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11基地 |
释义 | 简介在二战爆发前一年,纳粹德国曾经派出一只探险队前往南极洲,目的是:在南极洲寻找一个适宜的地点建立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德国探险队找到一个适合的处所,从前奎恩·莫德(探险家)来过的陆地,德国把它命名为“Neu Schwabenland”。1942年-1943年,在该地纳粹德国秘密修建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党卫军代号——211基地。 南极是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看上了这片土地,他亲自布置了对南极的远征行动,企图在南极建立纳粹军事基地。神秘的南极大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人们都在等待南极会有奇迹出现。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们的发现很有可能揭开一个多年待解的谜团———德国纳粹分子当年迁居南极大陆的计划。20世纪30年代,鲸油是当时德国国内生产人造黄油和肥皂最重要的原料,为此德国不得不每年从挪威进口约20万吨左右的鲸油。挪威在南极的捕鲸站使一些纳粹官员分外眼红,他们向戈林等人建议要在南极建立德国捕鲸站,但并未得到纳粹高层的认可。直到1938年一支德国捕鲸舰队从南极顺利返回后,这一建议被提交给希特勒。当时,希特勒正在密谋发动世界大战,在南极建立基地正好符合他的战略目标,因此希特勒决定秘密向南极派遣一支远征队。 经过层层挑选,33名身强力壮并忠于纳粹的人被选中组成了南极远征队,德军总参谋部任命阿尔弗雷德·利切尔为远征队总指挥。在纳粹高层的关照下,一艘名为“施瓦本兰登”的货船被用于运载远征队员前往南极,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货船,它能搭载和起落飞机,颇有些“准航母”的气势。随后,盖世太保对入选的队员进行了仔细审查,最终只有24名船员被允许登船。盖世太保还警告他们,谁要是泄露这一最高机密,他们留在德国国内的家人将被送往集中营。1938年12月,“施瓦本兰登”号在远征队总指挥利切尔的率领下从汉堡出发前往南极。 1939年1月,纳粹远征队抵达了挪威宣称拥有主权的南极毛德皇后地,并开始制作该地区海图。接下来的几周,从“施瓦本兰登”号上起飞的2架飞机在近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了15次飞行,拍下了超过1万多张照片。随后,纳粹德国宣布吞并东经20°至西经10°的南极毛德皇后地,并将该地重新命名为“新斯瓦比亚”,3面纳粹旗帜被插在了海岸边,另有13面纳粹旗帜由飞机空投到内陆。 远征队员在海岸登陆后,留下了表明主权的标记,他们建立了一个临时性基地,以便进一步深入内陆点。据远征队的报告说,他们驾机在南极内陆发现了温泉,温泉周围奇迹般地长有植物,远征队将该温泉称为“施摩尔绿洲”。由于气候因素,在完成预定使命后,“施瓦本兰登”号于1939年2月搭载远征队员返航。 远征队首轮行动的成功使希特勒十分兴奋,他计划在1939-1940年和1940-1941年再对南极进行两次远征,希特勒希望通过这两次远征,建立固定的南极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将纳粹德国的版图扩展到南极。然而,纳粹对南极的首次远征结束仅7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后两次大规模远征南极只好暂时作罢。 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希特勒再度对南极产生了兴趣。他命令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元帅研究建立南极基地的可行性,因为希特勒希望德国海军能通过南极基地控制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峡。1940年圣诞节期间,德国海军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抵达南印度洋上的克尔格伦岛,补充淡水和修整,不久德国海军便以此为基地,往南攻击南极附近的盟国舰只。1941年1月,德军海上突击部队在南极毛德皇后地以北海域俘获了2艘挪威商船,第2天又俘获了3艘商船。此时,希特勒觉得建立南极基地的时机已然成熟,他直接授权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负责此事,邓尼茨觉得在南极拥有基地更可发挥其“狼群战术”的威力,不过他也承认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盟军破译了纳粹德国可能在南极建军事基地的情报,由于担心纳粹潜艇利用南极大陆作为补给基地,英国皇家海军“百慕大女王”号在1941年摧毁了挪威在南极的捕鲸站,并加强了在南极附近的海军巡航力量。邓尼茨认为德国海军此刻不宜冒险到南极建立基地,就向希特勒表示还需等待时机,随着欧洲战事越来越激烈,希特勒建立南极基地的计划就这样被搁置了。 计划将南极变成“新施瓦本”1938-1939年,德国人曾往南极大陆派出两支强大的探险队,德国空军参与其中。负责此次行动的里特舍尔大尉亲自向当时的航空部长和空军头子戈林元帅报告,称德国飞机每隔25公里就投下带有纳粹标志的通信筒,还说他们飞遍了几乎8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并对其中35万平方公里进行拍照。德国人把这片仔细考察过的土地称为新施瓦本,并宣布为未来千年帝国的一个部分。施瓦本曾是中世纪的一个公国,后来曾合并到统一日耳曼国家。 纳粹分子在这方面的积极活动没能逃过苏联情报机关的耳目。1939年1月10日,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献摆放在时任苏联国家安全总局局长弗谢沃洛德·梅尔库洛夫的案头。