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战略空军
释义

中国运九型大飞机想像图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对战略空军的普遍定位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信息火力一体,能够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参与各种作战形式,能实施远程反应。

§ 简介

军演中的伊尔-76 说起“战略空军”概念大家难免有些陌生,但说起他另一个通俗的名称“大空军”,大家恐怕就耳熟能详了。中国空军至今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60一甲子,空军也即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回顾60年来空军战略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国土防空——攻防兼备—战略空军”三个阶段来概括。随着1999年空军成立50周年大会上“战略空军”发展战略正式提出,近年来筹建大空军的相关理论建设不断完善,建立有“中国特色大空军”的发展道路在网络上讨论也非常火热。

首先,“大空军”=“拥有大飞机的空军”、“总体规模大、各类机种编制齐全的空军”是错误的。大飞机只是战略空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世界上拥有军用大飞机(国际指标为起飞总重超过100吨、载重30-40吨、最大载重航程3000-4000公里)有十几个,但有能力独立制造的只有美、俄、欧盟(主要是西欧)三家。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军用大飞机数量已超过1300架,俄罗斯为410余架,欧盟国家大致拥有300多架,而中国、印度、伊朗、日本等少数国家也各自拥有20-40架不等的军用大飞机,以为进口或拥有几架大飞机就摇身一变成了大空军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按照国际标准,战略空军概念指“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信息火力一体,能够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参与各种作战形式,能实施远程反应的空军”按照此标准衡量,恐怕只有美俄法三家可以出线了。相对于上述公认三家外,以色列也可以算是准“战略空军”,虽然规模小,但其优越的表现和前卫的理念成为世界军界重点瞩目的对象之一。

“战略空军”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美国发起针对德日的大规模战略轰炸。起初的概念指“拥有战略轰炸机部队”的空军,后来又增编了空基洲际导弹部队。现在所说的“战略空军”已从最初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发展为一个由多机种组成的全球空中打击力量。全球空中打击力量不止包括“进攻性”机种,也包括“支援型”机种。除战略轰炸机外,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等战略支援机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且随着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发展,“支援型”机种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近年来美国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已经占到军机总规模的50%-60%。“支援型”机种占军机总规模的比例也成为衡量大空军的重要指标之一。

§ 中国现状

根据以上标准衡量,中国距离大空军的标准还相去甚远。作战理论和编制体制差距暂且不论,以下几个指标均不理想。

一、战略轰炸力量

2000年后具备双重任务能力的SU-30开始服役,攻防兼备有了更实际的内容 战略轰炸机是战略空军的基础。也是国家核威慑“三位一体”不可或缺的一员。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各有核国家核威慑战略的调整,“三位一体”已经成为战略奢侈品。英法已经不同程度放弃了“三位一体”标准。英国仅保持海基战略导弹核潜艇、法国放弃了陆基战略导弹。9个有核国家中(中俄美英法朝以印巴)目前只有中美俄保持了“三位一体”的完整形式。而中国的空基战略核力量无疑是最落后的。

目前中国仅有120架左右轰6系列亚音速中程战略轰炸机,总体技术水平已经是战后第一代(50-60年代)老掉牙水平了。基本型最大载弹量仅9吨,只能运载常规航空炸弹和核弹。由于机载设备和导航设施较差,飞行要看天气,轰炸要靠目视,不能做到全天候作战。约6000公里的航程,作战半径2600公里,但没有空中加油能力。这种聊胜于无的初级水平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然是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主角。虽然69年批量生产以来多次改进,已经发展到轰6-H。但总体改进水平有限,勉强算是准三代水平,未来改进空间不大。

大飞机可以被改进为各种特殊用途飞机。图为中国运8“高新工程”改进机型 除小部分轰6改装为轰6-H、作为加油机试验机型以备万一外,不远的将来难逃退役的命运。中国在国外技术封锁和战略武器禁运的不利条件下,选择了逐步改进轰6系列的方法。可以说是借鉴了美国B-52H路线。总体改进主要延续以下思路:

(1)座舱“数字化”、“玻璃化”、搭载兼容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根据B-52中期改进(AMI)计划、首先集中于航空电子的控制与显示、分系统控制与使用以及导航模式可用性与精度等方面。然后继续航空电子与B-52武器设备的综合试验,包括重力武器(炸弹和榴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常规的空射巡航弹、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和核炸弹和核导弹。

