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鳇鱼贡 |
释义 | 满清时,扶余县(含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给皇帝进贡的共有两种物品,一是松花江的鳇鱼,称之为“鳇鱼贡”;二是产自永平乡白岭岗的野生桨果-----欧李,称之为“欧李贡”。 鳇鱼,古称“鳝”,鲟科,民间多称“鳇鱼”,传说是鱼中之王。生产在扶余江北(即第一松花江),这种鱼极为名贵,它形似鲟鱼,可长达5米,背灰绿色,体两侧有很小的骨甲,长有一较长的鼻子。肉味鲜美,卵尤其名贵。 清时,扶余北江沿江一带渔民多为锡伯族,偶捕获此鱼,重达二、三百斤,倍感稀奇,便将此鱼运往北京。皇帝食后很高兴,并决定每逢春节或皇室大典时都要扶余进贡这种鳇鱼。康熙曾有诗赞云:“更有巨尾压船头,载以牛车轮欲折,水寒冰结味益佳,远笑江南夸鲂鲫”。从此,鳇鱼成为皇帝的专门食品,黎民百姓再没有吃到鳇鱼的资格了。当时锡伯族渔民一旦打到鳇鱼,就放进用木栅做成的鱼圈养起来等待上贡用。于是便有了鳇鱼圈的称谓。而锡伯族成了专承“鳇鱼差”的职务——要将两台大车连起来,把鳇鱼放在早就拢在车上的水槽内,鱼车和鱼身都披挂黄绫子,一路不受任何限制,对“鳇鱼差”在食宿上都要充分关照。 迄今,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乡的沿江地带仍有鳇鱼圈遗址,但鳇鱼却很少打到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