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汉字音 |
释义 | 日本汉字音即日语的汉字音读(音読み),是由古代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日本的基于汉语的汉字读音。依其传入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古音、吴音、汉音、新汉音、唐音、宋音等。 古音:早于吴音传入日本的汉字音。可能源于中国上古音。 吴音:在西元5世纪、6世纪传入的字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用语。通说吴音是从南方六朝或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但支持此说法的史料并不充足。“吴”是本来学汉音的留学生所用的蔑称。 汉音:于西元7世纪左右开始,日本派出遣唐使自唐习得的字音,多使用于儒学。近代又用于大量创造新词汇(和制汉语)。对当代日语影响最为深远。 新汉音:汉音的最晚层,约在唐末期传入日本。 唐音:广义上指宋以降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即“唐宋音”)。狭义上指明清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 宋音:指镰仓时代(南宋至元初)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包含于广义的“唐音”。 此外,传入日本后发生变异,不合于以上任一种的读音称为惯用音。 最早讨论吴音、汉音、唐音传入日本的历史过程的是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1730-1801),著有‘汉字三音考’(‘本居宣长全集5’,筑摩书房)。 关于日本汉字音的声调资料,参见日本汉字音的声调。 作为汉字音的延续,参见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字体系包括起源于中国的日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对于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汉字曾被称作“真名”。虽然中国人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遇到诸如:“峠”、“畑”、“辻”等汉字时,还是会感到困惑。这些字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创造的。当然日语汉字的发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来表示,而且一个汉字通常都有多个读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个读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汉字传到日本后,这个汉字本身的汉语读音也随之传入,这种读音称为“音读”,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语中固有词语假借汉字表示该意义时的读音,成为“训读”。如上例中的“き”。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汉语。我国唐代的时候发展非常鼎盛。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所以当时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语言和文字。进过几千年的变迁,虽然现在的日文字已经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类似或接近。 日本现仍有许多当地方言。在诸如广播、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以东京话为基础的标准日语已逐渐推广到整个国家,但特别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讲的方言继续保持繁荣,并保留着其威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