中国轰6H调整了主仪表板和辅助仪表板,更符合人机功效原理;增加了惯性导航系统、GPS定位系统、导航信息处理机;换装了领航仪和航向联系盒。实现了惯性导航、GPS导航和多普勒导航等三种导航分系统的“三位一体”,还可与轰炸瞄准系统交联,实施自动瞄准轰炸。同时可以搭载鹰击-63反舰导弹、红鸟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防区外发射武器。

(2)改进机体材料、延长使用寿命

通过采用多种复合材料、替换老化机体关键部分,B-52H的寿命号称延长了40年。中国轰6H由于采用了三维电脑无纸化设计,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是必然的。

(3)弹舱设计“常规化”采用多种挂载方式提高实际载弹量。

过去战略轰炸机的设计主要基于核弹设计。而当前发展战略轰炸机作用的战场无疑是多元化的常规战场,针对现有弹舱的剩余空间,B-52能够在弹舱的通用战略武器旋转发射器上携带32枚小直径炸弹。通过这种改进可以从事近距空中支援的任务,在弹舱中增加常规灵巧炸弹可以提高支持国家安全任务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总体而言,中国延续了美国的B-52H路线。继续改进轰6系列。自研和购买新型号都不现实,也不可行。目前美俄都在走改进现有型号的路线。新型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是无人轰炸机)尚处于概念研发阶段。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内,B-52、图95等老面孔仍然是当家花旦。现在投入全力研制新型号缓不应急。巨额的研制费用和漫长的研伊尔-76改进的IL-78空中加油机制时间都不允许中国贸然和美俄比肩。购买更没戏。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际只有美俄,而俄罗斯是不会出售给中国战略武器的。90年代传言甚广的中国购买图22M已经流产。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俄印已经达成以相互可接受的方式(租借或购买)向印方提供“图-22逆火式”中程轰炸机。中国指望外援是没戏了。立足现实靠自己是唯一出路,未来实现“轰6H+苏30MK、轰7系列互为补充的方式维持战略轰炸机部队是最佳选择。

与单纯依靠先进的苏-30MK、轰7系列战斗轰炸机相比,轰6H还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因素和理由。首先,轰6系列维护费用低,但可以在低技术战争和常规任务中继续发挥作用,效费比很高。比如轰炸黄河浮冰、轰炸塔利班阵地这样的任务用B2或苏30MK恐怕太奢侈了吧。另外轰7系列和苏-30MK没有内部弹舱,只能外挂导弹,适合于精确打击,不适合战场大面积轰炸,并且不能挂载重型巡航导弹。而轰六本来就设计有弹舱,可以载9吨航弹进行面轰炸!而且中国的航母杀手-重型巡航导弹-只有轰六能挂载,使得轰六成为海上大型目标的致命杀手! 用“轰6H+苏30MK、轰7系列”搭配可以实现点-线-面三者结合,实现全天候轰炸,战略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二者缺一不可。2001年美国推翻塔利班,B-52携带常规炸弹轰炸塔利班阵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老型号未必是落后的型号,这在战争规律中已经多次得到证实。

二、战略支援力量

空中加油助推中国战略空军战略支援力量(主要指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等)的敏感性和技术含量相对降低,选择方式也比较多样。但一般是基于一种大飞机为基础改装比较划算。比如中国由于没有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基础型号只能进口俄罗斯的伊尔-76系列。

如预警机进口以色列“费尔康”流产后,又通过购买A-50U和自研“空警2000”。目前共4架。预警方式从机械扫描雷达过渡到相控阵雷达。可以随时对美国空军在太平洋关岛的作战行动做出反应。并可与苏-30MKK的协同作战,将大大增加三代战斗机的防空作战半径。在发展"战略型"预警机的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等作战半径"的预警机。装备英国霸王机载雷达的中国运八AEW预警机应运而生,完全可以协助水面舰艇编队对敌水面目标实施攻击,并为反舰导弹提供目标指示。“空警2000”+运八AEW已经实现了高低搭配。

