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宗灵 |
释义 | 主要著作(2005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3 1981 1980 1978) 个人简介宗灵先生1923年出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国立复旦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翌年,远渡重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系学习,次年获硕士学位。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沈宗灵回到祖国复旦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教学生涯。解放后,沈宗灵先生先后在新成立的新法学研究院和后来与之合并的中央政法干校工作。1954年,中央决定重建北京大学法律系,沈先生调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主任。在未名湖畔燕园讲坛上主讲了几年的国家与法的理论之后,他终于没能逃脱那一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共同的命运,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后来因需要回校从事编译工作,但十年动乱间仍遭隔离审查,直至1977年才正式重返讲台。 沈宗灵先生于2012年2月16日9时16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9岁。 主要著作2005法律推理与法律适用 立场问题 评介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的“附录” ——哈特与德沃金在法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人文主义法学派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 注释法学派 2002八国宪法首先实行的制度和特征 八国宪法首先实行的制度和特征 对《三种法律模式:世界上法律制度?的分类学与变化》一文的评价 关于德沃金 赫格特著《当代德国法律哲学》的摘要 美国比较法现状和改进建议 评介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的“附录” 权利、义务、权力 沈宗灵教授对当代中国比较法学发展的贡献 亚洲三国伊斯兰法的改革——比较法研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与经济 再看《比较宪法》一书——为纪念钱端升先生百岁冥诞而作 再论法理学的创新 2001二战后美国法律对民法法系法律的影响 什么是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我看《自由的法》 2000论哈特的新分析法学 1999对《三种法律模式:世界上法律制度的分类学与变化》一文的评介 评“法律全球化”理论 1998评介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的“附录”——哈特与德沃金在法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十八年前的一段回忆 受教燕园——为沈宗灵老师执教50周年而作 再论法理学的创新 1997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下) 1996比较法学的方法论 亚洲三国伊斯兰法的改革——比较法研究 1995二战后美国法律对民法法系法律的影响 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 女权主义法学述评 1994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形成而努力 1993“法律哲学”一词词义商榷 论法律解释 1992二战后西方人权学说的演变 人权思想历史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1991当代中国的判例——一个比较法研究 法学国际协会1991年度学术讨论会综述 评现代西方法理学 人权是什么意义上的权利 专政与人权 1990对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学说的比较研究 法律推理 拉德勃鲁赫的相对主义法学及其后期转变 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 论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法学 评维辛斯基关于法的定义 塞尔兹尼克的法律社会学 1989“法制”、“法治”、“人治”的词义分析 加强判例和法律解释工作 批判法学在美国的兴起 1988法律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论法律的实行 1987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与精神文明(上)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与精神文明(下) 1986比较法概说 研究法的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1985比较法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法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法律分类的历史回顾 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关于法律的论述 1983格老秀斯的自然法和国际法学说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 1981比较法学 既不宜作为口号提倡,也不宜简单地否定 论法学的范围和分科——为纪念中国法学会成立而作 论哈特的新分析法学 西方国家选举权的发展简况 1980略论历史法学派 1978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个人语录"如果说贡献的话,我深感不安。在我看来,我只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在法学理论的研究上,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此难得统一,也不应强求统一。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有了法学研究的繁荣。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都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至于我个人在法理学上的贡献,我宁可使用“创新”这个词." ——沈宗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