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湾合作委员会 |
释义 | § 简介 海湾合作委员会 海合会于1981年5月25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宣告成立,成员国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而海合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协议于同年11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签署。这六个国家通常被称为海合国或海湾六国。总秘书处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最高权力机构为最高理事会,由成员国元首组成,主席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不是每一个波斯湾(阿拉伯人称阿拉伯湾)沿岸的国家都是海合会的成员国。伊朗被排除在外,因为它不是阿拉伯国家。也门虽然不在海湾地区,但有望在2016年正式加入海合会,在2001年12月召开的海合会第22届首脑会议上同意也门加入其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 海合会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成员国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计约3800亿美元,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是中东地区重要区域性组织。海合会六国处于东西两半球交通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北与伊拉克、约旦接壤,南与也门及阿拉伯海相邻,东靠阿拉伯湾,西濒红海。境内绝大部分是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1] § 组织宗旨 制定在诸如经济、金融、贸易、海关、旅游、立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类似规则; 促进工业、矿业、农业、水力和畜力的科学技术进步; 建立科学研究中心; 设立共同投资; 鼓励私营部门合作; 加强和密切成员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 确立一种共同货币——凯拉米或者海元。 § 组织成员 海合会招待会 创始成员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巴林王国、卡塔尔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 2011年,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决定接纳约旦和摩洛哥入会。 2001年12月,也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 § 组织机构 最高理事会 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元首组成。主席由各国元首按国名字母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部长理事会 由成员国外交大臣(部长)或代表他们的其他大臣组成。主席由各国外交大臣(部长)或其代表按国名字母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总秘书处 由秘书长和负责政治、财经及军事事务的三名助理秘书长主持工作。秘书长由各国推荐人选,并按国名(阿文)字母顺序轮流担任并由最高理事会予以任命,任期三年。 § 主要活动 海湾合作委员会六成员国首脑 海合会每年11月或12月轮流在6国首都召开首脑会议。截止到2010年5月已举行过31届。海合会首脑会议已先后发表了《科威特宣言》、《阿布扎比宣言》、《麦纳麦宣言》、《多哈宣言》,并通过了《海合会与其他国家、地区集团和国际组织发展关系和进行谈判的长期战略》等一系列文件。此外,6国的外交、国防、内政、石油和财经等大臣(部长)还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会议,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商讨,以协调立场,采取联合行动。海合会石油部长会议每年举行一届。 自1981年起,第1-20次首脑会议先后在阿布扎比(1981.5)、利雅得(1981.11)、麦纳麦(1982.11)、多哈(1983.11)、科威特城(1984.11)、马斯喀特(1985.11)、阿布扎比(1986.11)、利雅得(1987.12)、麦纳麦(1988.12)、马斯喀特(1989.12)、多哈(1990.12)、科威特城(1991.12)、阿布扎比(1992.12)、利雅得(1993.12)、麦纳麦(1994.12)、马斯喀特(1995.12)、多哈(1996.12)、科威特城(1997.12)、阿布扎比(1998.12)和利雅得(1999.11)、麦纳麦(2000.12)、马斯喀特(2001.12)举行。 2005年12月,海合会成员国领导人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第26届首脑会议,闭幕宣言强调中东地区应成为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敦促以色列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核设施应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峰会决定将原定于2005年年底结束的关税联盟过渡期延长两年。 2006年12月,第27届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六个成员国元首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中表示,海合会国家将研发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并将着手制定联合发展核能的计划。 2007年12月,第28届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成员国元首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声明中宣布成立海湾共同市场。 2008年12月,第29届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会议发表了声明和“马斯喀特宣言”,通过了货币联盟协议和货币委员会宪章,为建立海湾中央银行奠定了基础。 2009年12月14日到15日,第30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科威特举行,会议发表声明支持沙特阿拉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成员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的努力。海合会国家领导人在会上通过了海湾共同防御协议,根据协议将组建一支联合部队,以加强军事合作和增加海合会集体防御能力。会议宣布,海湾货币联盟(未来发行海湾统一货币的海湾中央银行的前身)已进入实施阶段,这是海合会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0年5月11日,海合会首脑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强调,其成员国安全和稳定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能侵犯。 2010年12月6日至7日,第31届首脑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海合会首脑们希望伊朗对国际社会为解决伊朗核问题所作的努力做出积极回应,强调要使中东地区成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区。 2011年5月,海合会首脑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成员国首脑就海湾地区和中东局势最新进展进行了磋商。[2] 2012年3月4日,海合会外长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会议。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声明要求伊朗不要干涉海合会成员国内政。声明说,海合会国家对伊朗持续干涉其成员国内政深表忧虑,希望伊朗不要以武力威胁手段而应通过和平与对话方式解决分歧,从而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声明还对伊朗的核计划表示忧虑,希望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合作,以确保中东地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 2012年3月16日,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扎亚尼表示,海合会的所有6个成员国将关闭其驻叙利亚使馆,以抗议该国持续一年的暴力冲突。[4] 2012年5月14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6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将就沙特提出的建立联合体的建议做进一步研究。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各成员国领导人同意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向下一届首脑会议提交具体的实施方案。2011年12月召开的海合会首脑会议上,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建议将海合会由较为松散的地区组织提升为一个在政治、安全和国防等领域关系更加紧密的联合体。会前有报道说,为应对伊朗的威胁和影响,沙特和巴林欲先行一步建立联合体。[5] § 对外政策 GCC六国均奉行中立、不结盟外交政策,举措温和、务实。面对当前新的国际局势,六国越来越依靠以GCC为整体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开展多元外交,注重大国间的平衡。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发挥GCC集体作用,体现六国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 经济一体化 海合会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防务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进海湾地区一体化进程。海合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关税同盟 海合会成员国于2003年1月1日建立并启动关税同盟。争取到2005年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盟。 共同市场 2002年12月在多哈召开的第23次海合会首脑会议提出:最迟于2007年完成实现共同市场的全部要求。 除沙特外,海合会成员国公民均可凭本国身份证出入海合会国家。海合会还计划在未来统一六国公民的护照和身份证。 统一货币 海合会在1981年成立之初就提出要统一海湾货币。1992年,成员国央行行长确定要将海湾货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于2002年6月决定将成员国货币同美元挂钩并与美元确定固定汇率。2001年底,六国财长会议决定在2010年实现成员国货币统一。六国货币均直接与美元挂钩,为货币统一铺平了道路。 海合会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 1983年3月建立了海合会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公民在区域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和职业,税收待遇平等;允许成员国银行在成员国之间按规定开设分支机构;运输工具获得国民待遇;通过了近四十个文件,对成员国在计划、发展、人口、工业、石油和农业等方面制订了带有普遍性的战略方针;建立了多个海湾经济技术合作机构;2003年10月在巴林成立了“伊斯兰投资银行”; 2003年12月,在科威特召开的海合会第24届首脑会议还批准于2004年初建立六国统一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法律体系,批准了在利雅得成立一个新的海湾标准委员会及委员会基本章程。此外,海合会在安全防务、统一电网和交通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整合措施。[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