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复技师
释义

康复治疗师是在康复医疗机构工作、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

简介

康复治疗师的主要职责是在综合的康复治疗中,为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促进其康复。主要任务为使用身体运动和各种物理因子(电、光、热、冷、水、磁、力等)作为治疗手段,进行神经肌肉和骨关节运动功能的评估与治疗训练以及减轻疼痛;又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工艺治疗、认知训练等作业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细致功能、认知功能、家居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的评估和治疗训练,促进身心康复,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师属医学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不属医师范畴。

学历要求

要求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专科以上(含大专)毕业,取得相应的高等教育毕业文凭。大专学历应为高中毕业后经过大学本专业的专科(三年制)学历教育;大学本科学历应为高中毕业后经过大学本科本专业(四年制)学历教育,取得理学士学位。

人文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专业思想。对本专业的性质、作用和价值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愿意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民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3行业的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医患关系。

3.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工作负责,有计划有条理,精益求精,对人对事正直、诚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患者有同情心和耐心,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设法帮助改善;新生患者,鼓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促进康复。

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创新精神。为解决康复治疗中的难题不断钻研,进行技术革新。

对集体和同事有敬业乐群精神。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能遵守有关医疗工作及康复治疗有关制度和法规。

理论知识

1.具有本专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人类生长与发育等)。

2.具有康复医学及现代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3.具有与康复治疗有关的神经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

4.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如推拿和中医手法、针灸、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

5.具有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残疾学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n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的医学法规和政策或行政指引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引。

专业技能

(一)物理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如肌力、肌张力、肌肉柔韧性、关节运动范围、平衡能力、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和步态以及身体姿势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功能训练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练习。

3.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大关节运动范围的练习。

4.能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包括徒手、利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5.能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防治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身体姿势异常。

6.能为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

7.能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健身步行、健身跑、功率自行车或步行机练习、改善心肺功能、调整精神状态、增强体质。

8.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松静疗法等。

9.能为患者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疗等以及中医某些传统的外治理疗法,治疗疼痛、局部肿胀及其他病症。

10、能为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身体运动功能的保健康复宣传教育。

(二)作业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有关日常作业能力的评估,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作业治疗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能指导患者进行感知觉训练。

4.能指导患者进行手功能训练,改善手的细致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5.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6.能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7.能指导患者利用“工作简化法”和“体能节省法”善用身体剩余功能,防止劳损和过劳。

8.能指导患者进行手工制作治疗(陶塑、纺织等),改善手功能及调整心理状态。

9.能指导患者进行文娱治疗、音乐治疗、书法绘画等艺术治疗,调整精神及心理状态。

10.能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如机件组装、电脑操作、办公室文秘工作)。

11.能指导患者对家居建筑、设施、住所条件等有不适合残疾情况者进行必要的调整。

12.能对患者进行有关改善日常生活作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保健康复宣传教育。

(三)其他康复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对失语症、呐吃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

2.能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治疗。

3.能配合假肢和矫形器专业人员,指导患者使用假肢和矫形器并进行相应的训练。

4.具有一定的指导社区康复工作的能力。

相关能力

1.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倾听别人意见,并有效地表达个人意见,进行交流讨论、启发教育或征询意见。

2.有较好的社会工作能力。

⑴能关心患者的全面康复,结合岗位任务,发挥相当于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⑵能关心患者的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注意收集有关的社会信息、指导患者康复。

⑶对社会上各类康复资源中心有所了解,能及时介绍患者取得资源中心的帮助。

3.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懂得有序地安排患者的康复治疗、组织患者小组的康复治疗活动,并在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4.有一定的教学辅导和参与科研的能力。懂得如何示范治疗操作和进行讲解;懂得康复治疗临床实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在指导下协助收集资料,进行试验性治疗等。

标准编订的解释及说明

一、 拟订《标准》的意义和重要性: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20年来,该学科在我国迅速发展,对伤病残疾患者的康复治疗服务正在我国处地逐渐普及,而患者的身心功能康复需要有大批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施行各种康复治疗。据最近所做的一项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2005年约为4万人,至2010年约为6万人,而目前我国仅有5000名经过系统训练的康复治疗师,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

鉴于康复医疗工作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应当十分重视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着:①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标准不规范、严重影响培养质量;②缺乏康复治疗专业岗位准入标准,各用人单位理解和掌握不一致,康复治疗人员的素质和条件没有保证,影响康复治疗质量。

因此,拟订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是当前发展康复治疗事业和推动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十分必要。

二、 拟订《标准》的依据

1.以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和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对康复治疗技术的要求。

2.参考国际惯例0标准,即国际康复治疗行业协会及一些国家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对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执业聘用(准入)的基本要求和职责,使人才培养、人才能力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3.可行性:根据我国目前有代表性的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康复医疗机构康复治疗师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作为起点,经过努力,加以提高和完善,就可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