加油机和运输机也用同样手法,通过进口伊尔-76系列改装。运输机型号为伊尔76MD、(34架)加油机型号为伊尔78。(4架)目前单纯依赖进口。但这笔05年签订的合同目前遭遇了延迟交货的问题。供应合同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俄军售的重要问题。平心而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是俄罗斯军工体制转型困难所造成的。由于苏联时期军中国已有数种国产空中预警系统服役工生产协作体系成条块划分,一个地方专管一摊。在苏联解体后很多专业企业成为外国企业,而俄罗斯境内短期内竟然找不出替代企业和技术人员。独联体内合作生产又互相倾札,困难重重。比如伊尔-76就不是俄方一家生产的,公司设计是在莫斯科伊尔设计区。生产却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俄这笔合同无形中涉及了第三方。负责组装的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由于长期没有订单,人员流失严重,目前已无能力大批量生产飞机。俄罗斯想把该厂从乌兹别克移至俄罗斯境内。但转移及重组生产线需要花费时间,因此,俄方的交货日期仍是未知数。类似的问题在中俄军售中不止一次出现。但中国很无奈,当前也别无选择。攻防兼备的空军作战理论。就意味着空军的作战半径必须在远离国土之外的地域进行。没有大型运输机和加油机,何谈境外作战。

伊尔76事件使中国惊醒,印度进口航母俄方满天要价的教训表明。在事关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层面,必须自己研制掌握独立知识产权。不信神,不信鬼,只信自己胳膊腿。也就是说,倾其国力也要发展大飞机。有了大飞机,各种战略支援机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当前各国研制大飞机如火如荼,中国决不能等待,大飞机是一通百通,和战略轰炸机的单一功能是两码事。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正式启动了大飞机项目,无论先民后军还是先军后民,无论军事因素还是政治、经济因素,先搞出来再说。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大飞机发展战略是以支线飞机为重点,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重视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和转包生产,初步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先民后军路线。但愿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飞机能有所成就,摆脱外国控制。

§ 中国大飞机发展情况

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想像图

2007年3月12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介绍,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将于2009年底投入运营,这必将为中国设计制造大飞机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经验。“如果国家能在今年立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到2020年前,中国自己研制的大型飞机将飞上蓝天,实现中国人民的又一强国之梦。”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研制大型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大型飞机工程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16项重大专项已陆续启动。

大飞机研制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具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而占领国际市场的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方勇说,中国有较完备的航空工业体系,从飞机主机、航空发动机到航空机载设备,都有完整的研发和制造基地,研发能力仅次于美、欧、俄。目前中国已是波音和空客的重要部件供应商。

自从中国传出要造大飞机的消息后,某些西方媒体无端猜测中国大飞机首先将具有军事用途,理由是过去大型飞机的发展历程都是“先军后民”。不论该论调是否经得起考验,至少反映出军用大飞机在航空领域的突出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装备军用大飞机的国家相对较多,但它同航空母舰、核武器一样是军事技术领域的“皇冠宝石”,迄今为止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独立生产。对致力于建设战略空军的国家而言,获得并保持军用大飞机的研发生产体系是相当关键的指标。

没有军用大飞机,就没有战略空军

美军C-17战略运输机最大载重达77吨美国最著名的军用大飞机当属绰号“环球霸王”的C-17战略运输机,使用空重125吨,最大载重77吨,最大起飞重量265吨,航程4630公里,它既能装载大量物资经空中加油直接运往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又能为前沿部队提供后勤支援。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同样是外人所熟知的军用大飞机,使用空重89吨,最大载重47吨,最大起飞重量170吨,航程3650公里,尽管使用了30余年,但因其结构坚固,机体容积大,依然保持年生产50架的规模。众所周知,只有飞行器能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到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尤其是军用大飞机可将人员装备及后勤给养迅速送到战区,保障作战的顺利实施。可以说,一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军用大飞机充当“幕后英雄”,就不可能拥有对敌大纵深战略目标实施轰炸或攻击的战略空军。

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

俄罗斯伊尔-76TD大型军用运输机发展军机是既耗时又花钱的“赌博”,尤以军用大飞机为最,美国有史以来最艰难最花钱的三大军机开发项目分别是E-3空中预警机、B-2隐身轰炸机和C-17战略运输机,而大名鼎鼎的F-22A战斗机项目仅屈居第四。俄罗斯伊留申设计局负责人亚历山大·沙赫诺维奇指出,打造完整的军用大型飞机产业链,坚强的国家意志、充沛的技术储备以及可靠的市场需求缺一不可。

