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腰盐场 |
释义 | 盐场简介山腰盐场处福建省湄洲湾南岸,企业现有生产面积9万公亩,年实现产值2700万元,年上缴税收650万元,是全国107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福建省最大的食盐(载体盐)生产和出口基地。 企业概况: 现有生产面积10万公亩,辖9个工区、1家合资公司、2家针织厂及1家加碘厂,拥有固定码头一座,在职盐工2657名,退休盐工2065名,年生产能力10万吨。场部设25个科室和工、青、妇、人武部等群众团体组织,建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医院1所,建筑公司1个。 山腰盐场产盐历史悠远,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1959年通过合作化形式建立国有企业。40多年来,山腰盐场广大员工以“敬业创新、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持续发展,生产面积从原先的2万多公亩发展到10万公亩,先后开发出天然优质细白盐、加碘盐、精制食盐等一系列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系列产品多次被省评为“信过得产品”和“闯天下产品”,尤其是天然优质细白盐被誉为闽盐的“代表作”和“拳头产品”,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和福建工业品博览会银。 企业先后被评为泉州市纳税50强企业,福建省纳税300强企业和全国轻工艺出口创汇先进企业,长期被省盐务局誉为“全省盐业系统的排头兵”。 领导介绍: 山腰盐场场长:连绵,男,汉族,1957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政工师,中共党员。从事政工工作17年,具有丰富的政工经验,历任过党委秘书、组织委员、党委副书记、乡镇镇长、侨台局局长,三任乡镇党委书记。 山腰盐场党委书记:庄学根。 历史面貌山腰盐场位于县域东北部,东与后龙乡交界,东南濒临湄洲湾,西北与山腰乡接壤。面积13平方公里。惠腰公路贯通全境,涂岭、峰尾、上西、肖厝均可通车。海上航运有14个码头,满潮时可停泊100吨货轮,其中下江新港码头、西海七单码头,满潮时水深5米,可停泊500吨货轮,交通便利。盐场场部设在山腰埭港。 清代乾隆年间,永春庄姓居民从连江传来制卤晒盐技艺,于后岩山对面荒滩上围垦砌堤铺坎晒卤。早年为县盐课司直辖。民国时期,设山腰盐场公署,辖钟厝、菜堂、埭港3个盐务所,但发展缓慢。 1950年,成立山腰盐场,实行民主改革,生产蒸蒸日上,生产面积达33700公亩,年产原盐8920吨。1952年8月,为加强盐场工作,设山腰镇,辖锦山、锦塔、锦联、锦川、鸢峰等5个乡。1957年恢复下江老滩。1960年改为国营盐场,扩建五四盐埕,下辖5个工区并带5个农业生产大队。1971~1973年扩建南海盐场。1971~1973年扩建西海盐场、下江新滩。1977年扩建东海盐场。1980年全场面积达34243公亩,年产原盐107500吨,产值1054万元。 1984年10月,成立山腰盐场,辖5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1989年12月,辖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有5327户、22580人。 陈庄(工区)行政村辖陈庄、前埕、海沙等3个自然村。 埭港(工区)行政村辖石桥、后楼、洪厝、面前山、上厝等5个自然村。 菜堂(工区)行政村辖顶埭、下埭、下楼等3个自然村。 钟厝(工区)行政村辖钟厝、鸢峰等2个自然村。 海滨(农场)行政村辖海滨、埕边、崇福等3个自然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