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尚传道 |
释义 | 尚传道(1910-1994),字希贤,浙江人。清华大学毕业,1945年任国民党吉林省政府委员兼吉林省民政厅长、长春市长。改革开放后,曾任民革中央监委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 尚传道本姓王,出生于长兴县虹星桥镇方里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排行老四,父母无力抚养,送给安吉县梅溪镇小溪口村姓尚一富户为子。童年在西苕溪畔的小溪口长大,与国民党参政会副秘书长雷震的家是近邻。 尚传道14岁在杭州市安定中学及第一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与乔冠华、俞国华等同学。学期期间,曾担任两年多的学生会主席。他领导学生,团结教授,迫使校方由“校长治校”,改为“教授治校”,赶跑了两人投靠蒋介石的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尚传道带领200多学生南下请愿,在南京国府大院搞绝食,要求向蒋介石面陈抗日主张,后迫使国民党中央常委集体接见而胜利北归。1933年他以优等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担任《清华周刊》总编。8月,参与政府的国防设计工作。1935年考取高等文官,分配行政院,襄助张金先、甘乃光等主持行政革新运动。 抗日爆发后的1937年9月,应孙希文之邀,尚传道赴贵州省民政厅任秘书及主任秘书。1941年2月,调任贵州省政府秘书兼三科(全省人事)科长,成为省主席吴鼎昌的主要幕僚。 抗战胜利,尚传道参加东北的接收工作。后任吉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三入长春。1946年4月,奉命任三人小组东北中心组政府代表副组长,在沈阳与中共代表饶漱石、李立三等谈判50余日。后谈判破裂,5月23日,国民党军队进驻长春,尚传道奉命兼代市长、市长,直至长春解放。 改革开放以后,尚传道利用过去的同事、同学、同乡关系,先后与台湾的国民党上层人物蒋经国、俞国华、陈立夫等通信、致公开信、撰写回忆录和政论文章,进行两岸沟通。如曾在《瞭望》杂志海外版上发表《与海外友人谈‘一国两制’》、《试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对祖国统一前景的看法》等,影响广泛。晚年撰写了50多万字的回忆录,包括替知名人士代写出版的书有:邵力子夫人傅学文的自传《永恒的纪念》;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的回忆录;曾任北京市市长的何鲁丽之父何思源的回忆录;未完成的原天津市市长杜建时的回忆录;1990年为贵州省政协文史办编纂了《吴鼎昌治黔七年回忆专辑》等。 尚传道生有二子四女,祖孙三代计26人,子女孝悌,家庭和睦。 1994年3月5日,尚传道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尚氏的一生,十分的有趣。尚传道的前半生主要在国民党上层政界活动,推行政制改革,参与抗日等活动;后半生,官方评述是“通过思想改造,为海峡两岸的统一,为改革开放大业,竭尽了全力”。让人兴味无限,真值得我们这些后来人研究、思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