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
释义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七十六回。这一回中,林黛玉、史湘云两人相对联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完。诗用“十三元”韵,这一韵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现代口语读音已差别较大,但在诗中并非转韵或走了韵,因为旧体格律诗是按照一千年前沿袭下来的韵书中所分的韵部来押韵的,虽然后来读音已有变化,但做诗的人仍旧是遵守韵书的。这首诗是联句三十五韵,由于排律两句一韵,“三十五韵”一共就是七十句。

作品名称:中秋夜大观园即景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

(林黛玉)三五中秋夕(1),(史湘云)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2),(林黛玉)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3)?(史湘云)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4),(林黛玉)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5),(史湘云)分瓜笑绿媛。

香新荣玉桂(6),(林黛玉)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7),(史湘云)觥疘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8),(林黛玉)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9),(史湘云)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10),(林黛玉)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11),(史湘云)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12),(林黛玉)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13),(史湘云)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14),(林黛玉)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15),(史湘云)庭姻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16),(林黛玉)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17),(史湘云)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18),(林黛玉)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19),(史湘云)乘槎访帝孙。

盈虚轮莫定(20),(林黛玉)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21),(史湘云)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22),(林黛玉)冷月葬花魂。

(妙玉)香篆销金鼎(23),脂冰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24),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25),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26),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27),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28),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29),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30),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31)?泉知不问源。

钟鸣拢翠寺(32),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33)?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34),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35),烹茶更细论。

作品注释

(1)“三五”二句:三五,十五日。拟,可与……相比。上元,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

(2)“撒天”二句:箕斗,即南箕、北斗,星宿名,这里是泛指。匝地,管乐器和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3)“几处”二句:飞盏,举杯。启轩,打开窗户,为赏月。

(4)“轻寒”二句:剪剪,风尖细的样子。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5)“争饼”二句:即“嘲黄发之争饼,笑绿媛之分瓜”。黄发,老年人。绿媛,年轻姑娘。“绿”即“绿鬓”、“绿云”,也就是女子的黑发。争饼,争吃月饼。史湘云说这句“杜撰”,林黛玉说:“‘吃饼’是旧典。”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林黛玉借争吃饼来说争名位,故“嘲”之。分瓜,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林黛玉说“分瓜”是“杜撰”。其实“分瓜”即乐府中所谓“破瓜”,将“瓜”字分拆像两个“八”字,隐“二八”(十六岁)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戏高侍郎》诗:“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藕’谐‘偶’)时。”即是“笑绿媛”。史湘云借以作戏语。

(6)“香新”二句:意思是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亲。史湘云说:“只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寿,因为她自己是没父母的。

(7)“蜡烛”二句:琼宴,摆着玉液琼浆的宴席,盛宴。觥疘,行酒令用的竹签。觥,古代酒器。绮园,芳园。

(8)“分曹”二句:分曹,分职。行酒令作谜猜物,要分作的人和猜的人。尊一令,服从令官一个人的命令。射覆,原来是将东西覆盖在盆下令人猜测的游戏,后来古法失传,另用语言歇后隐前的办法来猜物,小说第六十二回中曾写到。宣,宣布酒令。书中有“三宣牙牌令”。这四句与李商隐《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相似。

(9)“骰彩”二句:击鼓传花游戏在小说的上一回中曾写过。滥喧,频敲。

(10)“晴光”二句:晴光、素彩,都指月光。乾坤,天地。

(11)“赏罚”二句:上句仍说行酒令。无,不分。序仲昆,分出高下,评定优劣。

(12)“构思”二句:拟,摹拟,想象。“景”,《红楼梦》程高本中作“句”。

(13)“酒尽”二句:更残,夜将尽。谖,忘记,引申为停止。

(14)“渐闻”二句:雪霜痕,比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15)“阶露”二句:意思是露湿台阶的时候,朝菌已经团团生长;烟笼庭院的时候,晚上的合欢树已经敛合。朝菌,一种早晨生的菌类,生命短促。棔,合欢树,又有合昏、夜合、马缨花等名,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入夜则合。

(16)“秋湍”二句:湍,急流。泻石髓,从石窟中泻出。石髓,石钟乳。有石灰石处多洞窟。林黛玉夸这一句好,说:“别的都要抹倒。”因为意境之中能映出月光。聚云根,堆积在山石上。古人以为云气从山石中出来,故称云根。

(17)“宝婺”二句:星星清朗明净,月亮光彩焕发。宝婺,婺女星。以女神相拟,所以说“情孤洁”。银蟾,月亮。因癞蛤蟆而用“气吐吞”。

(18)“药经”二句: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嫦娥偷吃不死药而奔月。月宫叫广寒宫。《红楼梦》程高本中“经”作“催”。 (19)“犯斗”二句:乘槎游仙的传说,见《博物志》:银河与海隔空而望,居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定期可见有木筏从水上来去。有人便带了粮食,登上木筏而去,结果碰到了牛郎和织女。海上的人乘槎游仙回来后,曾问方士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一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时候。邀,见面。帝孙,也叫天孙,即织女星。两句所用的是同一个传说。所以林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对仗的两句意思相同,如两掌相合,叫合掌。

