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爵士年化 |
释义 | 1998年一月十八日在百老汇首演的《爵士年华》其实早在1996年十二月八日就已经在多伦多举行过世界首演。熟悉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人,对它的故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是根据小说家达可托罗(E.L.Doctorow)发表于1975年的同名畅销作品改编而成的。事实上,美国电影界也曾在1981年把它搬上大银幕,拍成一部同名的电影,并入围多项奥斯卡金像奖。 内容(Prologue:Ragtime Goodbye, My Love Journey On What Kind of Woman Getting’Ready Rag/Henry Ford Your Daddy’s Son Spoke at Unlon Spuare Gliding Till We Reach That Day Coalhouse’s Soliloquy He Wanted to Say Buffalo Nickel Photoplay, Inc Back to Before Make Them Hear You Wheels of a Dream(reprise) 录音) 简介1998年一月十八日在百老汇首演的《爵士年华》其实早在1996年十二月八日就已经在多伦多举行过世界首演。熟悉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人,对它的故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是根据小说家达可托罗(E.L.Doctorow)发表于1975年的同名畅销作品改编而成的。事实上,美国电影界也曾在1981年把它搬上大银幕,拍成一部同名的电影,并入围多项奥斯卡金像奖。 原作小说创作缘起在当代的美国文坛。很多人都认为达可托罗是最杰出的作家之—。根据他回忆自己创作《爵士年化》这本小说的经过,他是在1972年的某一天,独自坐在地位于纽约新罗谢尔的寓所三楼的书房里,突然发现自己瞪着书房的墙壁,于是有了灵感,开始把墙壁作为思考的题材,从墙壁延伸到了屋顶,然后扩充到他的三层楼房,以及楼房建造的年代——19O6年,一步一步的构筑起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在罗斯福当政的那个时候,人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对于一般中产阶级的美国人来说,当时的日子是相当舒适的,他们充满自信,甚至有点自满。他们的生活里没有黑人,也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就是新的移民)。但是,一切逐渐开始变化,原本住在这栋楼房里的美国(白人)家庭,发现他们必须跟一户黑人、和一户来自东欧的移民生活在一起。为了争取社会地位的平等,黑人开始懂得抗争,而原先没有什么地位的穷苦移民,也因为某些才华有了表现的机会,开始窜升到上流的社会。 在这个同时,美国的文化也有了转变,其中包括受到欧洲马祖卡舞曲、波卡舞曲和华尔滋舞曲等影响的新型态钢琴音乐“散拍乐”开始大为盛行,进而演变成后来的爵士乐。而在“散拍乐”的领域里,多的是表现突出的黑人,他们因此而拥有了财富,甚至比一般白人更为富有,种族优越感强烈的美国白人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呢?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达可托罗巧妙的把一些历史人物(例如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善于表演脱逃的魔术大师胡地尼以及无政府主义者艾玛戈曼等等)和事件穿插在里面,交织成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尽管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可是非常能够唤起美国人的认同以及省思,因此这本书在1975年出版之后,立刻造成了轰动,并且在1981年被拍成了电影。由于不想让电影太过复杂而冗长,导演米罗佛曼(Milo Forman)把故事单纯化,以其中靠“散拍乐”致富的黑人乐手为了争取平等、并为惨遭白人警察杀害的未婚妻讨回公道所采取的行动作为主轴,简化了其余角色的部分。 标题的由来这本小说之所以会被命名为“Ragtime”是有原因的。许多作家在开始写作一本书的时候,通常不会先替它定好标题,只是为了方便而暂时为它取一个“工作标题”,而这“工作标题”会随时因为新的灵感出现而有所改变。