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天开
释义

王天开王天开,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宣武区学科带头人、“名师讲学团”成员。多年带理科实验班,指导化学竞赛。

§ 基本资料

1954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北京师大附中化学教师。曾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区第一届名师讲学团成员。教学别具特色,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教育教学能力极强。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对化学教学和高考有独到的研究,编写发表了《3+X理科综合》等多部书籍和论文。重视教研组青年教师培养,先后指导邓桦老师《溶解度》一课,获北京市说课一等奖、录像课全国一等奖(2001年,2002年);指导刘莉娟老师《废液的处理》一课,获全国优秀初中课一等奖(2002年);指导吴士坤老师《化学实验中的压强问题》一课,获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2002年);指导吴东芽老师《铜和硝酸的反应》、姜华老师《硝酸的化学性质》、赵明新老师《化学中的压强问题》三节市级研究课(2003年);指导李宝宏老师《过氧化钠的性质》、刘新春老师《钠的性质》二节师范大学附校中心研讨会优秀展示课(2003年)。

§ 从教历程

王天开老师的从教经历简单得有些令人吃惊:下乡,参加高考,上大学,分配……

在王天开上中学的时候,刚好碰上政治运动。由于家庭出身不好,1968年,刚满二十的王天开下乡来到了内蒙古农村,在那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又去了山西的农村,一待就是四年多。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早上天刚亮就得起床,一天四五趟地往返于七八里地的路程;在田里插秧,一天下来腿都直不起来,后来都落下了毛病。谈起那段时间的经历,王天开记忆犹新:“那时候整天干活,身体又好,爱运动,所以吃得多,常常吃不饱。”

到了1973年,王天开又去了煤矿,在那里干过很多工种,从测量到管料,甚至是那种纯体力劳动,六年的时间又过去了。那个时候的王天开,根本就没有想过后来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教师。

可是他不甘平庸。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王天开的机会来了。这个下乡干活长达1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参加了高考,一举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谈到为何走上了化学教师的这条道路,当时的王天开在填报志愿时想得特别简单: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成家,而妻子在北京,两地分居,为了夫妻团聚,也为了摆脱当时自己不如意的生活状况,就报了北京师范大学;而报化学系只是因为当时化学成绩好。

于是,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天开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和那帮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一起,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1982年,已经35岁的王天开被分配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起了一个普通的化学老师。

回首这段坎坷而又简单的从教历程,如今已是特级教师的王天开很感慨:“要说当时自己有当老师的远大理想,也谈不上。没说我反对这个,也没说我就终身干这个了,没有。”当时选择这条路,的确不算是什么志愿或者志向,尽管这一路来走得也并不是那么顺畅,可是王天开还是坚持下来了,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并且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如果让王天开重新选择一次,他说,他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在这小小的讲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

§ 教学特色

“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听特级教师王天开的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除了牢骚,还是牢骚。”在北师大附中学生的眼里,王天开永远是涨红着脸,牢骚满腹。

其实,王天开是被历届学生公认的不可不听、为数不多的几位课讲得极好的教师之一。王天开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无论是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还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甚至连高考试题的出法、学生上课的态度等,都会成为他不满的理由。学生们也就在王天开的牢骚声中,把握了知识的真谛。因此,王天开的课绝对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传统示范课,而是处处显示着他自己的创新。尽管用王天开的话说,他“过去不太尊重学生”,但每年学校期末的民主测评,学生们给王老师打的分一定是全校第一。

在当年北师大化学系82届学生里,王天开“脑瓜子好使”是出了名的。在同事的眼里,王天开的创新精神尤其值得学习。有一年,王天开向学校提出学科交叉研究申请,他自己要承包一个班、同时教授数理化3门课,结果没被批准。

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特级教师能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身体力行地去完善它。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中小学教师中,对教育教学实际不满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最后获得特级教师的殊荣。

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王老师和学生一起王天开老师的化学课一贯精讲精练,很受学生的欢迎。他提出,“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就要加重老师负担。”“教师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要面向大多数,课下通过个别辅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教师要整体安排教学进程,分散难点,分解压力,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减轻毕业班学生的负担。”

在一堂高二的试卷分析课上,王老师有选择地拣着试卷上的题目,让大家做,然后一个个提问:“你是怎么做这道题的?”一个回答不出,再问另一个。最后分析的时候,只消几句就把一道题讲得通通透透。这样看来严格的教学方法,却在每一句话中都透露着轻松与鼓励,每一个被叫到的学生并不害羞胆怯,而是大大方方把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大家分享,即使只想到那么一点。

