪坑口水库(属小〈一〉型水库,距村2.5公里)渠水灌溉村北谷地。 耕地全村有耕地783亩,其中田735亩,自流灌溉面积100%。有茶园约百亩,年产茶4000公斤,山林800亩,竹林10亩,水果主产西瓜、香瓜、葡萄、柑橘。年产鲜鱼1200公斤,鲜藕14500公斤,鱼种10余万尾,除供应市内,还销至邻县,义乌商贩上门购货者不少。1993年始发展珍珠养殖。畜牧业以养猪为主。1992年粮食产量588吨。 生活水平村中设有乡卫生院1所,个体诊所2家,另有粮站、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等。80%以上的农户建有新房,人均占有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上。 古代有县城至杭州官驿通过,也为嵊县、巍山至金华必经之地。村里河头埠为船筏运输时东阳至义乌航线主要埠头。现东阳至诸暨、杭州和东阳至廿三里、义乌公路沿村而过。城区至亭塘地段公路,均为水泥路面。市21路公交车通达,此外还有过路班车。自行车代步极为普遍,户均2~3辆。有各类摩托车10多辆,汽车1辆,中型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11台。汽车、拖拉机专营运输业。 通讯邮路畅通,省、市(地区)、县(市)报纸当日可见。抗日战争时期,村后马鞍山设递步哨所分站,传递公文。1991年村内电话实行自动拨号,1992年村民装程控电话12门。 饮水村民习饮井水,洗涤用塘水。1981年村里集体投资埋设管道,汲引东阳江水,始用自来水。1991年,集体投资于村边开挖115米深井,建水塔,重埋管道,改为饮用深井水。 为方便村民摊晒谷物,村中建有晒场多处。1992年集体投资30万元,投工7000,在村东、北、中修建水泥铺面大晒场各1处,总面积6681.6平方米,人均5.8平方米。每年村集体包映电影多场,请戏班演戏1~2次,每次3~7天不等。1992年,将原泥石结构露天戏台改建成亭榭式戏台,且配有3间化妆室。 店铺1950年前有南杂货店铺3家,中药铺1家。1950年10月始设亭塘供销社。80年代起,个体店铺渐增,1992年有副食兼日杂、家电、车辆修理、理发、饮食、服装加工等各类个体店铺15家。设有鲜肉、豆腐、蔬菜、水果铺(摊)等。因近距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廿三里,村里人经商者颇多。在外或设夫妻摊,或设父子摊,或设婆媳店、兄弟店。也有因生意兴隆,全家合力经营之全家店。全国各大中城市,西南、西北、东北等边境地区,几乎皆有亭塘村人设的摊位。1992年有外出经商者400余人,占全村成年人数的48%。 产业1949年前有砖瓦厂1家,家庭酿酒作坊5家。清末以降,村民一度兴制作泡米糖,主销杭州。1949年后,曾发展蚕桑、竹编。80年代起,户办、联办家庭工业渐多,产品随市场需要更换。现多生产男女各式服装、童装、针(丝)织品、妇女用品、床上用品、皮鞋等。此外还有茶叶制作、粮食加工、木雕等厂。1993年始办丝织厂,现有绸机60台。 教育事业宋时,陈氏先祖于长塘之滨筑书楼,建学馆,请师兴教直至元末,累世不废。元末遭兵燹,仅房屋就烧毁二百余间,家道衰弱,元气大损。清中叶村中仅有私塾3~4所。1911年合并村中私塾改办儆业初小。北阀战争后,陈希豪、卢文泉创办亭塘完全小学,教师8人。3年后由村民集资兴建新校舍落成使用,改校名为崇福代用中心小学。抗日战争时,部分校舍被毁。现名十八塘小学。1992年教学班5个,教师8人,学生221人。1978年,村里拨地26亩,于村西建乡办初级中学,将原在塘表之亭塘初中迁至此。1992年教学班15个,教职工42人,学生9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1974年,村中始设幼儿班,1993年入学幼儿46名。1989年成立老年协会。现老年活动室拥有楼房11间,活动室前后辟有游息场。 代代相承的耕读之风,培育了不少人才。陈镐,宋度宗时官拜吏部尚书,陈取青为宋国学进士,陈樵(号鹿皮子)为元著名学士。民国以降,留学生4人,大专院校毕业生30人,中专毕业生12人。现有高级职称者12人。陈希豪,为国民党一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及休会期间驻会委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民革上海市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作有《社会民生学》、《国民党三十年党史》、《瓜豆集》等。此外还有陈季豪、卢炳普、张琢如、陈宜生、卢培根、陈寿炽、卢贤松、胡望琪、华启滏、华启洪、张治周等。后起之秀有硕士研究生张子龙、张丽英。张丽英1992年赴美留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