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吕春雷
释义

现任涟水县委副书记(正处级),涟水县人民政府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经济工作和经济体制改革,财税、机构编制、外事等工作,人民武装委员会工作。

中文名:吕春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 洪泽

出生日期:1964年3月

职业:公务员

职务:涟水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

学历: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个人简介

吕春雷,现任涟水县委副书记(正处级)。男,1964年3月生,汉族,江苏洪泽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5月参加工作。

2011年7月30日,经涟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吕春雷当选为涟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2012年3月28日,经涟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吕春雷连任为涟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重要讲话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8日涟水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统筹推进,科学发展,本届政府圆满完成各项使命

 县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县人民,突出抓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4.5亿元,财政总收入36.6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8亿元,与2007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9%、46.2%和56.9%;连续6年被评为省“财政增收工作先进县”,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一,省定25项小康指标已有20项达标,5项达到序时进度;年度科学发展目标综合考评中荣登全市榜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效同增。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4:39.5:36.1,其中二三产业比重较2007年提高8.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124个,规模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2007年增长1.65、1.66和2.36倍;医药科技产业园、商务飞机、辉华光伏、银海木业、意尔重工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食品酿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冶金机械、汽车航空等六大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涟水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工业经济先进县。2011年完成开票销售收入112亿元、增加值59.3亿元、入库税金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7%和40%,全县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72户。2011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1亿美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特等奖。“三农”工作扎实开展。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连续4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务院表彰;规模养殖比重达82%,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持续加大投入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介绍我县成功做法。创新脱贫攻坚投入机制,涟水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积极扶持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农户比重达63%,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为全市亮点。三产服务业拉动增强。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同乐坊商业街、今世缘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3个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成功引进苏果、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华泰证券在我县兴办了苏北首家县级分支机构,成立全市首家本土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涟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2亿元,位列全市第一。五岛湖风景区、苏淮生态观光园等列入市大旅游重点项目,涟水被评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县”。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建设,投入127亿元,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近30万人;新汽车站、全民健身主题公园、体育广场、规划展示馆、第二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以及城区主要干道改造相继竣工;城区新增绿化400万平方米,城区亮化率达98%。镇村建设加速推进,县域副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建成高沟、红窑等一批小康示范镇,龙兴、夜合等康居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跨入苏北先进行列。交通建设,投资50亿元,实施621项交通工程,农路总里程达2200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达122公里,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建成淮安涟水机场,开通10余条国内航线,圆了全县人民在家门口的飞天梦想;建成盐河涟水港口和红窑、高沟、五港等乡镇客运站,盐河航道整治、朱码复线船闸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全县315个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1%;“水陆空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南京工业园、PCB产业园、机场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台商工业园建设,大力实施路网、管网、绿化、亮化等工程,建成西区和化工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设施,园区配套进一步完善,县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商帮总会评为“十大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230万平方米,实施项目729个,4万多农民实现就近就业;233个村级创业点为村级经济发展构筑了坚实平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环境管理,坚持监管并举、重在管理,深入推进门前三包,城区主次干道责任状签订率100%;加强渣土管理,实现“法制化、源头化、密闭化、规范化”;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强力推进县域主要干道两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搬迁村庄75个,拆除2603户破旧房屋,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12个乡镇兴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红窑、高沟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

