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瓶梅传奇》 |
释义 | 《金瓶梅传奇》本词条为消歧义词条,分别是小说《金瓶梅传奇》和同名电视剧《金瓶梅传奇》。 1、小说《金瓶梅传奇》是一部演绎《金瓶梅》问世过程的书。此书写得典雅、古朴,可读性较强。《金瓶梅》乃传世奇书,而《金瓶梅传奇》也不失为一篇奇文。 这本书最早刊载于《神州传奇》,可惜未引起世人的广泛注意,让其淹没未免可惜。 2、电视剧《金瓶梅传奇》2005年上映。 § 小说背景 《金瓶梅传奇》明朝嘉靖年间,元宵最盛,帝都京城,本已繁华之至,恰值元宵节,偏又应了那“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俗语,但见亭台楼榭,银装素裹,满城街巷、铺银散玉。远近树木挂琳琅,犹如撑片玉伞,等到冰轮升起桂华满,只见临街人烟凑集之处,遍搭起于姿百态的灯架,真个是玲咙百灯,无奇不有,银烛星球灿烂,照耀如同白昼。历来京城旧俗,这日于家万户门开不夜,男女老少,全都上街逛灯市;便是平日足不下楼的贵阁千金,也破例上街观灯走桥,凑个热闹。引得那风流少年,如蚁附膻,岁岁生出不少风流佳话。 主角世贞自幼天资聪慧。七岁读书,过目不忘。但凡所读书卷,阅后便一把火焚之。家人皆惊其狂,问何以焚书,催贞拍胸笑道:“所读诗文,皆存腹中,一本废纸,留之何用。”十三岁时,适逢京中科举、那主考大人,本是翰林学士,饱览天下文章,皇帝亲书:“读天下书”之御匾相送,这日主考官高悬皇赐御匾,一路鸣锣开道,前赴考场,行至途中,忽见一赤身孩童,横卧于路上,仆役赶他,却是一动不动,主考大人甚奇,招之相问何以阻轿?孩童无俱,却望着那“读天下书”之御匾笑道:“数日阴雨,恰值今日放晴,晒晒我胸中万卷书。”主考官见其狂妄,好气又好笑,正待说话,恰见一犯法和尚披枷而过,灵机一动,命其以犯法和尚为题赋诗相试。 那孩童拍拍肚皮笑道:“这有何难?不加思索,开口吟道:“知法又犯法,出家又戴枷;一块无情板,夹着大西瓜。主考官心下暗称奇,道:“真乃神童,他日前程当无量也。”果然,世贞十九岁中进士,官授刑部主事,为七子诗社之杰,一时名噪京都。世贞之父王抒,本是巡抚御史。先是巡抚山东、浙江,今又调往山西大同,历任数年,经久不还家,留下一个府第,皆由世贞支撑。 § 搬上荧屏 奇书《金瓶梅》长期以来,《金瓶梅》被视为“禁书”,各方人士对它从不同方式和角度进行了抨击和探讨。来自香港的导演范秀明拍完了一部暂定名为《金瓶梅传奇(又名风流戏王)》的电视剧,首次把关于“金瓶梅”的东西搬上了电视荧屏。该剧音像制品版权被曾高价购得《英雄》版权的广东伟佳公司买下。电视剧内容相当健康,绝对能够“登堂入室”。 这部《金瓶梅传奇》的电视剧从一开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该剧用戏说手法把无名之作《金瓶梅》的作者定为李渔,这种断定让很多人非常不满。另外,该剧剧情也被人批评为戏说成分过多,讲的是晚明遗民李渔被降臣洪承畴及门生吴湘以作淫书《金瓶梅》为由而降罪时,李渔得隙游戏人间,在江南金陵、苏杭一带招募优伶、编演戏曲,一时名声大噪,他的卓越才情深受当时的百姓喜爱。导演、编剧更是一根红线牵起风云人物风流事,把“秦淮八艳之首——名妓李香君”跟李渔紧紧绑在一起,两人之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剧中还糅合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洪承畴、曹玺等,还将明末清初这段乱世以及东林党事件等戏剧性很强的要素结合其中,增加了矛盾冲突。 § 内容健康 《金瓶梅传奇》自然会让人产生内容是否健康的疑问。其实这部电视剧内容非常健康,就连去送审时也是一刀未剪就过了。这是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总投资1500万元;导演范秀明曾经执导过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及港版《天龙八部》、《神雕侠侣》、《戏说乾隆》、《马永贞》等;一线演员宁静和焦恩俊分别扮演李香君和李渔;剧中也没有任何不健康的镜头,描写的是《金瓶梅》的作者的情感故事,而非描写《金瓶梅》这本书的内容。即使是李香君和李渔的情感戏,也没有过火的镜头。这样说来,《金瓶梅传奇》其实打的是一个擦边球,和《金瓶梅》书中的内容没有太多关系,片中有一些《金瓶梅》的图片及实物出现。 § 剧作概述 《金瓶梅传奇》顺治年间,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稳,改朝换代的阵痛仍在延续。为戏痴迷的李渔,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舞台,凭其卓越的才情,“戏名”深入民心,远近闻名。 到江南寻访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畴因为李渔借戏曲讥讽于他,怀恨在心,欲对李渔不利。他费尽心机,要让李渔身败名裂,背上千古骂名,让作为“文人”的李渔永世不能翻身。 冥顽不化的前明官员吴湘因认为李渔是《金瓶梅》的作者,认为大明的灭亡正是因为《金瓶梅》教坏了世风民心而导致的,因此苦苦追寻李渔问责。洪承畴乘机怂恿吴湘,给李渔惹来不少麻烦。 为寻找不到合适演员而苦恼的李渔,邂逅心灰意冷、准备剃度为尼的李香君。最初为爱李香君“戏才”,李渔把准备遁入空门的李香君拉回尘世。谁知为戏的一次冲动,竟让两人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怜惜香君的情怀操守,李渔放弃了不过问政治的自我承诺,不顾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养的前明烈士遗孤,并以学戏唱戏为掩护收养在戏班。渐渐地,李渔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李香君。