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面颅骨 |
释义 | 颅骨的组成颅骨由23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骨组成,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它们除舌骨游离,下颌骨和颞骨构成关节外,其余都借缝、软骨或骨性结合紧密相连,构成颅腔和颜面的骨性基础,以容纳和保护脑、感觉器以及构成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 一.脑颅由8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二.面颅由15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泪骨、鼻骨、腭骨和下鼻甲骨,单块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面颅诸骨连接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而脑颅的颞骨和面颅的下颌骨相关部分组成了颅骨连接中唯一可以活动的关节,即颞下颌关节。 医学上认为,人头部和脸部的长相,与面颅骨直接相关,面部整容手术通过刮骨来改造骨骼,从而改变人的宏观长相。 面颅骨一.上颌骨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 二.下颌骨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 三.颧骨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 四.泪骨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 五.鼻骨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 六.腭骨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 七.下鼻甲骨下鼻甲骨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 八.犁骨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九.舌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颅骨,下连颈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