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语》解读
释义

《论语》解读在经心于章句的辨析时亦以篇为一可理解的散逸整体,对其看似互不连属的章句间隐然贯穿的命意作了略成一家之言的阐释。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论语〉解读》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相关古籍对其意之所属的印证。

书名:《论语》解读

作者:黄克剑

ISBN:9787300096520

定价:49.00 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开本:16

内容简介

历来注释《论语》皆以剖章析句为能事,罕有学者统摄诸章以探究其所在篇帙的总体意趣。作为一种尝试,《〈论语〉解读》在经心于章句的辨析时亦以篇为一可理解的散逸整体,对其看似互不连属的章句间隐然贯穿的命意作了略成一家之言的阐释。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论语〉解读》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相关古籍对其意之所属的印证。由参酌而考辨去孔子立教未远的战国以至两汉遗籍,不仅有助于把握语境不详的各则语录的指归所在,也为窥知整个孔门义理的原委提供了一条富于历史真切感的蹊径。

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的枢纽地位,这使《〈论语〉解读》获得了一个解读和品评《论语》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黄克剑,1946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美:眺望虚灵之真际》、《黄克剑自选集》,译有《政治家》,主编有《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等。

编辑推荐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的枢纽地位,这使本书获得了一个解读和品评《论语》的独特视角。

目录

孔子与《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文摘

“述而”篇三十八章,皆在于述说孔子的志尚、情趣、仪容、举止。其中二十七章属于“夫子自道”,另十一章则是孔门弟子对先师形迹、神致的片断追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第六章),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志业的概括,也是对自己所创始的儒家教化终究得以成一家气象的底蕴的道破。“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系辞上》),“道”见之于人心或践履中的人于“道”有所得,谓之“德”。孔子是一位有“形而上”追求的人,不过这种对形而上的“道”的祈致始终显现于切己的“德”的修养,而且,那“道”也绝不就在德性修养者的心灵祈向之外。然而,单就“道”、“德”而论“道”、“德”,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并不能同老子的“尊道而贵德”(《老子》五十一章)真正区别开来,而把二者最后分辨开来的是“依于仁”和“法自然”。“自然”是老子之“道”的导向所在,“仁”是孔子之“道”的导向所在;“法自然”的取向排除了一切人为的价值,“依于仁”却带着人的性情自然的根茨把自然引向一种人所向慕的应然。因此,可以说,孔子和儒家之学所“志”之“道”、所“据”之“德”,毕竟是经由“仁”点化了的“道”、“德”,并且,即使是“游于艺”,孔子和儒家之学的“游于艺”所以有别于另一种旨趣的“游于艺”,也正在于这“游于艺”从一开始就笼罩于所谓“依于仁”。

孔子没有径直断言人性的善恶,但他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第三十章)终是隐含了一种认可,一种对人的天性自然中所可能有的“仁”的端倪的认可。如果人的天性自然中没有这点善根善源,那么“仁”的求取就难免或多或少地指望外铄,而一旦多少有赖于外铄,那“欲仁”即“仁至”的话就很难说起了。其实,这里即使不去援引孟子所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以抉发“欲仁”而“仁至”的意趣,孔子对“仁”的端倪内在于人的默认,也可以从他所谓“为仁由己”(《论语·颜渊》)得到印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