本来已经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发现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从此相守李香君,除了为戏,更是为爱。 自小追随李渔的乔、王二姬心中暗恋李渔,个性洒脱的隆格格也因为仰慕李渔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寻找李渔。几路人马汇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戏。因李渔对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们的醋瓶子,也使她们不得不采取策略,既联合又对立,彼此斗法,闹出不少笑话,令李渔哭笑不得。洪承畴公报私仇,以搜查反清遗孽为名派兵搜寻李香君,再加上吴湘锲而不舍、联络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寻李渔,李渔的戏班充满了惊险和闹腾。 李渔的戏班被江南织造曹玺看中,邀请李渔在太后生日之时带领戏班进京为太后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对,她坚持认为不应该为蹂躏大明的满人唱戏,而李渔却认为,这正是向满人展示戏曲文化的大好时机,并劝香君顺应时代潮流。他告诉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仑美奂的戏曲,让满人来见识汉人的文明,为在疆场上败于满人的汉人赢得尊严。献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戏班“姑苏剧社”,准备进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学浅,无法组成优秀戏班,他开始觊觎李渔戏班,欲把李渔的戏班据为己有。 《金瓶梅传奇》李渔不为利益所惑,王文康几次不能得逞,恼羞成怒,场上不行场下使劲,自忖与李渔戏班斗戏不能获胜,王文康不但开始了阴险的场外损招,也联合洪承畴对李渔共同发力。洪承畴因为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仪李渔而更加恼羞成怒。为王文康出谋划策,屡屡把李渔置于险境。 王文康在洪承范畴的帮助下,制造戏场踩人事件,并利用“女尸”诬陷李渔轻薄民女,导致民女自尽。李渔蒙冤入狱。王文康大肆制造谣言,煽动地痞到苏州府寻衅滋事,请愿要公审李渔。情况万分危急。好在曹玺、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渔才历经苦难,得以脱险。但李渔的两位高徒乔姬、王姬为搭救李渔,中了王文康的奸计,答应离开李渔戏班,并签字画押,加盟“姑苏剧社”。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消息,欲寻侯方域,并还回“折扇”,以彻底了断情缘。李渔不舍李香君,担心香君一别不会再回来,但仍大度地让香君离开。 醇亲王奉皇命,来苏州最后定夺为太后祝寿的戏班。王文康和李渔各自去而使李渔苦于戏班没有旦角之时,从京城得知李渔落难前来搭救的隆格格及时赶到,及时顶上,李渔因而获得第一场的胜利。但王文康怂恿醇王爷以隆格格不是李渔戏班成员为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场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时,李香君赶到救场。李香君告诉李渔,她决定不回南京,因为她已经无法割舍戏班,更无法割舍李渔。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渔戏班大获全胜。就在李渔准备进京演戏,宏扬戏曲文化的宏愿即将实现之时,最终不愿为满人演戏的李香君却留下书信一封,不辞而别。李香君在信中告诉李渔,她尊重李渔的选择,所以最终才选择离开……因戏邂逅,因戏结缘,最终却又因戏而分离。 李渔在京城的演出大获成功,隆格格设法封李渔为“风流戏王”。而此时的李渔却无法享受戏剧带给他的欢乐,他独自游走在街头,无望地寻找着香君的身影…… § 作者简介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一直众说纷纭。在山东省诸城市召开的《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学者张清吉提出的“丁惟宁说”,“金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奇书”《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万历年间,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作者“兰陵笑笑生”作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其真实面目成为历史谜团,50多种说法各持己见。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最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 “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 § 相关词条 《水浒传》《金瓶梅》《三国演义》《红楼梦》 《封神演义》《西游记》《镜花缘》《老残游记》 § 参考资料 [1]雅虎网.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52101488.html [2]图书网.http://www.govyi.com/book/campus/xyqc/479444.shtml [3]运流图书网.http://www.yuanliubook.com/product/product_list.asp?id=348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