就技术而言,军用大型飞机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通讯导航等40大类、200多个技术单元的难题,制造一架军用大飞机,等于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军用大飞机的内部空间设计也很讲究,以战略运输机为例,它的运载能力主要表现在其货舱的净空间尺寸上,而非最大运载重量上。像欧洲联合研制的A400M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最大载重量不如俄罗斯、乌克兰联合设计的安-70运输机,但其粗大的机身与合理的内部空间能装下多得多的武器装备,这正说明良好的设计对军用大飞机的重要性。

另外,军用大飞机制造业还必须有足够稳定的市场需求,才能保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产业链不至于流失。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每年多达120亿美元的订单保证了洛·马公司佐治亚州工厂、波音公司西雅图工厂的战略运输机生产线始终不断,这也是美国在大型军用飞机制造方面保持绝对优势的重要因素。

美国、欧洲及独联体能造军用大飞机

美军C-130运输机在大型飞机发展史上,“先军后民”是一个相对高效而简便的思路。美国波音公司就是在C-135军用运输机基础上发展出波音707客机,后来闻名遐迩的波音747宽体客机也是该公司拿在C-5军用运输机竞标项目中落败的方案发展来的。事实上,大型民用飞机产业是构筑在强大的军用航空技术基础之上的,美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全部按照国防部军品采购局的“军用规格”标准制造,飞机上小到螺丝钉,大到武器电子设备都需要通过军方的特殊而严格的检验,如民用客机上安装的普通两极晶体管只要10美分就可以买到,但军用运输机则必须安装符合军品规格的产品,价格则高达25美元一个!可见,高技术密集的军用大飞机其实只需“屈尊一下”,就可变为民用飞机。 目前,国际上能制造军用大飞机的厂商基本来自美国、欧洲和独联体。美国洛·马、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三巨头瓜分了美国空军大型战略运输机、空中预警机、指挥机、空中加油机乃至战略隐身轰炸机的生产份额。空中客车公司是欧洲唯一具备研制大飞机的厂家。与美欧相比,独联体的大型飞机制造业却根本看不到前景,苏联解体使得过去一个中央政府统筹下的大型飞机生产联合体落到不同国家手里。俄专家担心,要么独联体国家重新成立生产联合体,要么俄独立恢复完整产业链,否则,苏联遗留下来的军用大型飞机制造能力将在10年内不复存在。

§ 中国空军发展思路

中国空军最新型歼10战机1999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50周年纪念会上,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将“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这标志着中国战略的重大转变。自从建军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采购、人员培训以及作战条令等,都是围绕国土防空展开。为了落实江泽民提出的攻势作战,中国空军需要实现战机装备的现代化,修改战略、战役和战术准则,并重新调整训练科目。近年来,中国军队为了发展其空中作战能力,正迅速走向现代化。

有文章指出,中国正在发展有限的进攻型空中力量能力,作为对周边邻国和美军在太平洋行动的威慑。中国无意贯彻战略空军的指导思想,而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进攻型空中力量”,即运用传统的战术平台来开展对中国周边的战略行动。

中国进攻型空中力量发展的历史

中国空军历史上的某些事件致使其现代进攻型能力明显落后于其它世界强国。进攻型空中力量建设原本不符合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20世纪60年代中苏分裂又导致苏联撤除其军事援助,使中国无法获取新技术和发展攻势空战思路,从而妨碍了中国战略空中力量的发展。

在80和90年代,即在修改一系列作战准则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抗衡技术上更先进的敌人,希望能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中得到指引。这种思想就是通过使用大量以低技术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用数量而不是人员素质和武器质量来战胜敌人。在这种战争中,军队以及准军事力量将和人民一道进行传统战和游击战,使敌军疲于应接,然后正规军实施各个击破,伺机攻击和消灭孤立的敌军小股部队。

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目前有120多架轰六。其载弹量比美军B-52、B-1B、B-2A要小很多,航程也近一半。在本质上,发展进攻型空中力量跟人民战争格格不入。毛泽东的战争思想是基于本土防卫,中国空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的领空。从韩战期间成军以来,中国空军的装备和人员培训目的就是执行空中优势任务,仅将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战略能力的发展上。1951年11月,中国空军在第一次轰炸南韩情报设施过程中遭受重创之后,决定把用于轰炸南韩目标的轰炸机从常规行动中撤除。从那以后,中国将精力集中在发展空中优势上。

