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麻追风膏
释义

天麻追风膏是骨伤科腰腿痛类非处方药药品,由天麻、乌蛇、生川草乌、威灵仙、荆芥、防风、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等制成的黑膏药。具有追风祛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方义分析

君药: 天麻、乌蛇。

臣药: 生川草乌、威灵仙、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松节、桑枝、萆薢、薄荷、秦艽、防己、白附子、钩藤。

佐药: 羌独活、细辛、藁本、当归、川芎、红花、川断、补骨脂、川牛膝、干姜。

使药: 乳香、没药、丁香、冰片。

天麻甘平,入肝经气分,息风定惊。“天麻之质,厚重坚实,而明净光润,富于脂肪,养液以息内风,固有定风草之名”。肝主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天麻可缓肝气,故善治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开宝本草》谓其“主风湿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腰力”。乌蛇甘咸平,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可搜风剔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

生川草乌辛大热,散寒除湿止痛。荆芥、防风、麻黄、桂枝辛温发散,配以辛凉薄荷使风寒之邪从表而解。松节苦温,功能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本草衍义补遗》谓其“炒焦治骨间病,燥血中之湿”。桑枝辛苦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本草撮要》谓其“桑枝,功专祛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岭南采药录》谓其“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威灵仙辛温、味咸,入十二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上九味药合用,起到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作用。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功能祛风利湿,“入肝搜风,理风与筋之病,入胃祛湿,理浊与疮之病”。钩藤甘凉,入肝经,息风定惊、平肝清热。《本草述》谓其“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白附子辛甘大温,入脾胃经,可祛风痰,治疗风痰壅盛。三药合用,共同起到息风蠲痹、利湿化痰。秦艽、防己辛苦寒,可祛风湿,利水退虚热,并防辛温发散之口耗伤阴液。

羌独活、细辛、藁本辛温入肾或膀胱经,可佐助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等臣药外散风邪,内达病所。当归、川芎、红花活血行气,气行血行,血行风灭。续断、补骨脂可固本补肾健骨,为扶正之品。干姜辛热,温通经脉,《纲目》谓其“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丁香辛温,外用散结透络。冰片辛苦凉,可散郁火、消肿止痛。二药共为使药,一温一凉,既能引导诸药作用局部以达止痛之效,又能避药性之偏。乳香、没药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现代研究证明二者具有局部镇痛和消炎作用。

临床表现

主症:①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痛处游走不定;②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恶风。

次症:①发热,或头痛,或汗出;②肌肤麻木不仁;③身微肿,或小便不利。

主要成份

生川乌、生草乌、白附子、威灵仙、麻黄、防风、油松节、桑枝、乌梢蛇、红花、 乳香、冰片等三十二味。

【性 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膏药。

【作用类别】 本品为骨伤科腰腿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

追风祛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腿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

生姜搽净患处或穴位,将本品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禁 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皮肤破溃处禁用。

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老年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若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其他不适等过敏反应时应停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6.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2.运动员慎用。

【规 格】 每张净重30克。

【包 装】 每盒装2张。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030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