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鲍照
释义

§ 个人简介

鲍照鲍照(公元414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

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

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 文学成就

鲍照

鲍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些七言诗的文人。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并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逐渐闻名于诗坛。他现存的诗约有二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优秀诗篇大多数都是乐府诗。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边塞战争,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乐府诗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代出自蓟北门行》里,他歌颂了边塞将士们“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英勇战斗的精神,也写出了“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的边塞战场景色。《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代贫贱愁苦行》写贫贱之士“黯颜就人惜”的屈辱沈痛,

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代放歌行》;

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代白头吟》写“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的炎凉世态,都是当时下层寒士受压抑的痛苦心情的反映。鲍照《芜城赋》里的广陵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鲍照的文、赋也很有影响,其中《芜城赋》是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最为传诵。这篇赋的内容是借广陵昔盛今衰的对比映衬,抒发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算得上是一篇杰作。《登大雷岸与妹书》也很有文学价值,融情入景,骈散相间,最为后世所称道。

明代张溥辑有《鲍参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另外还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鲍氏集》等。近人黄节有《鲍参军诗注》。

鲍照的诗歌明显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五言古体大抵是纪述行旅及赠答酬唱之作,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经历。乐府体的情况与此不同。有些是按乐府题意写作,有些是生活经历中的感触,无论哪一种,都牵涉到有关人生和社会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鲍照诗歌的特出成就在乐府体,这些诗用辞警醒,色泽浓郁,节奏奔放,显示出感情的冲动、激荡与紧张,极少有松弛平缓之笔,造成前所未有的、富于刺激性的总观。

§ 个人评价

鲍照在南朝刘宋王朝时,与谢灵运、颜延之为元嘉“三大家”,其成就居“谢颜”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诗人之一。《鲍参军集》鲍照的人生道路,是向着士族门阀制度抗争的,同时又是郁郁不得志和悲剧性的。以前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鲍照却不然。他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在他向刘义庆献诗时,有人因他身份低卑而加劝阻,他勃然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无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在《飞蛾赋》里,他又写道:“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云藏!”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只是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是窥见鲍照的作品何以形成其独特风格的门径。

出身寒微的鲍照,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他不甘于自己低下的地位,迫切地想凭借自己的才智,在上层社会找到一席之地。

《南史》本传载:照尝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但在豪门士族的压抑下,他蹀躞垂翼、有志难伸。自步入仕途后,就一直沉沦下僚,常常是在贫病交迫之中艰难度日,正如锤嵘所说的“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卷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是南北朝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及五言乐府等作品,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评论李白、高适、岑参的诗都提到鲍照,绝不是偶然的。

§ 作品赏析

1、五言乐府:

代表作之一   《代东武吟》

主人旦勿宣,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穷老还家的士兵报国无路的痛苦。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词《永遇乐》)的时代,鲍照写出这首为士卒请命的诗篇,他的忧愤是深广的。这是刘琨死后一百多年中久已成为绝响的悲凉慷慨的爱国主义的诗篇。

代笔作之二   《拟古诗》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闭阴。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这首诗写他“负锸下农,执羁末皂”的生活,抒发他不能用世的愤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虽然用的是《拟古》的诗题,但在思想内容上正是发扬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鲍照《芜城赋》2、但是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还是他的七言和杂言的乐府诗。

《拟行路难》十八首,尤其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这一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非常丰富。首先,他在这里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太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碟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前一首虽然没有说出他所愁叹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吞声踯躅之中,人们已经深深感到他胸中的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在后一首里,这种悲愤不平之气,一开始就在对案不食、拔剑击柱之中爆发出来,他宁肯弃置罢官,也不愿碟躞垂翼,受人压抑,这就是他所以愤慨不平的内容。最后两句,更鲜明地表现了他孤直耿介的性格和对门阀社会傲岸不屈的态度。在这一组诗里,他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也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雀)。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诗中女主人公宁作“野中双凫”,不愿过贵家姬妾的生活,表现了向往爱情自由的坚强意志。在“坐蘖染黄丝”一首里,他写一个女子曾经和男子结带赠钗,誓同白首,但是当男子变心以后,她就决心“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其愤惋决绝的态度,令人们想起《汉铙歌•有所思》中的那个女子。

由于作者对现实的深刻不满,以及他诗中主人公那种强烈反抗的精神,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坚强意志,就使这些诗歌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总的来说,《拟行路难》是一组成就非常杰出的乐府诗。思想内容既丰富深刻,感情也强烈奔放。所用的七言、杂言诗体,音节又激昂顿挫,富于变化,更使这种思想感情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南朝文人读他的诗感到“发唱惊挺”、“倾炫心魂”,并不是偶然的。他的七言、杂言诗还有《夜坐吟》、《梅花落》等篇,后者歌颂梅花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也是一篇名作。

§ 鲍照读书台

鲍照读书台古时,广济县有三台八景。广济三台之首是鲍照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乙尖山明月峰上。五列巨石酷似放大的古书,象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后人来阅读。按照李世光的推算,这是第四世纪冰川移动产生的漂划巨台,和匡山地质构造完全相同。巨石之下凭空突出平坦的大石台,誉为读书台。传说,鲍照在匡山乙尖读书作诗,文思泉涌。常常面对巍巍庐山和无边的沧浪之水,下笔如有神,提笔一挥而就。其后不久,元嘉16年(公元439年)秋,他站在乙尖山顶遥望今安庆方向大雷郡望江县,电闪雷鸣的雷池切断了兄妹的联系,写成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散文,生动地传达出匡山神态,成为千古名篇。

南北朝期间南朝宋代大文学家鲍照登台读书,著作丰富,后人称为鲍照读书台。康熙年间,清代翰林学士、广济县龙坪金德嘉特题诗一首:“山鸡啼彻九天闻,万仞芙蓉五色云。台下青青书带草,至今人识鲍参军。”

鲍照读书台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有台榭建筑。四方石柱,鼎立台榭;八面景致,尽入台中。读书台海拔高度900米,是潜心读书,终南捷径的好地方。东边紫云山,南涌沧浪水,西向天簌,北承太乙。更是参禅修道的圣地。

匡山读书处,敏捷诗千首。鲍照诗章《拟行路难》创作于此。俊逸诗风,上承魏晋风骨,下开唐宋先河。自此千年书台月异,广济人文日新。乙尖山上天生八卦顶;明月峰下俊逸鲍参军。鲍照既是“道人”,又是“参军”。李白诗曰:“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卓绝二道人,结交风与麟”。南北朝,兵荒马乱,南北混战,鲍照也想建功立业,担任参军,决战江州荆州沧浪水中。可惜古物已废,亭榭待修。

公元二十一世纪元年,世纪书台得以重建。

§ 鲍照墓

黄梅县的鲍照墓鲍照墓在黄梅县城外西池西岸。原墓有碑、莹墙等,后渐毁废。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俞昌烈予以重修,邑人喻权捐田五亩作为祭产,学者喻元鸿赋诗纪念:“为爱风骚屈宋遗,故埋诗骨楚江湄……。”

现存冢墓,封土高2米,底径2米余。另有碑石一块,上刻“南朝宋参军鲍公照明远之墓”等字,书体雄健,颇为醒目。

§ 相关词条

高昂七言古体诗束皙宫体诗刘义庆魏晋风度玄言诗支遁

萧纲魏晋玄学裴頠游仙诗山水诗蔡文姬郭象陶侃

§ 参考资料

http://www.1x1y.net/tour/19701/tour_35952.htm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361897.html

http://www.ccliterature.com/show.asp?title=%B1%AB%D5%D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