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虎墩遗址 |
释义 | 老虎墩遗址位于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委邓家自然村老虎墩,属于土墩类型,高出周围稻田约1.5~2.5米,受长期农耕破坏,残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北300米处南河由西往东流过。遗址东南5公里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水口李洲坳东周墓葬,西南2公里处为中港薛家山古遗址群,北部南河的北岸也是连绵不断的古遗址群。 老虎墩遗址 - 简介2009年度老虎墩的发掘,共布5米×5米探方24个,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发现了江西迄今最早的史前祭祀台遗迹,清理了与祭祀有关的墓葬63座。这些史前墓葬均为土坑二次葬,部分有火烤墓壁的现象,反映出史前时期流行于赣江流域的一种葬俗;随葬品组合为豆、壶、罐等,也有随葬觚、鬶的器物,与赣江流域的主体面貌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量使用打制石器,是这一地区十分奇特的文化现象;双肩石器、多孔石刀的使用也是本地区文化新的现象。 老虎墩遗址 - 二次墓葬2010年11月,江西宜春市靖安县老虎墩遗址新发现110多座新石器时代集中的二次墓葬。考古专家称,此次发现新石器时代大规模、大数量的墓葬坑群,采用集中二次墓葬与火葬的方式,在国内史前考古极为少见。 在老虎墩遗址,其中一部分工作面上,散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坑,这些小坑有100多个,集中在遗址的中部朝北的位置。通过对现场遗址的考察,考古专家认定,这些小坑正是新石器时期的二次墓葬。实际上,遗址所在的位置,在当时曾经是一个墓葬群。 “这里是二次墓葬,而且当时采取的是火葬方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介绍。在遗址现场,除了这些小坑,还能看到断层上有燃烧过的痕迹。在过去,省内也发现过二次墓葬群。但是,如老虎墩遗址数量如此之多的新石器时期的二次墓葬还是首次发现。此前,省内对史前考古发掘得很少,此次发掘已经是对江西考古的一次突破。新石器时期的二次墓葬群的发现,或者将载入江西的考古史册。 老虎墩遗址 - 彩陶一片农田的中间,600平方米的考古遗址已经被考古人员分成了几个工作面,曾经出土文物的痕迹还留在黄色的土层上。2010年12月7日下午,考古人员只对其中的两个工作面进行发掘。尽管已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但还有不少陶片等器物出土。 “这几片陶片很漂亮,在江西非常少见。”一名考古人员的手上,用纸巾小心翼翼地包着3片陶片。虽然还沾着泥土,却遮挡不住陶片上红色彩绘的魅力。彩陶并不少见,但是这3片彩陶却“诞生”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徐长青介绍,彩陶实际上是一种外来文化的产物。在当时,江西并不流行使用这种陶器。所以,发现的数量非常少,至今都没有发掘过完整器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残片,在省内都是寥寥无几。目前,考古人员也不好确定老虎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残片来源于何处,但是可以确定并非当地所产。至今为止,只有在赣南一带,才发现过商周时期的彩陶窑址。 老虎墩遗址 - 鹅卵石路老虎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精美而富有考古价值,尤其是新石器时期的相关出土和发现,每一次发掘都是一个突破。2010年12月3日,考古人员在对遗址进行发掘时,一段长约4米、宽90厘米,用鹅卵石铺成的路段给考古人员带来了惊喜。在考古现场,这条鹅卵石铺成的道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这条长才4米的路段再常见不过。但是,这条路段却是6000多年前铺设的。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能够铺设出如此规整的路段实属罕见。 徐长青介绍,这条路段被压在新石器时期的小墓下方,加上同一发掘层所出土的文物情况,可以推断这条短短4米的鹅卵石路属于史前时期,这是江西发现的最早的一条路段。在发掘现场,这条路段周边还有一些红烧土的遗存。可见该路周边都是一些建筑。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条路很可能是连接着重要场所。 经过1年多的发掘,或许老虎墩古文化遗址尚未引起很大关注。但是,随着历史的尘土逐渐褪去,这个遗址将给江西史前考古带来突破性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