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城厢
释义

开埠以后,上海城市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与模式。租界的开辟,使这座城市内部逐渐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租界城区和华界城区。租界城区的迅猛发展和繁荣,逐渐取代原来的城市区域,成为整个上海的标志、象征。因此只有在租界出现后,上海城市史中才可能出现“老城厢”这一特定的地域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城厢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概念。中国城市基本上都有城墙,人们一般视“城外为廓,廓外为郊”。根据惯例,城墙以内叫做‘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区域才称之‘厢’,所以‘城厢’一词一般指城内和城外比较繁华的地区。

上海老城厢

基本释义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为了防御倭寇侵袭,这里建造起了环城墙,人们一般视“城外为廓,廓外为郊”。根据惯例,城墙以内叫做“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区域才称之“厢”,所以‘城厢’一词一般指城内和城外比较繁华的地区。九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最重要的是南大门,而最繁忙的出入口则是北门,位于当时法租界主干道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的尽头。城墙在民国1912年开始拆除,于1914年冬天全部完工,由于上海当时已经是租界当道的年代,作为华界的老城厢相比之下显得非常落后,城墙内道路不治、凌乱不堪,丑态毕露,南市诸兴盛马路也随之彻底陨落。

地理位置

上海这处已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厢,位于上海城东南,由弯曲的人民路、中华路围成,占地约200公顷。它是上海城的起源地,而且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共有小东门、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等九座城门。清末,随着城墙的拆除,在原护城河处筑起了中华路和民国路(解放后民国路改称“人民路”),目前仅在老北门的大境阁一处保留有一段旧城墙的遗迹,现上海公交11路仍沿着中华路和人民路,并以这九座城门命名的9个站点(除了小西门一站称“尚文路”)呈环线行驶。不了解该处路况的司机,常常会被九座城门的名字搞得晕头转向。

历史积淀

被称为“上海的根”的老城厢,文物古迹众多,名园、名人住宅、会馆、公所集中,除了著名的豫园、老城隍庙、老城墙大境阁等,还有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深宅大院内精美的“书隐楼”等一批古迹遗址。其中,列为国家、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1处,保护建筑5处。虽然几经变迁,这里渐失了古时《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喧闹,但是,人们仍可从老城厢的一砖一瓦,寻觅历史演变痕迹。

演变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政建设和商业布局的改造,老城厢悄悄改变了模样。漫步其间,“老上海”们发现,这里的梨膏糖和五香豆已鲜有问津者;明清风格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老街以及窄窄的弹街路、老虎灶、老虎窗、七十二家房客,都在渐渐地消失……“老城厢老了。”人们喟叹着。

为了使老城厢焕发青春,上海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2001年岁末,上海老城厢的近千户居民,因环城绿带建设项目启动而陆续搬迁。老城厢位于原南市区,现属新黄浦区,改造后将崛起新的现代聚居区。据了解,今年黄浦区拆除旧房达四五十万平方米,动迁居民两万户。但同时,“如何保护上海老城厢的文化”、“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成为众多新老上海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不能让历史成为未来的包袱,也不能让未来失去历史的基础。”许多建筑专家和文化学者这样认为。分散淹没在旧墙老屋间的古迹、独特的民居建筑及市井文化,不仅是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也是老城厢的“魂”。著名建筑师邢同和建议黄浦区在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中,应着重研究该地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如果从延续历史文化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出发进行旧城改造,那么,“上海这座城市将会更耐看”。

天津老城厢

建立

公元一四零四年(明朝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此后,富豪商贾陆续云集老城厢,使天津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重镇。老城厢是天津旧城所在地,该地区以鼓楼及鼓楼商业街为中心,由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北马路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94公顷,约有居民2万户。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老城厢作为天津的摇篮,蕴藏着浓郁的民俗民风和文化艺术精华,堪称天津城"活化石"。

发展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老城厢的改造和拆迁被纳入了天津市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面貌的总体部署中。从2003年开始,改造和拆迁工作陆续展开,除了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和古迹外,窄小的胡同、危旧的房屋将随之不复存在,伴随着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脚步,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城厢将渐渐离我们远去。百年沧桑,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东西,从历史的长河中采撷一些,留做一份永久的记忆。

历史

据专家介绍,金元时期,天津聚落形成,初建直沽寨,其规模只是个大渔村。元代中叶为海津镇,遂成镇制。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筑城,修建门楼,挖护城河,蔚为壮观。天津卫城为土筑,垣长9里13步,高2丈5尺。设4门,门上建有城楼,由于卫城建得整齐雄伟,因此有"赛淮安"的美称。弘治初年,改建成砖城,四门上重建城楼,并分别题名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天津市卫城的平面是东西宽,南北窄,呈矩形,状如算盘,也称算盘城。卫城的格局如传统中国县城,当中有沟通南北东西的十字街,向外延伸可通四乡大道,十字街交叉处建鼓楼。卫城初建,当局设管理漕粮盐和民刑机构衙门、仓廒、文庙、武庙、卫学、清军厅、集市等。明崇祯十七年,天津卫城三卫军士举行起义,高擎"天民顺"大旗迎闯王李自成,但李岩率大军到天津南郊并没进城即回北京,天津被清军攻破。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卫合为一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制为州制,后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设天津府。清代从顺治到嘉庆140多年间,天津城重修12次。其中,雍正三年天津卫城落地重建。重修后的天津城,城高2丈4尺,共有城垛1454个。东西宽504丈,南北长324丈,成为现在东西南北四条马路的雏形。义和团运动期间,天津城被义和团和清朝官兵用作抗击八国联军的"制高点",使侵略者遭到重创。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城,第二年,由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天津城墙,从那时起,具有496年历史的天津城垣不复存在。1901年,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各方投资者纷纷在这里兴建门脸房,商业日渐繁荣。解放后,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城"也只成为市区的一部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