一个希望有效使用战略空中力量的国家需要技术先进的飞机,需要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和预警系统,并要进行大量的飞行员训练,但这些都和人民战争的低技术本质相悖。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用的是低技术武器,而不是诸如战略轰炸机这样的高技术系统。因此,毛泽东时代的空军获得的是韩战时期的“苏”式战术飞机,而没有发展用于远程攻势任务的现代武器系统。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飞机和训练等军事援助,在初期帮助刚刚组建的中国空军具备了战斗能力,但是中国对苏联的依赖限制了中国自行研制飞机和本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援助始于韩战,直到60年代的中苏交恶。这种物质援助的中断和苏联顾问的撤离,留给中国的是落伍的空军和有限的现代化资源。中国空军用中国仿制的飞机补充并且取代苏联提供的飞机。整个70年代,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机种包括中国仿制的米格一17“壁画”(J一5)和米格一19“农夫”(歼6)截击机,以及图一16“獾”(轰一6)中程轰炸机。直到现在仍有很多轰一6在服役。

中国研制生产出国产化歼-11B战机中国空军直到70年代才在研制攻势作战飞机方面取得重大进步。70年代初期,中国试图用英国制造的劳斯莱斯“斯贝”涡扇发动机研发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却因技术原因和资金困难而放弃。此后中国推出了另外一个计划,用“斯贝”涡扇发动机来为轰一6换装,但也由于资金问题而下马。虽然中国对其在50年代制造的轰一6电子设备和电子对抗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但是,中国空军在这段期间没有获得能够将空中力量投送到国土以外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与此同时,美国研制出了B一52“同温层堡垒”、B一1“枪骑兵”和F一1ll“土豚”三种飞机,并对这些飞机进行了战略部署。人民战争的低技术本质和中国对苏联军事援助的依赖,使中国注定要建立一支由落伍飞机组成的空军,而非一支能够执行攻势作战的现代化空军。

中国对进攻型空中力量的追求获取新装备

中国空军从俄引进超过100架苏-30MKK战机在经过一段以发展国产飞机为主的有限项目时期后,中国空军加大了对国内和俄罗斯飞机的采购。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最显著的部分,是获得先进的攻击机、空中加油机、机载预警和指挥系统飞机。具体地说,中国空军获得了先进的多功能战斗机,包括俄罗斯苏一27和苏一30战斗机、国产J-8和J-10歼击机、伊尔运输机,以及中国自己研制的机载预警和指挥系统平台。这些种类不同的飞机为中国提供了空空和空地战术作战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远程轰炸机,中国无法将其空中力量投送到太平洋以外。 中国目前轰炸机部队的主力是120多架H一6中程轰炸机,此外还有Q一5强击机和JH一7歼轰机。轰一6是中国最大的轰炸机,载弹量2万磅,而美国B一52的载弹量为6万磅。轰一6作战半径也比B一52轰炸机要小得多,从而限制了轰一6在太平洋的行动。强一5和歼轰一7的载弹量和作战半径更小,制约了这些飞机到达中国周边国家的能力。

中国空军装备现代化计划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获得空中加油平台。中国空军认为,延伸其战斗机群的飞行半径,对于执行超出中国周边地区的行动至关重要。中国空军机群主要由歼一8和歼一7战斗机组成,航程能达到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区,例如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但是如果没有空中加油,这些战机将无法游弋,也无法对敌机作战。由于海外前进基地太少,也限制了中国空军执行远程攻击的能力。美国能从遍布全球的战略空军基地发起行动,但是中国跟美国不一样,中国在大陆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主要的空军基地。没有空中加油,中国就无法执行有效的攻击,更遑论充分保卫其所称的领空范围。

为了解决空中加油能力的需要,中国在90年代把几架轰一6改装成加油机,并在2005年从俄罗斯订购了8架伊尔一78空中加油机。虽然中国的空中加油能力得到改善,但是其空中加油能力在军事行动环境中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怀疑。和美国空军585架的空中加油机群相比,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现有的加油机数目仅为很小一部分。中国飞行员的空中加油经验也很有限。虽然中国早在大约20年前就获得了空中加油机,但是直到2005年才实现了海上空中加油。此外,由于中国战斗机大部分都不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才能弥补这一不足。

