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汤阴长沙村 |
释义 | 概述汤阴县长沙村,位于汤阴县城南十公里,东与京广铁路、107国道相邻。长沙村是宜沟镇第二大行政村,全村人口3000多人,主要姓氏:于、王、张、孟、李、赵、郑、董、崔、刘,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黄豆、花生、红薯等。 汤阴长沙村名片村名:汤阴县宜沟镇长沙村 英文名称:ShangYinXian appropriate ditch town changsha village 地址:汤阴县宜沟镇西北3公里(107国道三里屯大桥西1公里) 党组织机构:中共汤阴县宜沟镇长沙村党支部 支部书记:赵文俊 群众组织机构:汤阴县宜沟镇长沙村民委员会 教育机构:汤阴县宜沟镇第四中学 长沙村小学 金融机构:汤阴县宜沟镇信用社长沙信用站 商业机构:汤阴县宜沟供销社长沙站 粮食机构:汤阴县宜沟粮管所长沙站 邮政编码:456174 明朝长沙墓葬在长沙村发现的明朝长沙墓地位于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长沙村西北,共发掘清理古代墓葬128座。其中土坑墓65座,砖室墓39座,石室墓24座。带墓道的大型墓12座,保存完整的有3座,编号M75、M76、M115,其它9座大墓均在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被毁坏,西部部分小墓也遭到了破坏。 土坑竖穴墓发掘65座,单人葬47座,双人葬18座。砖室墓发掘39座,均为石板盖顶,其中单室葬20座。双室 葬17座,三室葬2座,该墓顶有半数被毁。石室墓24座,单人葬12座,双人合葬11座,4人合葬1座,双人葬仅有6座保存完好。其它多数被破坏。 据M75出土墓志记载,长沙于姓是随着明赵简王南迁而开始聚住在此地的。墓主名于大贤,其父于安,其祖父于全,曾祖父于景。于大贤生于弘治十六年(1486年),是于安第三子,娶妻程氏,卒于嘉靖三十五年(1512年)八月二十日,寿六十三岁。妻程氏死于万历六年(1579年)十一月十三日,合葬于此。M115,门眉左侧落款为“万历陆年拾壹月贰拾伍日,于希尧、于希礼、开希舜”。万历陆年即1579年。时间与M75埋葬时间相同。 根据M75出土的墓志和M115门额纪年的记载,该墓地为明代于姓随赵简王南迁而进住长沙村,死后埋葬于村西北地。M75、M115均为明万历六年建莹而葬。墓地应为明未清初,上下延续时间在120年左右。 长沙历史长沙典故魏文帝病倒长沙沟,巫医取凉水医曹丕 公元2000年,曹操之子曹丕取代汉朝称帝,以魏为号,定都洛阳,一次外出巡视,返回京城途中,突然病倒宜沟长沙村附近,后经当地巫医取沟中凉水医好,魏文帝大喜,曰:真乃宜师沟矣!此沟遂改名宜师沟。 长沙4.12惨案1942年4月12日, 日本鬼子到铁路西扫荡,上午到长沙村,经搜查没有发现中国兵,中午回宜沟林息。长沙利警备队长郑有平,因为日本人走后.村里没有人给他送礼,下午他到宜沟给日本人报告说,长沙有甲国兵,日本鬼子马上整装歼往长沙村。郑有平又在村里发动人抬着迎风桌迎接日本人,走到长沙村东地,日本人开抢扫射,当场打死17人,又用刺刀捅了一遍,只有郑有平和他手拉的二个人未死,随后日本人又到村里,这时村里人听见枪声,大多数己吓跑,日本人进村后, 见人就打,见鸡就抓,故火烧房子,顿时,整个长沙村变成一片:火海,打伤四人,烧毁房于280多间,烧死牲口8头,这就是有名的“4.12长沙”惨案。 (编稿:于金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