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释义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筹)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基础上筹建的一所厅属五年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

新校区坐落在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512.9亩,总建筑面积15.67万方米。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新校区紧相毗邻,教育资源丰厚,内外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校园按现代理念整体规划和建设,体现时代风韵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人文内涵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建筑群体既和谐相宜,又各显个性。图书馆、教学楼群、实训楼群等建筑,风格别致,设施先进,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

资料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59年,原名为“扬州商业学校”。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举办五年制高职为主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其五年制高职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和指导。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扬州扬子津高校园区内,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等校区紧相毗邻,教育资源丰厚,内外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占地330亩,现有教职工4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鲜明个性的特殊学校。

第一、特别的专业构成

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先后将传统服务业的“扬州三把刀”中的烹饪技艺、美发技艺、修脚技艺的传授由店堂转为课堂,由父子相传和以师带徒转为学校的正规职业教育,在上述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上起到了开山始祖的作用。目前,学校的主打专业仍然是传统服务业加现代服务业。其中影响比较大、具有鲜明特色的是扬州三把刀和扬州雕刻刀。在这些专业的职教市场上,我校雄踞无可替代的位置。

学校专业构成的特点:

1、专业方向与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结合

所设专业建立在具有鲜明的扬州地域特色的传统通俗文化基础上,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

2、专业内容与人体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

所设专业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专业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本身: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3、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专业定位于技能教育,定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

专业扎根于扬州传统通俗文化的沃土,吸收着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文化;专业教育不仅注重于技能培养,而且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5、专业发展战略与学校特有禀赋紧密结合

第二、特别的发展轨迹

学校至今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50年来,学校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9年至1998年,学校是一所单纯的烹饪专业学校,属于技工教育范畴,隶属于江苏省商业厅。

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2002年4月,学校专业有所拓展,兴办了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新专业,并且在2002年正式由技工教育进入中专教育,管理主体由商业厅转为教育厅。

第三阶段,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学校根据中专教育的要求,在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先后成为国家级技能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成为江苏省紧缺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国妇联“春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并成功地与意大利国立帕罗·迪亚哥诺学校、安东尼奥·玛堤奥尼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2003年12月开始筹建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第四阶段,从2003年至今,学校在专业建设、办学规模、课程改革、实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在2005年正式迁至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占地面积由10亩由扩大为330亩,建筑面积由8000平方米发展为120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四百多人,30%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80%的教师为“双师型”,其中高级技师40人,技师20人,有些还是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师、名师。学校有3位老师在近三年全市青工大比武中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另外,学校聘请了行业大师、名师40多人为学校兼职教师。

2009年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党委书记、校长周俊领奖时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学校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学校在办学层次上由一所普通中专发展为高职与中职并举的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在内涵建设上由普通职业学校发展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

第三、特别的就业需求

学校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专业,在开辟了广阔的社会市场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就业市场,这就是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性人才需求市场。

50年来,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的在中直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家执厨,有的效命于我驻联合国和各驻外机构,更多的担任着大饭店、大宾馆的领导职务,或成为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比如:两任总书记(胡耀邦、胡锦涛)的家庭厨师(徐海峡、乔国柱)以及李鹏、李岚清、万里、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家中的厨师是学校毕业生;人民大会堂主理国宴的行政总厨、宴会总设计师是学校毕业生;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主厨、我国驻46个国家使领馆的主厨都是学校毕业生。

另外,学校毕业生遍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档案局、中央秘书局、中央党校、全国妇联、《光明日报》社、清华大学膳食处以及北京饭店、北京长城饭店、民族饭店、北京九龙饭店。在江苏省内,南京的会议中心、金陵饭店、西康宾馆、双门楼宾馆等数十家饭店、宾馆,省财政厅培训中心,大型企业华为集团、扬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化、江苏紫京旅游集团、春兰集团的餐饮骨干力量几乎都是我校的毕业生或培训生。

尤其是2006年,我校成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仅去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来我校挑选了64名“扬州三把刀”专业人才,为党的十七大做服务工作。

因此,即使在大中专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学校的学生就业仍然是持续高走,构成了特有的就业现象。

第四、特别的办学思路

学校办学的总体思路是:“整体建设、特色先行;内外兼顾、重点突破;灵活办学、据正治校”。从“环境、目标、能力”“三位一体”的治校方略出发,努力在“做大中做实、在做实中做特、在做特中做强”。