改善指挥和控制

以运八为基础改进的空中电子战机已批量装备要开展空中加油机、歼击机、战术战斗机以及各种空中平台协同作战,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而这种协调只有通过整体和灵活的指挥和控制(C2)才能实现。目前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依靠的是过时的通讯系统,造成命令和指挥传达延误。发展中国自己的空中指挥和控制平台,诸如KJ一2000和KJ一200指挥、控制、情报、监视和侦察(CZlSR)空中预警机,使中国具备了执行空中C2及作战管理的能力,而空中预警机是中国空军改善指挥和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6月,中国空军某机坠毁,遇难者都是设计和测试空中预警机的技术骨干,中国的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计划遭受重大挫折。尽管如此,中国一直在继续开发用于实战的空中预警机技术。KJ一2000空中预警机最近可能已经交中国空军投入服役。

中国空军或可通过获取现代武器装备来实现技术提升,但要改变c2思想和做法则需要时间。从传统上看,中国军方没有授权给下级军官的做法,这种情形的结果是C2高度集中,总是由高级军官制定战术决策。因此,中国空军运用新的空中C2平台的意图还不明朗。典型的对比是,在大多数其它国家的C2ISR平台上,下级和中级军官是空战的管理者,而中国空军是由高级军官在指挥塔中指挥。为在进攻作战中有效地部署空中C2ISR技术,中国空军必须首先改变其指挥方式,授权给下级军官,而这可能是中国军事领导人所不愿做的。

加强训练

中国空军大约在20年前得到空中加油技术近年来,中国空军修改了训练计划,以此来改善人员素质,提高战斗力。中国空军制定了训练演习,让飞行员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执行实战飞行任务。此外,中国空军还针对台湾和美国的潜在冲突开展战术训练,让飞行员演练空空和空地战术,以此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在(最近刚增加的)进攻型训练中,中国以苏一27和歼一8模拟台湾“幻影”2000和F一16战斗机的战术。

中国还增加了联合与协同训练,以提高和外国军队在海外联合行动的能力。中国2002年的协调联合行动计划中加大了中国空军的联合训练。未来的军事行动可能会包括更多的联合行动,也就是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其它组成部分主要是海军航空兵,将协助中国空军执行攻势作战。中俄2005年军事演习强调了中国空军的精准攻击能力,动用了空中加油机、轰炸机、战术飞机和空降部队。2006年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军方举行的一次演习展示了中国的远程空运能力。这两次演习都显示了中国努力改善进攻能力的企图,同时也暴露了现有能力对中国影响周边国家的局限性。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进攻型空中力量

歼10量产标志中国已具备设计先进战机能力虽然进攻型空中力量既可以是战术的也可以是战略的,美国政府把中国追求进攻型空中力量看作是具有战略意图。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将使中国空军具备战略能力。但是,中国现有的飞机采购和研发表明,实际并非如此。中国空军中大多数由俄罗斯和中国自己制造的新飞机,都是空中优势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二者均具战术行动的特点。即使在C2飞机和加油机的支援下,中国空军短程战术飞机要想航行到中国周边以外的地方也将困难重重。2005年,俄罗斯提出有意向中国出售图一22和图一95远程轰炸机,亦即中国曾在90年代中期希望购买的两款飞机。中国至今没有购买。中国中意短程飞机而非战略轰炸机的决策显示,中国意图将现有空中力量的投送能力限制在太平洋范围。

中国采购多功能战斗机和预警飞机,以及缺乏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事实,迫使外界猜测中国军方领导人如何界定进攻型空中力量。中国进攻型空中力量似乎是将战术平台与战术及战略指导思想结合而成,亦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进攻型空中力量。这一指导思想是用战术上的多功能战斗机来攻击传统的战略目标,包括C2系统、工业设施和首脑藏身之所。此外,它们还执行战术任务,包括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优势作战。

中国发展进攻型空中力量的性质表明,中国把其面临的潜在威胁局限于周边国家,目前并不谋求将其空中力量投送到该地区之外。虽然性质如此,中国将会继续空军的现代化,假以时日,势将发展成一支具有全球投送能力的空军。

