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永泰 |
释义 | § 个人概述 张自忠、宋哲元、蒋介石、杨永泰、冯治安 杨永泰,国民党高级官员。高州大井镇人。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广州《广南报》编辑、广东咨议局议员。1921年任中华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加入国民党。次年任国会参、众两院宪法起草委员会,与沈钧儒等组织民宪法党。1914年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并与黄兴等组织欧事研究会。翌年任上海《中华新报》主笔,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至1920年先后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长。1922年任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善后会议财政善后委员会副委员长,为政学系首领之一。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议。1931年任军委会秘书长。1933年接任军委会委员长属下的南昌行营秘书长。1934年任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嗣任军委会武昌行营秘书长、四川行营秘书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同年10月25日在汉口码头被CC派暗杀。译著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被蒋称为“当代卧龙”。 1932年当蒋介石亲赴武汉指挥对豫鄂皖边区第四次“围剿”时,杨上万言书,阐述“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得蒋赏识,立即擢用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随蒋来汉赴任。杨在所辖区建立行政督察专员的制度,在各县实行“保甲法”,并提出“整饬吏治,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以提高行政效率,加紧镇压人民。在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厅厅长时,加紧训练人员、整顿保甲、修筑公路、实行新生活运动等具体政治“剿匪”措施,由此备受蒋介石青睐,遂与熊式辉、张群等成为政学系的核心人物。 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秘书长,11月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整顿湖北保甲制度,编整团队,“剿匪”、“清乡”。督促开展武昌市政建设,把省政府门前从平湖门到阅马场的平阅路翻修为水泥路面,改名为“彭刘杨路”;扩宽东厂口至大东门的马路,命名为“熊廷弼路”;开辟文昌门越紫阳湖往通湘门的沙石马路,命名为“张之洞路”;兴建武昌长街大马路(即今民主路);在蛇山抱冰堂南面兴建湖北省图书馆大楼。 1936年10月25日,赴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开枪狙击身亡。译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1] § 遇刺身亡 1935年 12月,蒋把杨调离幕僚府,派往湖北任省主席。但杨永泰迟迟没有赴任。他知道,自己是依靠蒋介石的恩宠才得此高位的,正因为在蒋介石身边,有蒋的庇护,尽管CC系对自己十分痛恨,也无可奈何。一旦离开蒋,政敌便会趁机暗算。杨永泰不肯就任,蒋介石很不高兴;更令蒋介石恼火的是,CC系竟然公开反对杨永泰主鄂。但在蒋介石的极力保护下,杨永泰最终安稳地坐上了湖北省主席的位置。 陈立夫1936年 4月中旬,CC派首脑陈立夫收到一份秘密情报:“日本部领事宴请杨永泰,在宴会中,杨永泰表示关于日本在中国进行一切事件,他可以完全负责。”“这家伙这样荒唐,非把他干掉不可!”陈立夫决定派人暗杀杨永泰。 1936年 10月25日,杨永泰应邀赴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宴会结束后,在汉口江汉关省专用轮渡码头准备回武昌时,突然冲出一个刺客,向其连开数枪,杨应声倒地。 杨永泰被刺案发生,在全国军政各界引起了强烈震动。蒋介石得知杨永泰被刺后,更是十分震惊。蒋介石在杨永泰公祭日,亲自为杨作祭文一篇,极力褒扬杨永泰。不久,秘密侦查厅宣布刺杨案已破,凶手陈燮起(真名谭戎轩),系受原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部长刘芦隐指使;刘已在上海被捕获,被判处10年徒刑。 杨永泰遇刺案,是国民党历史上继1925年廖仲恺遇刺后第二起重大谋杀案。这实际上是二陈为首的CC系一手策划的案件,但却拿胡汉民派的刘芦隐做了替罪羊。尽管蒋介石知道到底是哪派势力所为,但找了一个替死鬼,也就草草收场作罢。蒋实际上默认了CC系排挤异己的行为。 § 重要经历 杨永泰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临时众议院议员,并参加国民党。 1914年 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张耀曾、谷钟秀、李根源等国民党右翼则以研究欧事为名另组欧事研究会,后改名政学会,同孙中山分道扬镳。 1917年 至1920年先后任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长。 1922年 任北京国会参议院议员、善后会议财政善后委员会副委员长,为政学系首领之一。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议。 1931年 任军委会秘书长。 1933年 接任军委会委员长属下的南昌行营秘书长。 1934年 任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嗣任军委会武昌行营秘书长、四川行营秘书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 1936年 10月25日在汉口码头被CC派暗杀。 § 个人影响 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由于杨永泰熟悉中国近数十年官僚政治的“暗盘”与“底帐”,且能“善体圣意”,将蒋介石的政治心理揣摩得八九不离十,他“向蒋条陈时事意见,往往‘报可’”。很讨蒋介石欢心,很快就由“剿总”参议兼秘书擢升为秘书长,随侍蒋介石左右,成为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的重要帮手。而他的“万言书”也成为蒋介石在“十年内战”期间反共反红军的政治一军事理论核心与基本策略。1934年中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除了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外,从蒋介石这方面来说,则是由于采用了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论以及“新政学系”另一骨干分子柳维垣提出的“碉堡推进”政策,“使国民党军队能够比较适合于同红军作战”。 § 个人译著 译著有《外交政策》、《现代民主政治》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