达可托罗也不例外,刚开头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要用《Ragtime》来命名,但是随着故事的逐渐发展,那个黑人乐手的角色以及当时开始盛行的“散拍乐”浮现台面,达可托罗越来越觉得《Ragtime》非常适合作为整本书的标题。要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必须先对“Ragtime”的背景稍作认识。如前所述,这种音乐深受来自欧洲的马祖卡舞曲、波卡舞曲和华尔滋舞曲等之影响,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相当优雅的音乐,出现于十九世纪的末期,而在1910-1915年间达到流行的高峰。它主要是以钢琴来演奏,而在演奏的时候,右手弹出的旋律部分,和左手弹出的节拍部分,往往不一定互相契合,但是却因而显得更加的生动而富有变化。至于这种音乐为什么会被叫做“Ragtime”,目前已无法考证,只知道被推崇为“散拍乐之父”的史考特乔卜林(Scott Joplin)生前对它充满了理想,希望能把它搬上高贵的演奏厅去表演,但由于个人际遇并不如意,他只能在一些沙龙、甚至妓院演奏,因此这种音乐就被保守的上流社会人士认为是低 俗、难登大雅的。不过,一般美国大众却发觉它难以抗拒,认为它带有一种崭新的、性感的节奏。只是,随着流行风潮的改变,它终究还是被人们遗忘了。 跟“散拍乐”一起发展的,其实是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人们开始对许多事情有了新的想法、看法和做法,逐渐的取代了旧的观念。新的科技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而一向由少数工商巨子垄断财富、却有许多人生活在赤贫中的美国,对于社会公理要求的声浪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来自黑人和新移民的呼声,更是令人无法忽视。只是,那许多血淋淋的社会事件所带来的教训,固然有其成果,但在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记得呢?暴力、抗争、种族歧视、以及社会阶级的不公,依然一再地上演。而这一切的一切,跟“散拍乐”发展的情况,可说正好不谋而合,因此,达可托罗采用“Ragtime”作为这本史诗性质的著作之标题,的确是非常契合其精神的。而我们相信,作者在标题中所说的“Ragtime”,并不仅仅是指“散拍乐”这种流行音乐,也代表着一段穷苦人力争平等的辛酸岁月。 从小说到舞台1993年七月,决心改变跑道、进军剧场界的加拿大电影业巨子卓宾斯基(Garth Drabinsky)在完成了他的李汶特(Liven)制作公司之规划之后,开始召集干部,着手筹划可以在该公司所属之各地剧场上演的作品,他们看上了达可托罗的名著《爵士年华》,并且向作者洽购版权。达可托罗对于当年被米罗佛曼简化的电影版本颇为失望,因此热心的提供许多构想和建议,希望能够维持原作中对于三个不同家庭之际遇的描绘。就一个制作人来说,要把这样一部人物和枝节繁多的史诗搬上舞台。又要让它不至于显得杂乱无章,可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正好符合了卓宾斯基的野心,因此他首先要求寻找一个能够担当这项使命的编剧高手,把这本巨著改编成一部三个小时长度的音乐剧。这个人必须要能把整个故事适度的精简。却又不会损及原作的精神。他们立刻想到了唯一的人选:那就是曾以《踟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nan)荣获东尼奖的泰伦斯麦可奈利(Terrence McNally)。当时麦可奈利手上正忙着两出新剧,他们很担心他会拒绝接受邀请,但是当他听说题材是《爵士年华》这本小说的时候,立刻就表示这是他心中认为非常适合改编成音乐剧的作品,对于过去竟然没有人想到要去尝试,他觉得简直令人无法相信。他立刻就签约,接下了这份工作。 1994年七月,麦可奈利交出了剧本的草稿,把厚达三百页的原作浓缩成六十页。他很讨巧的从一开始就安排几位原本互不相干的主要角色出现在舞台上,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向观众描述他们的故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寻找词曲作家了。由于他们都想不出适当的人选,卓宾斯基于是透过电话,向私交不错的大师哈洛普林斯(Harold Prince)讨教。这位在许多人心目中简直就等于是百老汇代名词的资深大师建议他们不妨采取比稿的方式来决定人选。普林斯一向以知人善用著名,曾经慧眼识英雄的提拔了多位杰出的新秀,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他发掘了原本默默无闻的词曲创作搭档约翰戡德与佛瑞德艾布(John Kander&Fied Ebb),让他们以《酒店》(Cabaret)一举成名。