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388年
释义

§ 历史纪事

沐英

沐英征讨思伦发

洪武二十一年(1388)正月初六日,麓川思伦发入寇,结寨于摩沙勒寨,沐英遣指挥宁正击败,斩杀五百余人。三月,思伦发欲报复摩沙勒之役,率众号三十万、象百余头寇定边,其他酋领皆响应尽力。沐英闻报,即选精骑三万,自率兵一万昼夜兼行,用十五天的时间,于三十日抵思伦发营。先遣冯诚选轻骑万人与战,思伦发以万人驱象迎战;指挥张因以五十人射象,杀其酋长,大呼而入,斩首数百级,诸军皆乘胜前进。沐英又令军中列火铳、神、机矢为三行列阵中,若象来,前行发,不退,次行发,又不退,三行发。次日,思伦发果驱象队,背栏楯竹帘,钩钎栌镰,左右杂标。沐英分军为三,冯诚前,宁正左,汤昭右,严为军令;“闻炮齐战,捷一级,一队赏;退一卒,一队僇。”遂矢、铳齐发,前行之矢发,铳炮动山谷,象皆挺透决骤,沐英军怛呼而鏖战,象皆反走。思伦发骁将昔剌亦率众殊死战,左军少却,沐英登高望见,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恰在此时,见右军一人握刀驰下,士卒大恐,奋呼突阵。大军随机进击,无不以一当百,思伦发军大败,遂走捣其寨,斩杀三万余人,俘获万余人,生获象三十七头,余皆射死。思伦发逃遁,诸蛮震慑。捷报至京,朱元璋告谕沐英:“移师逼景东,屯田固垒,以待大军,勿轻受其降。”

军士护身敕的颁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朱元璋命颁赐军士护身敕。朱元璋念军士勤苦,为将领的不知爱恤,多致怨咨,便述始终之际、艰难之故,以及抚绥爱养之道,通上下之志,达彼此之情,直说其辞,为护身敕,颁示军士,永为遵守,于是,军士莫不感悦。

《武臣保身敕》的颁赐

广西都指挥耿良,以科敛激变良民;江西都指挥戴宗,以收捕山贼,贪求贿赂,致使山贼纵逸。皆因之坐罪。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一月,命述武臣受命守御之方,崇名爵,享富贵,福及子孙之道,为《保身敕》,颁赐诸武臣,使其朝夕观览,知所鉴戒。

§ 杂谭逸事

大天界寺的重建大天界寺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始建大龙翔集庆寺于龙河。洪武元年(1368)春,即于其寺开善世院,以僧慧昙领教事,改赐额为大天界寺,朱元璋为之书“天下第一禅林”,榜于门外,洪武四年改为天界善世禅寺,洪武五年又改为善世法门。十四年革善世院,洪武十五年设僧录司于寺内。二十一年二月毁于火,朱元璋命徙于京城南定林寺故址重建,仍旧额“天界善世禅寺”。

汤和就第中都

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人,与朱元璋同乡里。少有奇志,郭子兴起兵,汤和率二十余人投奔其麾下,以功授千户。后从元璋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军总管。从击陈埜先,中流矢,而拔矢奋击,终于大败陈埜先。再攻取常州,以枢密院同佥镇守其地。奉命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伤愈复往,攻克平江,论功赐金帛。初建御史台,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不久,拜征南将军,讨平方国珍,取庆元,浙东平定。又率军伐陈友定,进拔延平,执友定送京师。大军北伐之际,于明州造舟,运粮输直沽。再从徐达西征。逾太行,取山西诸州县,转战陕西,趋泾州,围庆阳,复以右副将军从徐达在定西大败扩廓帖木儿,遂定宁夏,逐北至察罕恼儿,擒猛将虎陈,获马牛羊十万余。徇东胜、大同、宣府皆有功。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中山侯。四年伐蜀,入重庆受降。又先后从徐达北征,镇守北平,主持营建中都,赴延安备边。洪武十一年进封信国公。洪武十四年出塞征乃儿不花。洪武十八年奉命率军赴贵州征剿少数民族的反抗。次年正月还京,即向朱元璋乞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很是高兴,但由于江南沿海倭寇骚扰不止,便命汤和前往筑城,汤和俯首听命,待完成这一任务后,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二日,携妻子及家人仆从,启程回故乡凤阳。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初七日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周德兴还乡

周德兴(?—1392),濠州人,与元璋同里,且少小相亲近。从定滁州、和阳,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征讨广西,攻永州,克全州,平定广西,战功居多。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江夏侯。洪武四年讨伐四川受赏。后多次奉命出征。洪武十三年理福建军务。不久召还。次年,自请出征五溪。洪武十八年又以副将军从楚王桢讨思州。其在楚年久,所用皆楚卒,威震其城,定武昌等十五卫,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决荆州岳山坝溉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深受楚人爱戴。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九日赐还乡。不久,又令赴福建筑海防,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处,置巡司四十五,防海之策始备。事毕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初十日,以其子骥乱宫,坐以帷薄不修罪伏诛。

徙民就宽乡垦荒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十二日,户部郎中刘九皋奏陈:古时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使地不失利,民有恒业。今河北诸处,自战争之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建国以来,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朱元璋见到此疏,即谕户部侍郎杨靖:山东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州、潞州无田地的百姓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处广闲之地。令其自便置屯耕种,免赋役三年,仍每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

卫所军士屯田的开展

朱元璋在平定江南时,即命诸将在龙江等处屯田,申明将士屯田之令,康茂才成绩著卓,因以申谕将士。洪武四年(1371)徐达徙山后民屯于北平。洪武七年,王简、王诚、李伯升奉命分别往彰德、济宁、真定经理屯务,又命将邓愈等分屯陕西、河南、北平。还命天下卫所军士屯种,规定: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人授田五十亩,给牛种,教树植,免租赋。洪武十九年,命沐英自永宁至大理,六十里设一堡,留军屯田。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初六日,朱元璋敕五军都督府臣;“养兵而不病农,莫若屯田。今海宇宁谧,边境无虞。若但使兵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兼务,国用以舒。古之良将若赵充国辈皆以此策勋当时,垂名后世。其藩镇诸将务在程督,使之尽力于耕作,以足军储。”于是,卫所军士屯田,全面开展。十月初七日,又命五军都督府更定屯田法:凡卫所系冲要之地及王府护卫军士,以十分之五屯田,余卫所以十分之四屯田。洪武二十五年二月,明确规定: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田,十之三守城。屯田军士的比率,初步形成。而屯田的租赋,洪武年间,一般亩收租一斗。至建文四年(1402)才定每军田一分(五十亩),正粮十二石,余粮十二石。经过若干年的变化,至宜德末年规定;屯军食用的十二石正粮,不必盘量,只征余粮六石,于附近军卫、有司官仓交纳。

§ 参考资料

[1] 中华博物 http://www.gg-art.com/history/hcontent.php?dynastydetailid=234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