有情报人员在这份文献里报告说:“……现今有一队德国研究人员正在西藏考察,其中一个小组的考察结果使得他们于1938年12月往南极洲派出了一支科考队,德国人这次考察的目的是想发现隐藏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一带冰层下面的所谓圣城。”至于为什么西藏“考察”无果促使德国人把目光转向南极洲,就不得而知了。 有直接的文字材料证明,纳粹分子曾于1940-1943年在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建成一些秘密的建筑物。苏联情报人员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德国一些科学家赞同“地球中空学”的观点。据此理论,地球的表层下面存在着广袤的气候温和的绿洲旷地。在德国专家看来,南极洲就存在类似的空旷之地。档案表明,对冰上大陆曾做过考察的德国潜水专家好像1938年在冰层下找到了什么东西。历史学家在研究党卫军的档案文献时,也找到了一些可以说明问题的具体资料。时任德国潜水艇部队司令的海军元帅邓尼茨曾说过一句令人难以捉摸的话:“德国潜水舰队引以为豪的是,它在世界的另一端为元首建造了难以攻克的要塞。”希特勒本人在庆祝新帝国总统府竣工的那次活动中曾说:“好呀!如果几天内在这个瓜分得差不多的欧洲还能将一两个国家并入帝国,那南极洲就更不在话下了……” 从这些绝密文献中还能看出,1940年希特勒曾亲自下令在南极洲建两个针对性很强的地下基地,它们既是可靠的避难地,也是研发超先进技术的试验场。有军事历史学家断言,战争最后阶段有不少潜艇曾在德国的基尔港口卸下鱼雷装置,并装上载满各种货物的集装箱,这些潜艇无疑都是在为基地服务。除此之外,潜艇还负责运载成百上千的旅客,他们理所当然成了新施瓦本的居民。 广泛招聘志愿者从苏联特工组织锄奸部所保存的档案中可以看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和党卫军最高元首希特勒曾下令在海陆空三军和党卫军部队中选拔派往南极大陆的人选。从1942年起,德国开始往新施瓦本派遣未来的居民,首先是党卫军综合科学中心的科学家和专家们,再就是纳粹党员中的“纯血统雅利安人”。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些志愿者不愿离开帝国和亲人。所以到后来手续大大简化,干脆就在亲人已经亡故的那些人中间去招收,也不解释原因便将他们编入派往新施瓦本的后备部队。 除了培育新一代纯血统雅利安人外,德国科学家在南极洲还有些什么打算呢?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及其分析研究专家不排除第三帝国有垮台的一天,他们事先得找到连世界司法机关也鞭长莫及的一块地,由纯血统的雅利安人种来奠定第四帝国的基础。此外,希特勒还计划在南极研发超先进技术。在第三帝国的科学档案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研究草图,据说通过这些草图能够生产出一些“魔幻装置”,比如后来纳粹分子研制的所谓飞碟。从事可供选择能源研究的专家们都知道,有一种能把重力能变成电能的变流器。据可靠情报,德国1942-1945年间由“西门子”和“AEG”工厂生产的这种变流器都用在电磁重力发动机里。这些变流器据说不仅在“飞碟”上,也在一些大型潜艇和地下基地用作能源。美军退伍上校史蒂文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的情报部门已经知道德国人在建造8艘非常大的载货潜艇,它们都下了水,设备相当齐全,可以后就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直到现在我们也说不清楚它们去了何方。它们既不在大洋底部,也没停靠在我们所知道的哪个港口。”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也说过一起1946年发生的奇事。当时美国人往南极派去一支考察队,但据说考察队受过来历不明的袭击。考察结束以后。所有的数据和照片全部列为绝密。其结果就不得而知。 最后的避难地?最近这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热衷收集有关新施瓦本的文献。几年前,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特藏库失窃,著名外交家米格尔·塞拉诺所搜集到的部分文献被盗。这位智利前外交官曾在他1950-1960年间所出版的一系列图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希特勒并未死掉,而是在毛德皇后地的新施瓦本地区的一个大城市里找到了避难地。与此同时,苏军锄奸部则掌握希特勒已死的不可辩驳的证据,其主要一点是在帝国总统府院子里找到的那具烧焦尸体上的几颗假牙。纳粹元首的私人牙医指认,那些就是元首的假牙。但是也不能排除,德国强有力的情报机关完全可以上演一出“闹剧”,事先就做好了假牙。所以,不能完全排除希特勒撤出柏林的可能。他藏身南极洲之后,中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而且,还有证据证明希特勒有不少近臣已经在阿根廷、秘鲁和智利出现,他们都成功地逃过了纽伦堡的审判,躲在南美洲不再以纳粹分子的身份受到追捕。 塞拉诺还推算,在纳粹德国的实验室里已研制出新一代的飞行器。他最后几封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写给皮诺切特的信中,还列举了诸多很具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纳粹德国的秘密基地不仅战后能保存下来,而且还有所发展。不过更主要的恐怕还是,有不少研究工作者都认为,德国的基地可能保存至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