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耶·保罗·帕索里尼 |
释义 |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年3月5日-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 中文名: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外文名:Pier Paolo Pasolini 国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922年3月5日 逝世日期:1975年11月2日 职业:作家,诗人导演 代表作品:《死神》\\《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年3月5日-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他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对者,而他自己则一直坚称是马克思主义者。 帕索里尼曾参加意大利共产党,1949年被意共以同性恋为由将其开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后担任中学教师。1950年代初任教于罗马一所贫民窟学校,接触到社会最阴暗的一面,这对他的人生观以及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反映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生活的年轻人》、《激动的生活》,也曾创作剧本,贝尔托鲁奇的处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请他写的。1950年代末他写了诗集《葛兰西之烬》以及小说《暴力人生》使其位居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电影事业上,先后拍摄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爱与愤怒》、《十日谈》及《萨罗》(又名《索多玛120天》)等电影。 他在《萨罗》公开上映前不久,在罗马被人痛殴之后再以帕索里尼他自已的轿车残忍地辗毙。 作品年表1961 《accattone》《迷茫的一代》 1962 《mammaroma》《罗马妈妈》 1962 《laviamoci il cervello》《洗脑》 1963 《软乳酪》La ricotta 选自《罗高巴葛》《Rogopag》 1963 《愤怒》La rabbia 1964 《vangelo seconde matteo》《马太福音》 1964 《comizi d’amore》《爱的集会》 1966 《uccellacci e uccellini》《害鸟和益鸟》 1966 《streghe le》《女巫》 1967 《edipo re》《俄浦狄斯王》 1968 《teorema》《定理》 1968 《云像什么》Che cosa sono le nuvole / 选自《意大利狂想曲》《Capriccio all*italiana》 1968 《capriccio all italiana》《任性的意大利风格》 1969 《porcile》《猪圈》 1969 《amore e rabbia》《爱与愤怒》 1969 《纸花的故事》La sequenza del fiore di carta 1969 《猪圈》(又名《豚小屋》)Porcile 1970 《非洲奥瑞斯特札记》Appunti per una Orestiade Africana 1970 《medea》《美狄亚》 1970 《decameron》《十日谈》 1971 《racconti di canterburg》《坎特伯雷故事集》 1972 《十二月十二日》12 Dicembre 1974 《fiore delle mille a una notte》《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 1974 《桑那城墙》Le mura di San*a 1975 《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萨罗》(《索多玛120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