民生实事扎实兴办,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43元,分别是2007年的1.8倍和1.75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4.45亿元;投入100亿元,兴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150个;投入4.6亿元,用于政府为民兴办实事项目;投入2.18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956套,涟水被评为省“住房保障优质服务窗口”;投入1.12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3万农村人口实现饮水安全;实施新一轮农村“六项实事”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逐年提标扩面,不断提高公教人员和各类群体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城镇医保、新农保实现全覆盖;涟水被授予全国首批“白内障无障碍县”。2011年,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2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6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398 万元,受益农户8167户;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发放城镇和农村低保金6386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1521万元;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340元和210元;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散居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3000元,集中供养五保户提高到3600元;新建农村卫生户厕13005座,免费为8516对夫妇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投入1811 万元,改善农村群众饮水条件;资助777名贫困大学生步入高校大门,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7180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实施“教育立县”战略,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涟中新校区、红窑实验学校、实小幸福里校区等一批重点教育工程相继建成;全县二类本科达线数占全市达线总数的三分之一,本科录取数、万人本科录取率、文理科总均分连续9年居全市第一;县职教中心通过省四星级职校验收,职教对口招生全市第一。健全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医院北院,建成红窑中心卫生院,圆满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全县19个乡镇新建高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现代淮剧《鸡村蛋事》在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和戏剧节上分别获得17项和13项大奖,民俗表演《二喜摔跤》代表淮安市参加保加利亚国际面具节;建成河网、前进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红窑镇入围江苏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乡镇;成功举办中国(涟水)·中华缘文化节,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在全市率先创成体育强县,连续两年参加“全国体育发展论坛”,代表江苏作经验介绍;阳光体育工作受到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建“优质服务”品牌,被表彰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率先在全市开展育龄妇女孕前筛查;“世代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创成省“十一五”人口计生协调发展先进县。加快“文明涟水”建设,高沟镇成功申报全国文明乡镇。加强治安防控、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工作,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3年被省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1年分别被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先进集体。审计、统计、监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管理、人武、人防、双拥、台侨、民族宗教、老龄、地方志、地震、盐务、烟草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省市扶贫工作队倾力相助、社会各界热忱关心、积极参与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各群众团体,向所有参与和关心涟水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有一些差距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较小、工业支柱不强;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几年的苦干实干、创新发展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谋大事,干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必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强县之基,凝心聚力打造园区平台,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才会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协调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必须创新理念、明晰思路。只有立足涟水实际,用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用明晰的思路凝聚合力,加快发展的各项举措才能比别人高,各项工作才能比别人优,各项业绩才能比别人好。必须雷厉风行、攻坚克难。只有雷厉风行,攻坚克难,一抓到底,才能全力推进一大批工业、商贸、城建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将赶超发展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面对复杂形势,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只有环环相扣,步步主动,才能务实推进;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有效落实。必须自加压力、主动工作。面对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只有把发展的速度建立在跨越赶超上,把工作的标准建立在创先争优上,以目标的高定位、标杆的大提升,推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随着“四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干部群众对发展的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全县人民再创辉煌的期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今天的涟水,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继往开来,乘胜前进,再创各项事业新的辉煌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加速达小康、迈向新征程”的宏大实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按照胡锦涛同志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新步伐”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主动策应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五大建设”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立足新起点,履行新使命,实现新跨越。

当前,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十分明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扶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省里明确提出对苏北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为我们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经过过去一轮的发展,我县产业基础更加扎实,综合竞争能力大幅提升,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艰难曲折,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以及欧债危机可能带来的冲击增加了经济下行风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县域经济的竞相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宏观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咬定发展目标,主动创新发展举措,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十届全会总体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深入实施“教育立县、工业兴县、人才强县、和谐建县”战略,继续抓好“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加速提升“工业化、城市化、一体化、开放化”水平,在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小康的基础上,向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

主要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50亿元、150亿元、6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3%、32.6% 和21.1%;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向现代化目标推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到2016年,全县城镇人口增加到60万以上,涟水城建成中等城市,力争撤县建市;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建成更加合理的城镇化体系,新农村建设继续保持苏北领先。幸福指数快速提高。富民步伐不断加快,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000元、16500元,年均分别增长14.8%和14.7%;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保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谐氛围更加浓厚。平安涟水、法治涟水创建水平继续走在苏北乃至全省前列,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大局安定团结。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五个方面力求突破: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在创新思路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涟水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自身优势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拓宽和完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新路子,勇于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努力在抢抓机遇中赢得更大发展优势。坚持工业兴县不动摇,在提升发展层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抓配套、促集聚,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新飞跃。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向深层次融合、新兴产业向基地化发展、现代农业向产业化提升、旅游业向内涵式拓展,发展方式向绿色化推进,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城市化,加快建设县域副中心,着力打造一个与县城无缝对接、跨越宁连高速的浦西新城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镇,打造一批独具特色魅力的新城镇;积极建设小城镇,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统筹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在造福人民群众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完善全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平台;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抓好城乡低保、医保、农村五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构建大综治、大调解体系,强化科技强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在坚持科学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上级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总体部署,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用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指导涟水的实践,用理性的态度和意识定位涟水的未来,着力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在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向现代化新征程阔步迈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二三产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突出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把经济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攀升,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优势。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进一步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实效性,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乡协调进步、共同繁荣,让广大群众共享现代文明、共享发展成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新步伐。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两个同步”要求,实施省市制定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继续抓好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突出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度”;着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人民群众的“和谐度”。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坚持全县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广泛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和先进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及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各项改革,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加速达小康,迈向新征程”注入不竭动力。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迈出新步伐。以文化铸就城市的灵魂,提高文明程度,锤炼人文精神,充分彰显新时期涟水人鲜明的精神特质,不断扩大我县的影响力,提升我县的美誉度,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乐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咬定目标,奋发图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确保2014年、力争2013年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小康”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分别增长26.8%和32.6%;完成财政收入51.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分别增长41.1%和40%。完成规模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40亿元、入库税金14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分别增长38.1%、25%和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分别增长14.2%和14.4%。

