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初
释义

欧初,广东中山人。诗人,业余书画爱好者。1938年参加“抗先”,是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纵队第一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解放区的主要创建人、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出版有《五桂山房诗文集》、《欧初书画集》、《欧初自用印及藏印集》等书。

中文名:欧初

别名:欧舜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州

出生日期:1921年

职业:革命家、诗人

信仰:中共

主要成就:广州市人大主任

代表作品:《欧初书画集》、《五桂山房用印藏印集》等

基本信息

欧初,男。乳名帝尧,学名舜初,子德正,号五桂山人,曾用名展,梁初仁。祖籍广东中山南朗镇左步村。1921年出生于广州。

人物概况

从武到文的欧初

丹心不贰惟兴国之欧初,军旅政坛艺海皆领风骚。

战争年代,他是领兵打仗的指挥员;和平建设时期,他步入政坛,肩负重任;离休后,他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断发热发光。

投笔从戎

父亲欧成逵是一名粤汉铁路的小职员,生二男二女。欧初是长子,幼年曾在广州八和会馆办的八和小学念书,后在广州市一中、二中念初中。1937年考入省立广雅中学。以当记者,周游四方,针砭时弊为理想的他接到入学通知书后,兴奋莫名。

然而,喜悦的心情尚未平伏,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兽啮关河,珠水激扬翻巨浪;鸡鸣风雨,碧江次第绽红棉。”全民沸腾,欧初亦责无旁贷地投入了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5月,时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以及郭沫若、于立群等到广雅中学演讲,宣传抗日。叶剑英号召“大家都能投身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来,以求得整个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这些落地有声的语言,强烈地震撼着欧初的心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热血男儿的他立志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雅支队。广州沦陷后,欧初回到左步村,在本村学校任教,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转战珠江三角洲敌后战场。1939年7月的横门保卫战打响了中山抗日的第一枪。在这场战斗中,欧初任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中山县队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总务部长,积极组织输送弹药和抢救伤员。1940年5月,到中山九区大南沙组建中山抗日游击小队,身为党代表的他带领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扎根于群众,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力量。在他和诸战友的努力下,中山抗日武装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初期创建的13人发展到1000多人,先后建立了中山人民抗日游击中队、中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欧初先后任中队政训员、大队训室主任、政治委员、大队长、支队长。

欧初等率领的中山抗日游击队活跃在中山抗日敌后战场,经历了大小战斗140多次,创造了不少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从1940年6月起,中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袭击了雍陌、长洲、崖口、唐家、翠微等地的日伪政权,为建立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41年秋,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决定着手开辟五桂山根据地。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开展以五桂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时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珠江纵队司令部均设在五桂山区。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和中山人民的积极支持下,中山人民抗日游击队不断向敌伪出击。夜战,是中山人民游击战争的一大特色:夜袭下栅伪联防队李芬部,拔掉了伪据点,解决了部队的部分给养和枪械;夜袭浮墟,震撼了珠江三角洲,阻止了国民党“挺三”部队当时出现的投降妥协倾向,扩大了民族统一战线,鼓舞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夜袭三乡郑东镇伪联防大队,活捉伪大队长“飞天鸭”,拔掉了五桂山西侧的“钉子”;夜袭南朗安定黄光亚部,打破了伪四十三师师长彭济华吹嘘的“攻不破的金汤”神话;夜袭汪伪嫡系广州要塞横门江防基地,俘虏伪海军中校主任以下100多名官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欧初同样出色,为争取地方实力派共同抗日,他只身入虎穴,与国民党“挺三”部属雷雄谈判,打通了五桂山交通要隘石鼓挞。他与他的战友们还争取到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及四姐孙妙茜、何贤、招兰昌、李泽霖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支持;利用澳门中立区这一特殊关系,与澳门当局达成一定合作关系的协议,使游击队在澳门不仅募筹得款项,采购到弹药,争取到镜湖医院协助救治伤病员,并为游击队培训了一批医护人员。而游击队则配合维护澳门外围治安,打击骚扰澳门的伪军和土匪,拓展了珠江敌后游击战争的空间。“欧初仔”部队威镇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门一带,中山游击队员穿戴的竹帽和胶鞋,亦成为当时群众的流行时尚,称之为“欧初帽”、“欧初鞋”。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曾一度渴望脱下征衣当记者的欧初接受组织的安排,留在广东坚持武装自卫,先后任江北(东江北岸)副特派员(负责军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农村工作委员会武装小组负责人,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中共粤桂边委员分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粤桂边区人民武装东征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粤中临时区党委常委、中共粤中军分委第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1947年,欧初等带领部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连串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遂溪、廉江、化县、吴川根据地的清剿。同年冬,中共香港分局要求粤桂边区高雷部队抽调主力向东西挺进,转向外线作战以保存力量。1948年,欧初率领800多人的东征支队从廉江县誓师出发,途经化州、茂名、信宜、云浮、罗定、阳春、阳江、恩平、以及广西陆川等11个县,历时1个月,行程近千公里。一路上,缺医少药、断粮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仍难不倒这支钢铁铸成的部队,他们边行军边战斗,穿插迂回在碉堡封锁和统治强固的敌占区;经过大小战斗数十次,共歼敌160多人,胜利完成了进军粤中的任务。之后,曾在粤中地区大搞武装斗争,指导广阳支队等以反“清剿”、拔“钉子”、填“空格”为主要目标的春季攻势,控制了粤中大片的地区,使人民武装发展至16000余人,为迎接南下解放大军主力进军本区作战打下了良好基础。1949年10月下旬,身为粤中纵队副司令的欧初,率部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江门五邑,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步入政坛