美国的反应

美军C-130运输机改进的AC_130重型攻击机尽管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空军进攻型军力的发展仍然对区域的稳定构成威胁。中国将其军事力量投送到整个太平洋地区的能力,危及着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在太平洋维持军事主导力量,但是最近中国军力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即使中国承诺和平崛起。采购歼一10和苏一27战斗机可能会使中国空军成为美国和其它亚太国家的一个区域性的、技术方面的对等竞争者。中国的军事化可能导致诸如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发展更具进攻型的军事姿态,日本和韩国最近表达了对中国军力提升缺乏透明性的关切。中国可能通过增加其军事能力来加以回应,从而出现螺旋式的军事竞赛,最终可能导致外交关系紧张或者军事对峙。中国空军还可能将战力投送到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依赖这些国家的供应。中国空军对这些国家任何形式的介入,都可能绷紧对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这两个国家都希望在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加强影响。

限制军事技术转让

中国新未来大型运输机想像图中国十分依赖外国来实现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努力从俄罗斯、以色列、法国和德国寻求军事优势技术。中国空军这种依赖外国供应的发展途径,使美国可通过鼓励或者惩罚措施来影响许多向中国提供武器的供应商。从法律上讲,美国能禁止包含美国技术的武器系统的转移。但是近年来,美国甚至已经阻止了并不包含美国部件的先进军事硬件对中国的销售。为了制约中国进攻型能力的发展,美国必须持续向欧盟施压,维持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此外,美国应该敦促欧盟国家把能够向中国出口的技术指导政策标准化。凡遵守这些指导政策的国家,凡停止向中国进行军事技术转让的国家,应当获得鼓励,如军事援助,以及参与美国领导的联合武器开发项目的资格,如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那些选择继续向中国出售先进军事硬件的国家,则应面临类似2004年以色列受到的限制。

开展有限接触

中国运-8改进型电子战机为了阻延中国空军发展进攻型军力,美国必须采取军事威慑和禁运及与中国军方有限合作同时并举的策略。一些美国人担心,与中国武装力量进行合作性的接触,会让中国人学到作战思想和策略,从而提高他们对美交战的能力。虽然这种忧虑有其合理之处,但交往能促进军事方面的更大透明性,改善美中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减少美国和中国军队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美军与中国的近期交往中尤以美中海军之间的接触为主。美国海军成功主导了最近中美接触的努力,其原因在于,从传统上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总由海军上将担任,而且美军在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有相当一部分由海军承担。发展美中海军之间的关系虽然重要,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过程中,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是中国并重优先的考虑。鉴于中国强调加强空军,在与中国军方的接触中,美国空军应发挥与海军同等的作用。美中空军之间的互动,应当避免暴露美军在军力投送、C3ISR运作等方面的能力,空军应当把重点放在专业交流和发展促进美中对区域人道及安全问题做出协同反应的能力方面。

做好军事准备

中国公开谋求避免使用进攻型军事力量,但出奇制胜始终是中国作战思维中的一根支柱。因此,美国军方必须时刻准备对中国采取的任何进攻型行动做出反应。美国空军目前向中国东南方向1800英里以外的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了B-1、B-2和B-52轰炸机,这些轰炸机以及在日本、韩国和夏威夷的其它美军轰炸机是对中国进攻型行动的强有力威慑。

§ 相关图片

中国由伊尔-76改进的空警-2000型预警机 运十飞机出厂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研制过的运-10型飞机运十空中飞行

运十驾驶室运十客舱

§ 相关报道

香港《成报》和凤凰卫视的特别报道引述中国军方的消息,对中国战略空军的诞生内幕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这两家与中国政府和军方高层关系相当密切的香港平面和电视传媒报道说,在刚刚举行过的中国空军党代表大会上,各参会的代表们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议,对中国空军的战略定位作出三项结论,这就是“空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空军;要建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资讯火力一体的现代空军;空军应与陆海军并立,在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各种作战形式中全面参与,能在全空疆作战、能实施远端反应的战略空军。”

§ 参考资料

http://news.qq.com/a/20080507/001780.htm 腾讯新闻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30/0925497958.html  新浪军事

http://news.qq.com/a/20070407/000562_6.htm  腾讯军事

http://news.qq.com/a/20070312/001451_7.htm  腾讯军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