(一)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壮大经济总量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全力集聚各种要素,促进项目建设,推进总量壮大,全年力争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切实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在手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力争每月都有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对重点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推动项目快速实施。抓好商务飞机和汽车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快建成,早投产;加快辉华光伏、肯帝亚森工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产达效;对橡胶制品、粮食产业园等亿元项目加大跟进力度,确保尽快实施。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招商选资。坚持“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外资项目为主”,突出壮大产业、增加税收、优化就业项目引进,全年确保到位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力争新批外资项目40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亿美元。突出招商重点。方向上,以台资工业园为依托,以台商为主攻点,全力引进台商、落实台资;区域上,深入外资密集区,广泛接触高层次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方法上,突出领导带头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低能耗、低用地、低排放、低成本”项目。注重招商实效。引进项目更加重视产业政策、招商成本、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创优投资环境,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涟水美誉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培养专门招商人才;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发展走势、客商投资心理,提高招大引外成功率。

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壮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壮大六大主导产业,围绕项目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技改创新。引导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改善装备等方面的技改投入,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抓好今世缘新一轮技改、锦纶化纤3.5万吨帘子布等重大技改项目实施;推动联发纺织、妙通纺织、永安化工等企业扩张性搬迁;依托科技创业园,吸引一批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入园。扩大企业规模。支持今世缘酒业、嘉诚化工上市,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上市新突破;通过技改贴息、奖励扶持等,培优扶强重点企业,净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0户;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强对33个销售超2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的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2户。着力培育高新技术增长点,加快发展印刷电路板、硅科技、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

加快做优园区平台。县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拉开路网框架,完成管网、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加快台商工业园、南京工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中小型企业集中区建设,把医药科技产业园建成国内领先的水针剂生产研发基地,把PCB产业园建成苏北一流的现代电子科技园,把光伏产业园建成支撑有力的高科技增长极。薛行化工园区,加快基础配套,建设经二路、纬一路等延伸路段,建设污水处理厂监测监控平台,全面完善区内软硬件环境,促进产业集聚;修订薛行化工园区发展规划,完成环评修编;搬迁安置500米防护距离内居民。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点,进一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配套体系,新建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加快项目引进,重点壮大云锦织造、节能灯具、电子配件等优势产业。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激发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五大超10亿元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园艺业、高效畜牧业、特种水产业,全年新增设施化面积4万亩。突出“生猪大县”品牌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规模化养殖比重84%以上。加快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户以上。加强园区示范带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入2亿元以上,建成核心区规划展示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8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等重点项目,力争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依托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等生产基地,力争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以上。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涟东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帆河小流域治理等“十大工程”,确保完成土方900万方,新建防渗渠160公里,新建、改造小沟级以上建筑物1150座。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新推广各类农机具3000台套,新增水稻机插秧整体推进乡镇5个,农业机械化率78%以上。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筹建涟水县气象灾害预警指挥中心、全国首家县级科普馆。

加快农业科技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积极推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粮食总产达到91万吨,力争成为省首批“亩产吨粮县”。加快推进“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强农富民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1600户,新增“三品”认证数10个。加强宣传推介,做好农超对接,推动农产品更多更快地进入大城市、大超市。