解放后,欧初脱下戎装,进入党政机关,当了领导干部,成为一名人民的公仆。他先后任江(门、新)会区军管会主任、中共粤中地委常委、粤中专署副专员、中共粤西区党委委员兼统战部长、中共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政府秘书长。“文革”期间靠边站整整十年,“文革后期”曾在省轻工厅、省计委、省经委等单位任职。之后,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市人大主任、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皆以卓越的政绩和清正廉明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获得下属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先后当选为中共广东省第一次至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第一届至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广东省委第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弘扬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我们有责任保留好它,爱护它,弘扬它。”欧初是爱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心人。他在领导岗位时,虽公务繁忙,仍极为关注文化艺术事业。如他倡建的广州图书馆、广州市文德路文化街,推动修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重建春睡画院等,至今为人称道。他深知祖国文物能弥青史,存鉴戒,于是,为保护文物而不遗余力,甚有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与当时的广州市长朱光、省委候补书记魏今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南生等,经常注意为省博物馆、广州市美术馆筹集名家书画,甚至节约工资拿来收购。一次,他到中山图书馆,发现图书不够,便指示拨款30万元给该馆添置图书。又一次,他得知上海准备出口一批碑帖,即批了2万元将其买下来,收藏于省文史馆。80年代中期,中国大酒店建员工宿舍挖地基时,发现南越王墓遗址,时任广州市人大主任的欧初得悉,即赴现场勘察,并做好妥善处理与中国大酒店和在建的省政府宿舍的有关协调工作,划地1.7万平方米为建南越五墓博物馆,使汉代的南越王墓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他大力支持各种书画活动和展览以及诗书文集的出版,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作了很大贡献。为发展和繁荣广东省的书法和诗词研究艺术,他与著名书法家商承祚、秦萼生等发起广东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又与杨应彬、吴南生、许士杰及著名诗词家黄施民、李汝伦等倡导成立了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和广州诗社。

欧初关于鉴赏和收藏名人书画和珍奇文物,常到北京琉璃厂、广州文德路寻寻觅觅,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集聚之地领悟中国文化艺术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他花了月工资的一半购买了齐白石的一幅作品。有时不惜倾囊,高价收购古文物字画;有时人弃之他取之;有时人破坏之他保护之。多年来,他以集腋成裘的精神,集聚了不少字画和文物,如果将之一一拍卖,其所得将相当可观,可他却奉献于社会,捐献495件文物给广州艺术博物馆欧初艺术博物馆,供世人参观鉴赏。

欧初为人随和,广交天下名士,其中有高层领导、有名士、有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文学作家、科学理论家、表演艺术家以及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在华南分局和省委办公厅任职期间,老一辈的政治局委员和老帅,他都接待过,书画界和鉴赏家则有邓拓、刘海粟、赵朴初、吴作人、刘开渠、启功、李可染、黄永玉、谢稚柳、唐云、程十发、赖少其、关山月、黎雄才、周怀民、许麟卢、杨仁恺、徐邦达、廖冰兄、黄文宽、赵少昂、吴青霞、陈佩秋、杨善深等大家、名家。诗词界有邓拓、王季思、李汝伦、孙轶青、陈芦荻等,海外和港澳的有饶宗颐、南怀瑾、周千秋、丁家俊、黄胄等。戏剧界有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罗家宝等。他与不少名家结下深厚的情谊。“文革”初,容庚教授一家被赶出中大校院内的小楼,挤住在两个房间里。欧初则常在假日到容老家探望,一起观赏青铜器,研究金石书画。在老书画篆刻家黄文宽处境最困难时,他仍与黄老来往,每逢春节,命子女给他送去盆花、金桔。他认为,与众多的名家交友,也是为爱护、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艺术。

长时间耳濡目染的欧初对书画心领神会。60年代末,他工作之余,常弄弄柔翰,开始习书法,临汉碑。80年代初由书而入画。所作兰竹松石,老来红等兴至笔随,很是洒脱。曾与刘海粟、李可染、何海霞、关山月、黎雄才、黄胄、唐云、陈大羽、林镛、谢稚柳、陆俨少、魏紫熙、许麟庐、赵少昴、宋文治、亚明等诸大家合作书画。

少年红、中年红、壮年红、老来红。永不言休的欧初,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一直当“义工”,只为倾情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多作贡献。离休后,又肩负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孙中山基金会和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等领导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抢救岭南文化,开展学术活动,主编《岭南文化丛书》、《屈大均全集》等一系列岭南文化历史文献丛书,业绩卓然。

留取丹青

先后出版自著《欧初书画集》、《五桂山房用印藏印集》、《芸窗清供欧初珍藏文房四宝选集》、《五桂山山房诗文集》、《少年心事要天知》、《有志尚如年少时》等书。

“俯仰人生八十年,为民劳逸到华颠。丹心不贰惟兴国,跬步临深自凛渊。热血虽曾捐点滴,庸工犹感失雕镌。抚膺每觉心还热,不为老龄卸仔肩。”这是欧初80岁时所作《八十回眸》诗中的一首,仍然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令人敬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