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都镇 |
释义 | § 概述 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4677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841万元、31076万元、157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48.7%、1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0元,比上年增长4.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1711万元,创利税8755万元,实现利润665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3%、58.13%、58.2%。财政收入完成98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288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7%。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377吨,蔬菜总产达32.85万吨。在稳定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研究所暨示范基地”,出台了食用菌发展实施意见和奖励政策。2003年底,全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村发展到15个,1500户。共有食用菌房500个,食用菌棚1000个,总产达9000吨。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坚持工业强镇,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和技改项目进展顺利。新增规模企业6家。12个企业完成了300万元的技改项目。新上项目8个,间接出口额达3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3760万元,创利税87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5%。其中晨鸿公司等13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35462万元,利润46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9%和48%。积极引导、扶持新兴第三产业发展,引进和新上3个项目。一是山东德农农资超市建设。二是香港福美投资的汽车交易市场项目。三是国家新村建设。另外,投资600万元的万春堂骨科医院开业接诊,填补了临淄区骨专科医院的空白。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0万元新建的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行。47个村全部建立垃圾池,使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辖区内所有土炼油及危化品企业进行大规模集中清理整顿。教育事业实现初步现代化。全镇有初级中学2处,48个教学班,在校生2061人,教职工1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处,教职工9人。小学6处,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3人,教职工131人。幼儿园9处,43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482名,幼儿教师59名。2003年,镇教委被淄博市教育局评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先进单位,并通过了市教育初步现代化乡镇验收。筹资36.5万元为242名优抚对象发放了优待金。全镇享受减免农业税的残疾人300余人,共计减免1.5万余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68户,163人,发放低保资金17500元。为3家城市低保户发放生活保障金10752元,为28名特困学生发放救助款4200元。 § 相关 【计划生育】全面落实独生子女待遇。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定期教育和优生、优育培训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宣传新型婚育观念。计划生育“四术”全部实行免费,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统计合格率均达到100%。是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被评为全区惟一的市级优质服务站。 【食用菌生产】2003年,在发展食用茵生产中,采取了“三动”措施:一是宣传发动。通过组织食用菌种植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举办食用菌培训班、发放食用菌种植宣传材料等形式,调动群众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二是政策带动。镇政府加大了对食用菌种植的扶持力度。对新上食用菌棚(房)10个以上的种植户每个棚(房)奖励1000元。三是龙头拉动。充分发挥双华食用菌公司、娄子香菇基地的龙头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扩大食用菌生产。 【招商引资】2003年,镇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性举措来抓。一是建立客商数据库,按姓名、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地址、投资意向等分别列出。二是建立招商中介数据库。包括有业务联系的各地招商部门、热心友好人士、有关商会、有关媒体等。三是建立名人数据库。经常与祖籍是齐都镇或曾经在齐都镇工作过的、目前在境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各界人士沟通,及时捕捉信息。四是建立创业人才数据库,既包括本地民间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潜在投资人才,也有该镇在外地求学、务工、经商且有意回乡创业的人才。五是建立项目数据库。将全镇优势资源重新整合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及时上网发布。年内共谈妥招商项目10个,到位资金65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21%。 【教育初步现代化】2003年,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270万元,配备网络化教室11个,学生用微机369台,教师用微机287台。各学校、幼儿园宽带上网,新建网络终端19个,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新建视频会议室1个。顺利通过了市教育初步现代化乡镇的验收。 【建设文明卫生乡镇】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主要领导一月调度一次工作情况。实行分片包村包人“四级”管理网络。镇长抓两个分管副镇长,副镇长分片抓分管的对口成员,各工作人员包村,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村组建3~6人的环卫队伍,全镇环卫工作人员达212人。二是加大投入。投资20万元在南门村建立生活垃圾中转站,日转运垃圾12多吨,有效解决了镇驻地及25个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运问题。投资10万元购置三轮保洁车25辆,人力地排车4辆,自卸小型翻斗车2辆,30型装载机1辆。三是村村设置生活垃圾池。采取每建一个符合标准的垃圾池补助300元的政策,使全镇47个村共建设垃圾池122个。采取“村建镇运”的办法,平时由镇里统一收集、运送垃圾。优化了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当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卫生乡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