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汪士慎绘墨梅图卷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墨梅图》卷【年代】:清·乾隆 【类别】:绘画 【作者】:汪士慎绘 【材质】:纸本,墨笔 【尺幅】:纵18cm,横604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题梅花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卷末题款“一笑倚孤筇,东风兴致重。梅花真冷淡,鸥侣渐春容。好句近常得,清欢自少逢。何当携榼去,酒味与情浓。草堂风日美,闲话共开怀。竹几并肩坐,春盘一字排。诗中传铁佛(时西唐出铁佛寺诗,有佛容常自在,顽铁不消磨之句),醉里说荆钗(诸子诵同郡女史王氏诗甚奇)。记此今宵会,迟留月半阶。孟春二十日同人携具过小斋拈韵旧作。辛酉中秋后二日录于此卷,博薏田先生一笑。巢林汪士慎并写。”钤“近人汪士慎”白文印、“晚春老人”白文印、“左盲生”白文印。鉴藏印“马季昆氏”。另二印不辨。辛酉为乾隆六年(1741年)。 赏析梅花由于耐寒的品性为历代文人所吟咏,也是文人画家最为喜爱的题材。在“扬州八怪”中,除郑燮少画梅外,其他均善画梅,各家笔下的梅花具有不同的韵致。金农曾评价汪士慎画繁枝梅花“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此图卷可为其代表作。画卷中的梅花是属于“灞桥”、“江畔”的野梅,清瘦之中带有冷峻孤傲之气。所谓“冷香”,也是汪士慎本人的写照,他正是“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霜桠”。梅干盘曲多姿,纯以淡墨湿笔写出,苍劲而润泽。梅干上排列成串的焦墨苔点笔法质朴而不乏灵秀,与淡笔勾画的梅花相映衬,以突出梅花的清雅秀逸,正如金农所言“花光圈处动,苔色点来苍”。 汪士慎创作这卷梅花图时左眼已经失明,故有“左盲生”之印。十年后不幸双目失明,故又有“心观”一印。汪士慎观梅是用身心来体悟交流,“老觉梅花是故人”,“相对成良晤,同清亦可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物我两忘,这也是汪士慎画梅给予后代画家的启示。 作者介绍汪士慎(1686-1762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久居江苏扬州。擅诗文书画,为“扬州八家”之一。书法以分隶最工,宗法汉人。晚年双目失明,但仍能书画,金农谓其“盲于目不盲于心”。亦精篆刻。著有《巢林诗集》行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