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
释义 | 疾病介绍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是角膜上皮三种病变类型的总称,即点状上皮角膜炎(punctate epithelial keratitis)、点状上皮糜烂(punctate epithelial erosions)和点状上皮下浸润(punctate subepithalial infiltrates),它们常同时存在,只是轻重和病变范围有所偏重和不同。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绿脓杆菌所引起的暴发性角膜化脓性感染,最早由Sattler(1981)报导此病,1938年版Duke-Elder的Textbook of Ophthalmology中仅记载数例,而在1965年版Sytem of Ophthalmology中已引用约100例。国内除范德彰等于1965年曾报导100例外,近年来北京、广州、南京、河南等地均有不少报导。从国内外看本病颇有增多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化学疗法的发展所出现的菌交替症,造成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增多。 多发时节与人群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的专家说:此病多发于夏、秋季,可能与细菌生活条件和自然界温度有关。此外,夏、秋为农忙季节,户外活动较多,也增加了眼外伤的机会。性别意义不大,一般以男性较多。 年龄:各年龄组均有,我们所见病例中,最小者为1周岁,最大者为78岁。但就各家报导来看,多数为从事过去的中青年人。儿童患者,大都发生在营养缺乏或角膜软化症的基础上;年老患者则可能与角膜上皮不健康,易于遭受上皮损伤有关。 职业: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均有,但以工人发病最高,其中尤以机器厂、钢铁厂工人为最多。工程包括车工、钳工等,因为这些工作容易发生角膜异物,尤其在夏季,大风扇吹动,角膜表面可滞留许多铁屑。其次为农民,在过去时常发生稻梢、棉杆触伤或稻谷溅伤角膜等情况。至于其它职业患者也都与眼外伤有关。近来也有报导戴亲水性硅胶接触镜后发生引病。Thomas等(1980)曾报导60例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原有外伤史的仅13例,而其中20例无外伤史都是戴了接触镜后发生的(8例戴硬性接触镜,12例戴软性接触镜)。 病因病理1.细菌性感染:在各种细菌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时,常合并角膜的上皮糜烂和点状表层炎以及多膜边缘部上皮下浸润,这些病变在角膜上有时呈散在性,有时在全角膜上弥漫性分布,特别是角膜周边部较多。 2.病情性感染:在各种病毒性结膜炎的早期,常可能先引起角膜点状上皮糜烂。 3.频繁的点眼药水的刺激或紫外线刺激可引起角膜上皮糜烂和炎症。 4.机械性刺激,可使上皮擦伤,倒睫及营养不良均可导致上皮糜烂和炎症。 5.其他眼病,如干燥性角膜炎、春季结膜炎、药物过敏均可引起角膜上皮的损害。 症状表现包括畏光、异物感灼热、流泪和偶发性视物模糊结膜可以轻微受累,也可能完全不受累。角膜可见典型的上皮间卵圆形或圆形点状沉积由许多分散的、细小颗粒状、灰白色点样混浊聚集而成。这些三维椭圆形或圆形上皮间混浊常发展成一个隆起的突破上皮层的中心,偶尔可见细小可能由黏液组成的头发样丝状物角膜病变边缘不整齐,有时会呈现星状外观而这些星状或树枝状外形易被误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病灶为3~20个。偶尔会出现轻微的上皮和上皮下水肿但未发现细胞浸润现象混浊易消失且部位多变,最常累及角膜中央和视轴。疾病的自然病程常为1~2个月以后逐渐缓解,6~8周后复发。静止期病变完全消失,仅留有上皮下瘢痕。 在疾病进展期,灶性混浊可扩展到浅层上皮,荧光素和孟加拉红(虎红)染色阳性。缓解期,病变静止,外观呈上皮内扁平灰色点状,不能被荧光素或孟加拉红染色 角膜知觉通常不受影响少数患者角膜知觉会有轻微减弱该病多为双眼先后发病单眼发病率小于1/20。结膜反应小或无。慢性病程,可持续20~30年以上。上海市新视界眼科医院表示慢性症状和体征可能对治疗无效,但可自行缓解急性期症状对治疗有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