深入推进就业创业。继续开展“双自双富”活动,引导扶持各类主体创业,新发展私营企业1700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70亿元。深入实施“创业孵化”、“凤还巢”工程,推动“大项目进园区、中小项目进镇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完善培训工作推进和管理机制,健全以卡代券培训、培训补助和培训监控制度,确保农村劳动力持证比重达70%。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鼓励农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工商登记、信贷投放、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000万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流通活力

强化主体培育。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从市场准入、交易规则、组织形式、监管调控等方面对现有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选择一批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商品批发市场,加快物流配送、信息和交易系统建设,扩大功能,提档升级。以品牌经营、连锁经营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引入旗舰型商业企业,完善商贸设施服务功能。加大对空港物流园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生产型企业分离并外包物流业务,引导生产企业仓储物流进入空港物流园区。

完善商业体系。结合中等城市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布局,重点建设新型建材、家居装饰、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加快水产品、肉食品、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冷冻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提高市场供应应急保障能力。加快以安东路、红日路、常青路为轴心的现代商业圈建设,促进城市繁荣。加强农村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促进农村市场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开设航空器代管、飞行员培训等新兴业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流通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市场繁荣稳定。

加快项目实施。加快中联壹城商业广场、东鼎商城、丽晶国际大酒店、铭大安东宾馆等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建成运营。推进上水创业园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工作,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建成“大、专、强”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加快福兴建材城建设,争取培育为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今世缘科技产业园、中国云锦文化园、五岛湖生态景区等旅游景点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开工建设车站、港口、机场三大物流市场。

推进金融发展。围绕建成“金融生态达标县”,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净化金融生态环境。遵循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次以上,融资金额20亿元以上,资金到位率85%以上。全年各银行存款余额170亿元,贷款余额112亿元,存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要素市场,新引进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点1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确保华泰证券、太商村镇银行上半年开业。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阳光信贷”农户全覆盖,并向农村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延伸。实施助农取款绿色通道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改善投资生活环境

优化城乡规划。围绕撤县建市目标,以城乡规划全覆盖为龙头,统筹推进城乡各项建设。加快城市七大片区控制性详规、城市景观、专项规划和村镇规划编制,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做活中心商业区、做优生态旅游区、做美生活居住区、做强功能配套区;实施好重点镇、中心镇规划建设,形成“一个主城区、六个副中心”的城镇体系。科学安排基本农田、工业园区、小城镇和农民规划居住点建设,统筹安排沿河、沿路开发,整合发展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建设,全面完成涟中新校区体育馆、保卫战纪念馆、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厂二期、保障性住房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供水、排水、污水、燃气、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南京路、泰山路、海西路跨涟东总干渠桥、白鹭桥;实施五岛湖周边景观改造、漪河路风光带、盐河生态修复和涟河风光带三期等景观工程。加快老城区改造,启动实施20个项目100万平方米搬迁,完成郑梁梅大道两侧建筑立面改造,推进老城区城南片区改造。推进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占地260万平方米的浦西新城建设。搞活城市经营,进一步拓宽城建投入渠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快交通发展。以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空港建设、港口开发、县乡通达、公路升级、航道改造、客货站点等工程。建立物流体系,加大盐河岸线规划与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交通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完善干线公路网络,与周边县区一级公路全面对接,完成329省道唐集至阜宁段、炎黄大道西延、机场产业园道路等工程;推进安大线、326省道高沟至杨口段、城西干道以及黄营、大东等乡镇与235 、327省道连接线工程,续建新建一级公路90公里、农村公路78公里。完成省道235、327、炎黄大道改扩建工程绿化,推进盐河航道整治,确保朱码复线船闸建成通车。涟水机场争取开通港台航线,早日建成一类口岸。

加强城乡管理。加大环卫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环卫设施,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营。严格精细管理。围绕争创省级卫生城,继续推动“门前三包”,做到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下移城管重心,放大社区管理功能。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按照“六整治、六提升”要求,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干线公路两侧零散村庄搬迁改造,年内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创建5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五)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为民兴办实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方面,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94%以上,创建15所省级优质园;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99%;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校际师资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精心实施职教中心新校区、涟水一中异地新建、校安工程等项目,改善办学条件。卫生方面,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县医院北院建设,实施高沟、五港卫生院异地新建,建成10个高标准村卫生室;创建10家“五星级”防保所、10家“四星级”防保所。文化方面,加强文化产业布局,启动建设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展示中心、广电大厦等文化设施项目,建成中联影视城、有线电视中心;开展特色文化乡镇、社区、企业建设,编辑出版《涟水诗词》、《涟水文物》、《涟水书画》等文化系列丛书。

