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兰瞻岱 |
释义 | 纳兰瞻岱为纳兰性德之孙,官至乾隆朝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提督直隶总兵都督同 知。并追赠其父福格为光禄大夫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又晋赠光禄大夫提督直隶总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卢氏,生母颜氏也“并诰赠一品夫人”。 历史考证纳兰瞻岱的身世,张任政、赵秀亭、赵迅、刘德鸿等人在各自专著中均有考订。但所依据的仅仅是《八旗通志》、《八旗氏族通谱》、和纳兰家族墓志碑传。在纳兰性德的孙儿中,以瞻岱最为有名。曽任正黄旗满洲佐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直隶古北口提督、甘肃提督等职,卒后谥“恭勤”,按制受诰封并被追赠两代。 瞻岱虽然自小生活在“牙签插架,缃帙整如”的环境中,却并不是通过科考走上仕途,清人钟赓起编纂《甘州府志》,其卷十《官师》有瞻岱小传,称瞻岱由“拜唐阿历升”。所谓拜唐阿,为满语音译,本义为“有用”、“成材”,引申为“执事人”。八旗制度规定:是旗人无论内外官员或世爵,也无论满洲或蒙古,均须将其年满十八岁的子孙呈报本旗,造册汇报军机处,以备挑选为拜唐阿。选中者送进宫廷,代替父兄为皇家事务效尽臣仆之劳,不许规避。服役期为5年,期满或授职或当差。拜唐阿不属官,但充任拜唐阿者,就有资格进阶升官。“拜唐阿” 是培养旗籍官员的一种特殊制度,付与八旗高干子弟的特殊待遇和权益,瞻岱即由此步人官场而后来又升为中高级官员。 瞻岱虽然有过“拜唐阿”的经历,但丝毫没有八旗高干子弟的优越感,他低调做人,高效做事,任官期间,勤勉敬业,拒绝馈献,严治贪腐,整殇卒伍,以“廉干而慈祥”见称于世。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收藏清代档案中,就有瞻岱的奏折数十件。其中有他在雍正十三年奏报查处口北道王棠、谷确、白石等人冒销、挪借军需案的折子;有他在乾隆三年七月奏报热河雨汛洪涝的折子;有他在乾隆三年十二月奏报宁夏地震灾害的折子;有他在乾隆四年八月奏报的甘肃农业收成和气候变化的折子等。这些折子充分的反映了瞻岱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安顿民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筹建绥远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中,还存有瞻岱上奏有关建筑绥远新城的折子。绥远城和归化城合称“归绥”,是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前身。归化是旧城,建于明隆庆年间,到了清代,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通都大邑。出于对边疆地区管辖和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乾隆皇帝在接位后不久,就决定在归化城附近筑新城,即绥远城,使两城连为犄角,彼此呼应,声势相援,成为便于移兵驻防的军事重镇。乾隆皇帝把这项重任交付给都统通智和副都统瞻岱。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瞻岱奉旨星夜起程,于八月而十日抵达归化,开始办理新城建筑事宜。瞻岱经过一番调查研究,酌定了建城基址,建城规模和预算,并上报了工部。按照瞻岱的计划,新建城垣周长一千九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底宽三丈三尺,顶宽一丈八尺。城内有将军、副都统官员用的大小瓦房三千八十三间,土房一千五百三十三间;兵丁用土房一万二千间,沿街铺面房一千五百三十间。照部例计估银一百而十四万一千九百余两。瞻岱在动工兴建之前,对筑城盖房所需木植、石灰、砖瓦作了细致估算,要求城墙务须坚固,成为万年永久之根基。他的计划报告全部被工部批复,付诸实行。绥远城于乾隆二年二月正式动工兴建,也就在这时,瞻岱接到谕旨,补授为直隶古北口提督。绥远城于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其建筑规模之浩大,布局严整,城垣坚固,在我国古城建设史中甚为罕见。瞻岱参与了前期准备和规划工作,为建城作出了重大贡献,原立于绥远城西门外瓮城中的《敇建绥远城碑》,就镌有瞻岱的名字。 出任提督瞻岱任直隶古北口提督未有一年,就被调任为甘肃提督。在调任之前,他曾遭遇到直隶总督李卫的参奏。据《大清十朝圣训·清高宗圣训》载:乾隆三年戊午三月庚辰,是日,直隶总督李卫奏:“瞻岱恐不胜甘肃提督之任,虽知为大学士鄂尔泰姻亲尚书海望心腹,不敢不言。”上喻曰:“此非私心而何?汝既见到此,朕即明告之。朕欲用瞻岱以甘提之任也,亦曾商之于军机大臣等,而大学士鄂尔泰颇不以为喜,非不喜瞻岱之不胜此任也,亦以甘提劳苦,不似直提易做耳。此意虽非出于公,然非其所举可知矣。朕用人一件,大臣何得操其权?若出于公,不妨君臣共相商酌,若出于私,朕前使不得。”李卫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以刚正不阿,弹劾权贵而受到雍正皇帝的欣赏,也得到乾隆皇帝的倚重,而这次却在参奏瞻岱问题上受到乾隆皇帝的驳斥。原因是乾隆皇帝确实了解瞻岱的为人和能力,李卫此举确存有私心,或许瞻岱在任直隶提督时与他意见不合;或许他想借此诋毁与之相倾轧的大学士鄂尔泰和尚书海望。所以乾隆皇帝一针见血的指出:“此非私心而何?”并正告他:“若出于私,朕前使不得!”口气十分严厉。事实上如乾隆皇帝所言,瞻岱在甘肃完全胜任提督一职。如《清高宗实录》(乾隆四年九月上)载:“兵部议复,甘肃提督瞻岱奏称:甘肃安西一镇,接壤哈密;甘凉肃一提,逼近嘉峪;西宁一镇,蒙古番夷环绕;宁夏一镇,稍尽河东,亦系沿边要地。冬令急宜加意防范。”可见他对甘肃全境所处战略位置了如指掌,对外部敌对势力有高度的警惕性。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甘肃提督瞻岱奏陈应调兵防范进藏熬茶之噶尔丹策凌来使》的折子,就是最有力的明证。为了保证军需,瞻岱还在提督署内建军储仓,“以其资易麦、粟贮之。每窘乏,减息出贷,以济营伍。”(见钟赓起《甘州府志》卷三《国朝辑略》)民国时期在甘州城(今张掖市)旧提督府内,还能找到军储仓的遗迹。瞻岱任甘肃提督仅有两年,但政绩累累,因积劳成疾,于乾隆五年八月病故,甘州官、军、民感其恩德,在城东门外建“瞻公祠”,祀其遗像。乾隆皇帝为瞻岱所颁谥号为“恭勤”二字,正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他的一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