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蜀岗瘦西湖 |
释义 | 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城的西北部,面积168.32公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相互因借的艺术手法,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游览胜地。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景区改造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加大开发建设的力度,新建和复建了卷石洞天、二十四桥景区、静香书屋、蜀冈朝旭等20多个景区、景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注重周边环境的协调,严格控制视野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至今为止瘦西湖风景区视觉所及处基本上无高层建筑,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赞为:“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点。”市政府投入近2亿元人民币实施的瘦西湖活水工程于2002年竣工,周边生活污水的截流及河道的整治清淤亦已全面完成。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景点瘦西湖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美在蜿蜒曲折,古朴多姿。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换,引人入胜。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46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 长堤在湖西岸,从公园大门到小金山,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上书“徐园”二字。这里过去是军阀徐宝山的祠堂,现在是游人休息的处所。 门内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宜人。园内正厅叫“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画五块,外复玻璃,工艺精美。 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干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 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 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 五亭桥:扬州风景线的标志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凫庄在五亭桥东,是一深入湖中小岛,岛上有一临水建筑,远远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鸭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