发展目标是:政府满意、市场满意、家长满意。

发展标准是:特色学校、和谐学校、文明学校、示范学校。

发展战略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与同行有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特色专业(“扬州三把刀+玉漆器”)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和技能特点,形成“与众不同”的整体特色;二是普通专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争在某一方面创造“与同行有异”的局部特色,形成局部优势。

发展路径是:内强教管质量、外扩社会影响、放大学校特色、占据发展高地、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校训是:天道酬勤。

(一)办学资源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内,占地 330 亩,现有建筑面积 120000平方米。

实训实验中心,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内有烹饪实训基地、人物形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扬州地方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基地;是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表演、生产、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的实训实验中心,也能承担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活动。以其功能的完善、设施的先进、管理的规范,现已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参观者。

在校学生人数近万名,有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中专两个办学层次。

学校既有与国内大学合作进行的大专教育,又有与海外高校联办的大专教育。既有长班,又有短期培训班;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业余、函授、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学校与武汉大学进行远程教育合作。与意大利帕罗·迪亚哥诺学校、安东尼奥·玛堤奥尼职业学院进行了“2+3”的国际合作办学;与韩国纪全大学合作办学;并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华盛顿湖技术学院、南西雅图社区大学已经签订合作办学意向协议书。2007年9月我校又与日本泰科电气设计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双方正在进行积极沟通,以期尽早落实合作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所涉专业有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人物形象设计等。

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校园网,有自己的网站、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拥有多媒体微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微机房等,建有超大规模的烹饪、美容、旅游、商务、电子等各类专业的实习室。学校还在省内外建立了几百个教学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

(二)特色创新

1、专业建设的创新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支撑,坚持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已经形成了“扬州三把刀+玉漆器”等传统服务业逐步做强,商贸、信息、电子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做大的格局。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确立了“重技能、求实用、可发展”的培养方向,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方法,形成一张文凭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培养。

学校紧密结合全省特别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实际,依托优势行业和企业,适度拓宽专业布局,瞄准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经过改造、重组、开发,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的办学格局。

——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聘请行业协会、企业、教育界、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保持与行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本省本地区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和预测,适时调整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促进专业建设的创新。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广泛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强化教学研究,准确把握现代化条件下,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成长特点,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学分制为抓手,稳步推进模块化和项目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一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层面进行课程改革,着重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这是浅层次的改革;二是从颠覆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课程层面进行改革,这是深层次的改革。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对我校的11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已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标准,也已编制完成。在九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烹饪工艺与营养和商务英语被江苏联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选中作为这两个专业的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将由联合学院发布执行。

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文件。通过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确保重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优秀率达到70%,一般专业达到40%以上,所有专业的主干课程均达到合格标准。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加快校本教材建设步伐。每年划拨10万经费,建立教材建设基金;追踪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适应现代服务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要。

——突出重点,加快重点专业建设

积极开展省级示范专业、院级重点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的创建工作。目前,学校具有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

优先为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专业带头人岗位津贴制度;在定编人数、高级职称和聘任职位数上为重点专业提供多方面条件,使其高出一般专业的比例;优先选派重点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修、考察、交流;建立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的成长。

2、办学模式的创新

学校通过多种措施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在原有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相关企业在科研开发、人才培训、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加大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就一些与学校原有专业关联度比较大、而目前自己单独培养力量又不够的紧缺性人才,通过校企、校校合作模式进行培养,开辟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新路径。

3、教研科研的创新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每年划拨10万元经费,用于开展教学研究。每年确定10个校级科研课题,进行资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招标,参加一些重大课题研究,使学校的教研紧跟国内职业教育的先进水平,对所有中标的省、院级科研课题都给予一比一的资金配套;同时,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科研课题,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逐步建立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广泛开展科研课题的横向联系,努力提升教学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产学研研究,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注意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发挥联合优势,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4、拓展办学领域的创新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在与意大利、韩国职业学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学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积极为重点专业建设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师资、资金、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有重点地选择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境外院校,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国外去学习、培训或进行技术交流。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材、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

(三)实训基地

占地20000平方米的的实习实训中心包括烹饪实训基地、人物形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扬州地方工艺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现代商务实训基地。其建设目标是按照当今现代服务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力求做到“国内一流,世界不落后”,争取在环境、场地、设备、条件、功能服务等诸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技能人才提供最先进、最科学、最适用、最合理的设施设备。

实训基地整体建设的原则是:

——通用性。实训中心集学生实习、训练和教学、科研、实验、交流、比赛、鉴定、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能同时容纳数千人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能用最直观、最先进的方法对教师示范教学全过程进行细致入微的演示;能用最科学的方法进行中西菜点的营养分析和研究;能为全省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和同行提供技能交流、鉴定考核、成品展示的场所;能承担全国、全省或市级大型比赛。

——实用性。实训基地建立后,不能成为简单的摆设和陈列,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教学和实习以及训练,以实用为前提,能保证在实习和训练上提供最佳的效果。

——承继性。实训基地要能成为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桥梁。一方面能向人们展示传统技艺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去追求科技进步;另一方面要依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建构能够体现现代意识的实训体系。

——仿真性。实训基地要努力营造类似企业或公司的生产或经营氛围,让技能实习者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操作需要建设实训场所。

——交融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各种流派不断涌现。学生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在实训基地,专门建立了进行新技能、新产品、新工艺研究的研发中心,设置了名师工作室。

——先进性。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坚持设备的先进性,尽可能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到实训基地设备建设上来。

——开放性。实训基地不仅要能为校内学生提供实际训练场所,还要面向社会,为社会上的行业、岗位在职人员等提供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使基地成为对外交流和对外服务的窗口。为此,学校在实训基地设置了多功能演示大厅。

实训基地专业建设的原则是:

——系统化。按照原理系统、操作系统、维护系统来进行建设。原理系统主要是对某一专业知识的介绍,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各种知识的呈现,如某种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在营养上的作用,适用的人群等方面的知识;操作系统主要是进行实训,在基地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各类实训室;维护系统主要是指针对原料和成品的保护。

——现代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体现理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设备的现代化、教学训练过程的多媒体化。

——精品化。在建筑、安装上创省优工程,做建筑精品;在实训室的功能上不求大而全,选取最能体现现代理念、代表未来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的进行布置;在实训室设备的上,着力按照“1+1”即在实训室内要尽量布置讲解评点区和实训区,以实现实训、讲解(讨论)、做和说的互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在设备选型上,从外观到功能都要体现精致和专业性。

(四)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学校要想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阵地,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比较丰富,学校关键抓住师德、师智、师能几个方面:

1、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优秀的职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积极进取、意志坚定、和谐协作的教师团队。为此,学校强化思想教育,组织好政治学习,制定好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主题,活动有记录;积极拓展活动的形式,巩固学习的成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至少学习一本政治理论书籍,完成一本政治理论摘记本;“双肩挑”的教师,还必须学习一本管理理论书籍,完成一本管理理论笔记本。

2、以师智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

教师的学历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与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学校规定:凡2002年以后进校的新教师必须在5年内考上研究生,否则解除聘约或降格使用;凡50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5年内完成学历达标。

教师的职称结构是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以职称评定为抓手,全面引导和鼓励教师按照职称评定和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保证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将专业对口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各系在安排教学工作任务时,原则上是以教师的最终学历为依据安排课务。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但加强了与《扬州大学烹饪学报》的合作,为教师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而且,由教务处牵头,定期组织教育教学发展论坛,广大干部率先垂范,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从职教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模式、学科发展路径等方面对学校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科学地分析和规划,极大地拓宽了教职员工的理论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热情。

3、以师能建设为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技能等级

学校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从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引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政策强制,使所有的专业技能教师,都能到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上一时离不开的专业教师,也要确定自己的挂靠单位),利用一切时间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社会的交流,使专业教师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和经营管理业务知识,培养其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保证专业教师始终掌握最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

学校对公共文化课教师按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公共计算机课程进行招聘,系和文化课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每个专业的文化课教师,并规定公共文化课教师也要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专业,贴近市场,提交公共文化课程与专业渗透的方案,编写公共文化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好学生。

教师的技能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规定凡40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技能达不到要求,将不安排教学工作任务;凡在2年内不能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在正常年限内不能正常晋升一个技术等级,将缓聘教师岗位,缓聘期间降格使用。

根据学校的总体建设思路,各系以师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为教师的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如组织岗位练兵,技能展示和开展校本培训等,现已逐渐形成制度。此外,还通过竞赛活动,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

为了帮助教师发展,学校与系部签定了《师资建设协议》,系部与每位教师签定了《教师发展协议》,协议对每位教师的学历、职称、技能科研等不同方面情况的发展制定了阶段目标和发展路径,层层落实,由系部督促执行。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新进教师多的特点,学校一直将培青培新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学校确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二年成熟,三年优秀,四年骨干,五年能手。学校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开展“青蓝工程”,导师结对。另外,选送教师报名参加“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等,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步构建了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中职课程体系。