(20)“盈虚”二句:盈虚,指月的圆缺。轮,月轮。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月魄。已无月光而徒存魂魄。两句都借月隐说人事。

(21)“壶漏”二句:壶漏,古代定时器。涸,水干。这里指声歇。

(22)“寒塘”二句:上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正好以“鹤影”来隐喻史湘云将来孤居的情形,作者曾描写她长得“鹤势螂形”。下句“葬花魂”原本系林黛玉事,“花魂”与“鹤影”也自然成对。《红楼梦》庚辰本作“葬死魂”,是形讹。后人以为音讹,于是改为“葬诗魂”(《红楼梦》甲辰本、程高本)。葬花魂,用明代叶绍袁《午梦堂集·续窈闻记》中的事:叶绍袁的幼女小鸾(短命的才女)鬼魂受戒,答其师问:“‘曾犯痴否?’女云:‘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大赞……”(详见《论红楼梦佚稿》226页《冷月葬花魂》。)

(23)“香篆”二句:香篆,制作成篆文形状的香。销,焚尽于。金鼎,鼎炉。脂冰,冰雪般的肌肤上的香脂。语词结构与“香篆”同,都是主体置前。此联至结尾都是妙玉所续。

(24)“箫憎”二句:嫠妇,寡妇。这句是说,能使寡妇哭泣的箫声令人不忍听。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下句亦写孤寂。

(25)“空帐”二句:即“空悬文凤之帐,闲掩彩鸳之屏”。文凤、彩鸳,都是帐、屏上所饰,反衬人的孤独。

(26)“露浓”二句:扪,摸。

(27)“犹步”二句:萦纡,曲折。沼,池沼。寂历,寂静。原,高地。

(28)“石奇”二句:石头形状奇特,好像神鬼在打架,树木长得很怪,仿佛蹲着的野兽。“搏”在《红楼梦》程高本中作“缚”,误。

(29)“赑屃”二句:赑屃,传说龙所生的怪物,像龟,好负重,石碑下当座的大龟即是。这里指代碑石。罘罳,古代宫门外或城角上有网孔的屏。这里泛指门外有孔的垣屏。章太炎《小学答门》:“古者守望墙牖皆为射孔……屏最在外,守望尤急,是故刻为网形,以通大镞,谓之罘罳。”有人作捕鸟雀的网来解释,但与上句说碑石不太相称,引申为蛛网,也不是。

(30)“振林”二句:啼谷一声猿,大观园是不会有哀猿长啸、空谷传响的。但是,诗可以那么写。

(31)“歧熟”二句:歧,路分开的地方。焉,那里。两句借游山水说哲理,是说能知大道本源,不至迷途,是翻古人的意。《列子》:“大道以多歧亡羊。”《淮南子》:“杨朱见歧路而泣,谓其可以南,可以北。”又前人多有写见泉流而问源、寻源、探源的诗。

(32)“钟鸣”二句:钟鸣拢翠寺,说妙玉所住的拢翠庵像深山古刹,也是理想化了的。

(33)“有兴”二句:“继”,《红楼梦》程高本中作“极”,与“有兴”矛盾,因为“悲何极”通常的意思是“悲伤哪里有个完呢”。以脂砚斋版本为准。

(34)“芳情”二句:遣,排遣,寻找地方寄托。

(35)“彻旦”二句:细论,指细论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作品赏析

小说中,这首诗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借此明写贾府的衰颓景象。

诗的开头写“匝地管弦繁”、“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疘乱绮园”等热闹景象,都是故作精神,强颜欢笑。实际上,酒席是无精打采的,薛宝钗、薛宝琴不在,李纨、王熙凤生病,贾母见“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不觉为之而“长叹”。贾宝玉因晴雯病重而离席,贾探春因近日家事而烦恼。所谓“管弦”,也只有桂花阴里发出的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在这“社也散了,诗也不作”的情况下,林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史湘云前来相慰,深夜里硬拉她到水边联句,其寂寞情景可想而知。

即使纸上欢乐也难终篇。联句不知不觉地转出了悲音:“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护。”一个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作者大有深意,所指不只是作诗而已。史湘云的“庭烟敛夕棔”、“盈虚轮莫定”等象征她的命运变幻;林黛玉的“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也预兆她的生命将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妙玉深感诗过于悲凉,想用自己所续把“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便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但这不过是一种企图逃避不幸命运的主观愿望罢了。妙玉自以为能辨歧途、知泉源,最后也不能免去流落瓜州渡口、“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的可悲下场。这样的安排,正体现出《红楼梦》反映和批评当时社会各种状况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