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铁骑兵
释义

游戏兵种

三国群英系列兵种,由轻骑兵升级而成,速度、攻击、防御增加,为三国群英系列使用率最高的主力兵种,以三国群英3为例,其余兵种都有两种以上的克星(80%命中),而骑兵是只有一种克星(枪兵80%命中骑兵),其余兵种最多也就是60%命中率,而由于铁骑兵的机动性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在使用雁型阵时很容易突破对方正面防御,包抄敌人,甚至直冲敌将,快速结束战斗,这使得三国群英3中,只要避开枪兵,骑兵一般都不会处于不利状态,一旦遇到枪兵,只有一个方法“跑!越快越好!“

骑兵的一种

铁骑兵是骑兵部队的变种,也是骑兵部队中的精英。铁骑兵的最基本特征是人和马都装备厚实的铁甲,给骑兵提供很强的防护性,同时铁甲给骑兵增重,又能加强骑兵的冲击力。

中国的骑兵出现在战国时期,那时候,没有马镫,甚至连马鞍都没有,骑兵只能靠两条腿夹住马肚子,因此长程行军是非常辛苦的。那时的骑兵主要是单手武器,如单刀、弯刀等。虽然防护力很差,但毕竟比笨重的战车灵活多了。

汉朝时,中国人发明了高桥马鞍,这使骑兵坐得稳当多了,因此骑兵开始使用长兵器,穿硬皮甲,防护力得到大幅提高。汉朝的骑兵能战胜匈奴人,马鞍应该记头功!

东汉末年,中国人又发明了马镫,于是,铁骑兵出现了。马镫使骑兵有了一个支点,可以穿着沉重的铁甲,使用威力更大的斩马刀(一种长柄厚背的大刀);后来,人们又为战马披上铁甲,铁骑兵完全成型了。铁骑兵人马皆批挂重甲,使用斩马刀、丈八长矛,犹如一座战神雕像。铁骑兵作战时主要以完整的队形冲击敌人,造成敌人阵形混乱,因此保持队形是很重要的(但后来的铁甲连环马就极端了) 后来,随着穿甲箭尤其是火药的出现,铁骑兵失去了肉盾的作用,逐渐退出了军事舞台。 ...

杨朔作品《铁骑兵》

作者:杨朔,男,1913年生, 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原文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八路军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通过一条公路时,不想日本兵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把队伍切断了。

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他们想冲过来,可是敌人火力太紧,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星群脱离轨道,一定要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自动地打游击。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脸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不巧敌人这时开始了秋冬“扫荡”,到处出动,他们只好朝北开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

这天晚上,他们跑到二更天,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班长忽然听见远远的有一片吵叫声,再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

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走越深,最后没到马肚子。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最后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全都惊住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骑兵们却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要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农民热情地招呼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围城就在那边山脚下……听听,炮响呢,不知日本鬼子又捣什么鬼?”

骑兵们都不觉呀了一声,紧接着又问:“那么前边是什么河?”老乡说:“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骑兵们一齐惊得瞪着眼,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的日本兵大半调到雁北进行“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便停止了。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一九四三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