认真落实“三项国策”。环境保护方面,围绕生态县创建,加快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乡镇污水处理厂、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加强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控,实现结构减排、管理减排。计划生育方面,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加快建立“政策推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综合治理”的稳定低生育水平新机制。国土资源方面,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度,确保通过挂钩实现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扩大土地整理规模,实现占补平衡,年内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认真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弥补用地指标不足;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土地执法监察,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社会保险扩面5000人;将城镇居民、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发挥县慈善总会作用,让全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大力实施尊老助老工程,加快建设市场化、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的养老需求。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体系,加强新农保、新农合、医疗救助等工作,落实补助标准增长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确保各类群体补助标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扎实为民兴办实事。(1)城区便民工程。改造后街背巷水泥路面9000平方米,绿化5700平方米,架设路灯138盏;增设城区交通信号灯5处;新设临时泊车位800个。(2)养老助残工程。为4000名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建设第二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救助金;免费康复训练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180名,无障碍改造进家庭160户。(3)教育保障工程。新增优质幼儿园9所,新建12所幼教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园幼儿给予每年每生1000元补助,补助面为在园生数的10%。(4)低保提标工程。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5)卫生健康工程。新建1所惠民医院;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基础上,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为新婚夫妇和符合条件再生一孩夫妇免费健康检查。(6)安居工程。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廉租房5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0间(套)。(7)法律援助工程。为困难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开通法律援助专线,实施法律援助宣传“村村到”工程。(8)文化惠民工程。新建1座数字影院;送书下乡2万册,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4000场;开通城区数字电视。(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水厂26座,完成5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1.3万座。(10)妇女创业培育工程。新建10个妇女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培育10位妇女创业典型,实现20名女企业家牵手帮助100名妇女就业创业。

(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法制政府建设,认真实施“六五”普法,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依法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严格按照法律依据、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提案、议案,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实行重大问题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和决策责任制度。拓展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制观念,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建立正面的社情舆论引导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解决突出问题能力。加大文明创建力度,以“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主线,大力开展“乡风文明”、“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净化文化环境,突出抓好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有效衔接。开展互联网、手机媒体健康整治,规范网吧经营秩序,坚决取缔“黑网吧”和变相经营网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规范运行“阳光信访”,层层落实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全力做好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严格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安全教育培训,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强化联动协调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涟水”创建,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涟水大局稳定。

四、创先争优,重在求实,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我们将付出更大努力,争取更大作为,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为民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未来五年的发展成果将更多的惠及人民。进一步改进作风,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企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加强政务公开,建好“阳光涟水”。强化土地管理及惠农资金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全力打造政府亲民形象。

建设务实政府。牢固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高标准,严要求,绝不糊弄应付,得过且过。每年为群众兴办一批惠及广、需求高、呼声强的实事,不断改善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开短会,少发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层层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健全完善落实机制,逐级明确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分解到每项工作、细化到每个环节、明确到完成时限、规范到具体要求。强化督促检查,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以强有力的督查措施、考核措施、组织措施,确保每项工作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落实到位。

建设高效政府。把干事创业作为旗帜,把理想目标作为动力,在发展速度上,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在精神面貌上,破除按部就班、小进则满的保守意识,树立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敢为人先的勇气,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改革勇攀高峰、工作勇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强化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着力解决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群众不满意等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经济运行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确保服务高效,政令畅通。

建设创新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捕捉发展机遇。敢于打破常规,不为传统模式所制约,不为常规思维所局限,全力创新开展工作。对用地紧张、融资困难、审批严格等发展中的问题,坚持用创新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解决。加强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的有形化和多元化,为企业和群众搭建审批、融资、用工、信息、政策服务平台。

建设清廉政府。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强化勤廉教育,完善预警机制,做到“关口前移”、制约在先。厉行勤俭节约,大兴勤俭之风。大力推行效能监察,加强对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等监督,强化对扶贫救济、社保基金等社会公共性资金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五年蓝图宏伟,必将续写新的辉煌。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把涟水建设得更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而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