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
释义 | 学院概况历史沿革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基础课教学部,1998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2002年成立理学院。 学科设置学院设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工程力学三个系,以及物理、力学两个实验中心。下设“应用力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与控制研究所”和“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等七个硕士学位点。共有全日制本科生713名,硕士研究生63名。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教授13人,副教授、高工29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38人具有硕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教师有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省级“园丁奖”;2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得“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获得学校“教学名师”;9人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 获奖及科研情况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省自然科学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4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奖1人;甘肃省园丁奖2人;陇原新秀奖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由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历年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共有10个队获得国家级奖项。2008学院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院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A)类课题6项,(B)类课题27项,校级特色研究学术梯队课题2项;优秀青年培养基金9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3项。2004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456篇,有155篇论文被SCI、EI及ISTP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发表刊物涉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European Physics>、<AIAA Journal>等20余种国际著名刊物以及《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物理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工程力学》、《振动工程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信息与控制》等40余种国内核心期刊。 学院学术交流活跃,三年来,共邀请国内外学者21人,学院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近60人次。学院有7名教师分别在美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做访问学者后,按期回国。 目前,学院加强对基层学科组织的建设,已经组建了“应用力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与控制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形成泛函微分方程及应用、半群理论、差分方程、结构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数值解、新型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运筹与控制、结构热弹性稳定性等10余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及梯队。 2007年,数学课程与数学专业、应用物理和工程力学获得学校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工程力学学科获得学校重点建设团队的资助,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理科学科建设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保障体系,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默默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努力建设和发展坚实的理科是学院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 学术科研作为理科学院,我院重视基础课教学。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高等数学”、“工程力学”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学院承担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数学、力学、物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和本院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任务。科研工作以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厅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高校科技进步奖4项。由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历年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共有7个队获得国家级奖项。近3年来,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5项,学校学术梯队及特色研究方向基金项目2项;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1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39篇,有55篇论文被SCI、EI及ISTP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论文发表刊物涉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European Physics>等10多种国际著名刊物以及《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物理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工程力学》、《振动工程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等20余种国内核心期刊。目前,已经形成泛函微分方程及应用、半群理论、差分方程、结构非线性分析、新型材料结构力学、非线性微分方程数值解、新型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运筹与控制、结构热弹性稳定性等10余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下属系部工程力学系该系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力学教研室。下设工程力学专业教研室、力学实验中心、工程力学研究所。现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两个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两个硕士点。 工程力学系现有在职职工共20人,其中教师17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人,甘肃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人,理事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力学学部通讯评议专家2人,赴美国访问学者2人,教授5人,副教授(高工)5人,讲师(工程师)9人,助教1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 工程力学系主要承担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工程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以及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工程力学》现已建设成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力学实验中心使用面积达263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384万元,开设工程力学实验、力学专业实验,以及为学校教师、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相关实验服务。 近年来,工程力学系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和实践”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兰州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力学教学团队”为校级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编写和出版教材5部。在连续三届的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分别有4人获得一等奖,4人(次)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有5名教师获得中国力学学会颁发的优秀力学教师荣誉证书。 近五年来,工程力学系在结构非线性振动和稳定性、热弹性动力学行为研究、新型材料力学行为研究等方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其中属SCI/EI/ISTP索引的90余篇,在国际会议发表和宣读论文30余篇。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多项。 “工程力学学科团队”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团队。 工程力学系在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坚持走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