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巯嘌呤
释义

§ 基本信息

巯嘌呤名称 :巯嘌呤

英文名: Mercaptopurine

中文别名 :6-巯基嘌呤、6-巯嘌呤、巯唑嘌呤

英文别名: Mercaptopurinum、Purinethol

别名: 6-巯基嘌呤、6-巯嘌呤、巯唑嘌呤、Mercaptopurinum、Purinethol

类别 :西医药物

性状:本品为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本品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 药理作用

DNA

其主要的作用环节有二:

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酰胺转移酶,因而阻止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转为1-氨基-5-磷酸核糖(PRA)的过程,干扰了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阶段;

②抑制复杂的嘌呤物间的相互转变,即能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及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的过程,同时本品还抑制辅酶I(NAD+)的合成,并减少了生物合成DNA所必需的脱氧三磷酸腺苷(dATP)及脱氧三磷酸鸟苷(dGTP),因而肿瘤细胞不能增殖,本品对处于S增殖周期的细胞较敏感,除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外,对细胞RNA的合成亦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 药效

口服后可迅速经胃肠道吸收。广泛分布于体液内,仅有较小量可渗入血脑屏障,因而一般口服的剂量,对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无效;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0%;本品吸收后的活化分解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在肝内经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及甲基化作用后分解为硫尿酸等产物而失去活性。静脉注射后的T1/2约为90分钟。约半量经代谢后在24小时即迅速从肾脏排出,其中7~39%以原形药排出,最慢的于开始服药后17日才经肾脏排出。

§ 适应症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

§ 用法用量

白细胞1.成人常用量(1)绒毛膜上皮癌。每日按体重6—6.5mg/kg,分2次口服,以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2)白血病。①开始,每日按体重2.5mg/kg或按体表面积80一100mg/平方米,每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则可考虑在仔细观察下,加至按体重5mg/kg;②维持,每日按体重1.5—2.5mg/kg或按体表面积50一100mg/平方米。

2.小儿常用量:每日按体重1.5—2.5mg/kg或按体表面积50mg/平方米,一次或分次口服。(1)本品无论单用或联合应用时,均有抑制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反应,因而必须根据具体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例如新鲜血、血细胞成分、抗生素等。(2)有肾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地减少剂量。

3.服用本品时,应适当增加患者液体的摄入量,并使尿液保持碱性,以阻止患者血清尿酸含量的增高及尿酸性肾病的发展。但加用别嘌醇时则应谨慎,仅限用于血尿酸含量显著增高的患者,如每日加服300—600mg的别嘌醇时,巯嘌呤的剂量应减少至每日常用量的1/3一1/4,这样既能减慢巯嘌呤的代谢,减少该药的毒性,又能阻止或减少高尿酸血症的产生。由于巯嘌呤会出现迟缓作用,因此在疗程中首次出现显著的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或出血倾向、黄疸等征象时,即应立即停药,当白细胞不再继续下降而保持稳定2—3日或已上升时,再恢复给原来药物剂量的一半,继续服药。(4)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及肝、肾功能。每周应随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1一2次,如血细胞在短期内有急骤下降现象者,应每日观察血象。

§ 测定

方法名称: 巯嘌呤—巯嘌呤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巯嘌呤(C5H4N4S·H2O)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巯嘌呤的测定。

方法原理: 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中约含16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325nm波长处,依法测定吸收度,按C5H4N4S的吸收系数(E1m)为1265计算,即得。

试剂: 1. 蒸馏水

2. 盐酸溶液(9→1000)

仪器设备: 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样制备: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盐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μ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注:“水分测定”用烘干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操作步骤: 供试品的测定

取上述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325nm波长处,依法测定吸收度,按C5H4N4S的吸收系数(E1m)为1265计算,即得。

§ 不良反应

肝脏(1)较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常在服药后的第5、6天出现,停药后仍可持续一周左右。

(2)肝脏损害:可致胆汁郁积出现黄疸。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但较少发生,可见于服药量过大的患者。

(4)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5)口腔炎、腹泻、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少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口腔炎,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象抑制.个别有肝损害,黄胆,高尿酸血症,结晶尿,肾损害.剂量过大有头晕,头痛,腹痛,皮疹.

§ 禁忌

妊娠期妇女(1)本品有增加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畸形的危险,故应避免在妊娠初期3个月内服用本品。

(2)由于老年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老年性白血病确须服用本品时,则需加强支持疗法,并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象等动态改变,及时调整剂量。

(3)下列情况应慎用:骨髓已有显著的抑制现象,血象表现有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显著降低,并出现相应的严重感染或明显的出血现象者;有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胆道疾患者;有痛风病史、尿酸盐肾结石病史者;4—6周内已接受过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治疗者。有肾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地减少剂量。

§ 相互作用

巯嘌呤 (1)本品与别嘌醇同时服用时,由于后者抑制了巯嘌呤的代谢,明显地增加巯嘌呤的效能与毒性,因此在两药同时服用过程应仔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适当地减少巯嘌呤的剂量。

(2)本品与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同服时,有增加本品对肝细胞毒害的危险,因而需权衡两药合用的利弊及必要性。

(3)本品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合并应用时,会增强巯嘌呤的效应,因而须考虑调节本品的剂量与疗程。

§ 制剂

巯嘌呤片50mg(1).白血病:一日1.5-3mg/kg,分2-3次口服,视血象改变调整剂量,一疗程2-4月.(2).绒毛膜上皮癌:一日6mg/kg,连用10天为一疗程,隔3-4周可重复疗程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