王天开的课的确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老师讲课学生听的形式,他爱跟学生互动,爱问学生问题,有的学生一节课甚至能被问到好几次,“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一会儿再问到,表面上看不是一个问题,实际上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形式而已。”这就是王天开的特点,对每一个学生都毫不含糊,没有掌握好知识的学生休想逃得过他的火眼金睛,但学生也确实在这种教育方法之下一天天进步。想起这个班里一个学生对我这样评价王老师的教学:“他上课的时候,老爱提问,尤其是对学习不大好的,一直问到会了为止。一开始我们都不适应,现在觉得这方法挺好的。”

王天开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据说有一次,他让学生背元素周期表,突然某一天来了个突然袭击,说是要检查默写,结果大家都赶紧翻出书来背。对这种“临时抱佛脚”,王天开很无奈:“说第二天检查,大家都背;说不知道哪天检查,大家都不背;突然说今天要检查,赶紧翻书背。”当时王老师哗地一下就把化学科代表的书扔地上了,“你是化学科代表,应该带头,做出榜样。”王天开在教学当中一直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理解,什么都不记就不行。有学生问他:“书上的化学方程式怎么掌握?”王天开就回答三个字:“背下来。”在王天开的印象中,1983、1984、1985那三年,北师大附中的理科都位于北京市高考的第一名,“原子量、分子量,常见的一百多个,那时候的学生都能背下来,现在的学生懒,不记。”

王天开对学生的严格其实首先建立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之上,“如果我讲错了,我心里觉得别扭极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果有学生问到他没有想到的问题,要能马上反应过来,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如俗话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王天开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在了课下,认真备课,认真看书,吸收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以及有关的教育理论,因为他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基本功应该扎实,这是最基本的。从教这么久,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爱“牢骚”的北师大附中教师王天开作为北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的组长,王天开认真、负责、勤奋的精神也是为每个人所称道的。虽然每年由自己为每名老师分配教学任务,但王天开从来不挑,总是给其他老师分配完班级之后,自己再教剩下的。尤其令教学组的同事们佩服和称赞的是,有一年,学校安排教师任课时出现困难,王天开愣是一个人同时担当起高中三个年级的化学课授课任务,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样的工作态度,使王天开在教研组的老师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虽然王天开是一名非常严格的老师,但他并不是那种死板的“老古董”。记得刚进学校时,由于跟学生的关系很好,有一名老师还这样跟他开玩笑:“王老师,您长得五大三粗的,怎么就镇不住学生呢?”

其实,能做一名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又在课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深受喜爱的老师,是多么的令人骄傲。如今,王天开以前教过的学生——即使是曾经被他严厉批评过的,在阔别母校之后还会不时地来探望这位受人尊敬的严格而又慈祥的恩师。

§ 名师建言

下面是王天开老师发表于《化学教育》期刊1997年第4期的一篇文章。

高考复习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高考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强调这种主体作用。下面仅从考生角度谈一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了解自我 增强自我检查意识

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与高考要求是否相符,是进行复习的前提。这样,在复习时,大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具体作法是: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找到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通过不会解答的题目,发现知识的漏洞,尽快弥补。

2.高考化学是难度和速度兼有的考试。因此,一方面解题时要做到准确,保证得分率,另一方面还要有解题速度的要求。考生应针对在解题时出现的步骤繁琐、速度慢的情况,找到能力上的差距,从方法上进行提高。

3.考生应重视课堂练习、摸底考试、模拟考试。在考试的特定环境中所取得的成绩最能客观地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水平。

4.增强自我检查意识,定期进行在限定时间内独立答卷,不断摸清自己的水平。

此外,在了解自己绝对水平的同时,还应了解自己在考生中的相对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减轻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

二、针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特点 采用恰当的复习方法

进行复习时要做到:在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同时,必须结合自身掌握知识的特点,扬长避短。

1.归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是复习中的重要方法。由于每个人的记忆、理解、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考生不能把别人总结的东西全部照搬,而应针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解、记忆、应用。

2.在解题时,应善于处理最佳解法和可行解法的关系。对于一道多解的题目,如果最佳解法对自己难以掌握,应结合自己水平,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题,以免在考试中思考时间过长或张冠李戴。

三、坚持独立思考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关键

考生在紧张的复习中,往往处于教师灌输知识的环境中,自己必须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当遇到间题时,应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如果一味地依赖他人,势必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要善于处理独立思考和向他人(教师、同学)求教的关系,只有当问题实在难以解决时,再通过问询教师或与同学探讨的方式解决。

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自我获得知识、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只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温故知新、不断总结,就能达到逐步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

§ 相关词条

化学、元素周期表、特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http://www.bjsdfz.com/grouplists.aspx

2.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om.cn/gb/jybzt/2002zt/jsjy/305.htm

3.现教传媒: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InfoID=1079

4.五大学科名师建言《教师周刊》: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InfoID=3192

5.中国大教育:http://www.djy.cc/msmx/tjjs/200709/20070922090508_37351.html

6.《高考复习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教育》,1997年第4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