根据五年制高职课程具有的系统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五年制高职的教育教学规律。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特点,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系统思考、集成研究、整体设计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加强体现五年一贯制特色的教材建设,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实践训练的“现场化”、技能鉴定的“标准化”、毕业实践的“职业化”,从整体上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项目训练”,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课堂——工作间”的模拟教学模式。

积极推行课程设置模块化,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激活人才的培养制度。

(六)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学校突出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建设。在规范教育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优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让学生在校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准备为国家做贡献转化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

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 “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团、入党、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重视体育活动,师生每天必打太极拳,使师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编制好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等。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挥校园广播站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他们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不良文化影响,围绕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开展阅读、演讲、演唱等活动。

(七)职教富民

扬州商校是“扬州三把刀”教育、培训的发祥之地。“扬州三把刀”以其独具的服务性和大众性,成为极具影响力和开发价值的技术工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其实用性更加日益凸现。

“扬州三把刀”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扬州三把刀”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它已融入千家万户,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扬州三把刀”从过去简单的谋生的手段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越来越具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对繁荣市场、改善生活、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大有裨益。

“扬州三把刀”是传统产业,近2500年的发展历史,至今兴盛不衰,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扬州三把刀”技艺并不高精深,掌握好它们也不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知识,(在近2500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是以传统的以师带徒传授技艺,现在将店堂搬进课堂,可以批量产出,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这对于并不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知识的农民来讲是非常适宜的。大批农民来学校参加培训一段时间以后即可分散到全国各地就业,在不增加当地政府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从而很好地实现农民工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

“扬州三把刀”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是休闲经济的一个范畴,它能较好地满足富裕后人们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符合时代的理念。“扬州三把刀+玉漆器”正在走与高科技融合在一起的道路,它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利用自身在“扬州三把刀+玉漆器”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职教富民工程。

从2004年起,学校承担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招收因贫困而即将失学的初中毕业女生数百名,帮助她们继续接受职业教育与以扬州三把刀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即全部安排就业。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扬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与扬州经济开发区合作组建扬州经济开发区社区学院。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新市民技能培训和企事业员工在职和转岗培训、乡镇街道干部轮训,为职教富民、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社区学院、200多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技能再培训、社会短期培训、中西部联合办学等途径,每年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000多人。

(八)社会影响

2002年以来,学校利用自身独特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色,依据市场需求,大胆进行课程改革,逐步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并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一条符合职教特点的办学道路,在区域市场和行业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社会影响上,已经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1、相关专业活动参与度较高。

2、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较高。

3、专业竞技活动获奖数较多。

4、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力度较强。

5、社会影响较大。

目前,学校成为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中共中央组织部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扬州雕版印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成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江苏省烹饪协会、江苏省沐浴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扬州市美容美发协会、扬州市沐浴协会副会长单位;成为扬州市德育学会会长单位;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在第三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中被表彰为“公益明星单位”;在2007年中国烹协成立20周年的大会上被表彰为“烹饪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被扬州市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劳动奖状”单位。今年又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九)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专业特色显著,竞争实力雄厚,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的服务业名校。

“专业特色显著”:就是依据“与众不同、与同行有异”的错位发展思路,在专业建设上走特色发展之路。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特色专业(“扬州三把刀+玉漆器”)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和技能特点,形成“与众不同”的整体特色;二是普通专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某一方面具有“与同行有异”的局部特色。

“竞争实力雄厚”:就是强化内涵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通过加强与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团中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办公室、各省妇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省市行业协会的工作联系,主动接受领导,提供优质服务,奠定竞争的社会基础;通过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师德、师能、师智,提升素质,提高技能,奠定竞争的人力基础;通过加强实训中心建设,从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入手,依据系统化、现代化、精品化原则,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奠定竞争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校园建设,特别是专业文化建设,奠定竞争的人文基础;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设花园式校园,奠定竞争的环境基础。

“区域市场有地位”:区域市场包括“条”市场和“块”市场两个层面。“条”市场上有地位,就是在联合学院所属分院中,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进入前列。“块”市场上有地位,就是在扬州职业教育市场、江苏省职业教育市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市场,其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

“行业市场有影响”:通过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爱岗敬业、技能全面、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深受市场欢迎”的合格学生,在市、省、国家三级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市场上,特别在传统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市场上,学校处于引领地位,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受到服务业企业的广泛欢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