普林斯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原本是要他们一次选择一组搭档,让他们尝试写几首歌,如果觉得适合就予以采用。但是卓宾斯基却有了更好的想法。他分别找了十组人马,要他们同时根据麦可奈利的剧本,各写四首歌曲。十组人马中,有八组接受了挑战。同年十二月,当这些人的作品都已完成、并且录制成试听带之后,达可托罗、麦可奈利和卓宾斯基等人齐聚一堂,一起听那些刻意不标明作者的带子,以最公平的方式来评选。最后,他们一致挑选了作词家琳恩雅伦丝(Lynn Ahrens)和作曲家史提芬佛莱赫提(Stephen Flaherty)的作品。这对年轻的搭档是从1983年开始合作的,谦虚却又相当有才华,作品充满聪明睿智以及美好的旋律。他们并曾于1990年以《岛屿传奇》(Once onThis Island)荣获东尼奖的提名。 1995年三月,麦可奈利、雅伦丝和佛莱赫提在多伦多会面,由卓宾斯基和李汶特制作公司的副总裁亲自向他们详细的解说达可托罗的原作,然后他们敲定了截稿日期,紧锣密鼓的分别开始正式的写作。同年八月,三人完成了初稿,经过剧团一再地试演,找出需要加以修正的缺点,同时针对某些特别优秀的演员,添加新的歌曲。但是,卓宾斯基仍然不满意,因为他对作品十分挑剔,他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凡是不能使他感动落泪的作品,就是还不够好。于是,几位创作班底再度闭门赶工。这次,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达可托罗本人都深受感动,显然不仅麦可奈利的剧本忠实的呈现了原作的精神,雅伦丝和佛莱赫提的词曲也十分成功。1996年四月,《爵士年华》正式进入彩排,李汶特制作公司邀集了多位知名的优秀演员参与演出,并决定在七月份进入录音室,先行录制全剧的精华版本。但即使是这样,维伦丝和佛莱赫提并未就此罢手,仍然继续苦思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让这出戏更加的完美。1996年十二月八日,《爵士年华》在多伦多福特中心举行世界首演,果然造成了轰动,随即开始安排进入百老汇的相关计划。1998年一月十八日,这出戏正式登上了百老汇福特表演艺术中心剧场的舞台,获得了各界一致的佳评,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是《悲惨世界》之后最伟大的音乐剧作品。 内容Prologue:Ragtime这出戏在舞台上大致是这样进行的:时间,是二十世纪的初期。幕启的时候,是1902年。舞台上的一幅布幕上,出现了两幅一式一样的照片,显示出当时一些上流社会男男女女富裕而又优雅的模样。一个小男孩出现在舞台上,把一具实体幻灯镜架到眼前,那两幅照片逐渐融合在一起,而照片中的人物也转变成活生生的演员,他们站在纽约新罗谢尔市一栋住宅门前的草坪上,小男孩、他的父亲、母亲和舅舅,跟他们的邻居们一起谈论着新时代的到来。这家人是故事的主轴,不过作者自始至终没有指出他们的名字,只用“小男孩”、“父亲”、“母亲”和“弟弟”(“小男孩”的舅舅)称呼他们。他们代表着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对他们自认优雅的生活颇觉满意。这段序幕的“Ragtime”长达九分多钟,夹杂着许多对白,对于某些喜欢听“纯粹歌曲”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冗长而不耐烦,不过如果仔细听听他们说些什么,还是蛮有意思的。 Goodbye, My Love只是,情况不久就有了变化。来自哈林区的黑人,还有来自东欧的移民,开始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为了工作,“父亲”登上了罗斯福号轮船,前往北极,“母亲”在纽约港口依依不舍的送行。这段“Goodbye,My Love”是一首相当悦耳的抒情歌曲。 Journey On轮船驶离港口之后,站在甲板上的“父亲”看见一艘载满穷苦移民的船只驶向号称“移民跳板”的爱丽斯岛,心中不禁猜想着那些人千里迢迢的到美国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在那艘“穷人”船上,一个名叫“大德”的移民和他那没有了母亲的女儿(“小女孩”)看见对他们挥手的“父亲”,心里也在猜想着,为什么有人会要离开美国。 What Kind of Woman场景回到新罗谢尔,“母亲”正在花园里栽种花草,赫然发现一个新生的黑人男婴被埋在土里,她立刻把孩子救起,紧紧抱在怀中。什么样的女人会做出这种残忍的事情呢?她的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警察押解着一名黑人妇女莎拉前来,准备指控她涉嫌谋杀。“母亲”看见默默无语的莎拉充满了悲痛和恐惧,产生了恻隐之心,于是出面调解,表示愿意收容莎拉母子,让这对母子住在她家阁楼上的小房间,并且聘雇莎拉担任家中的女仆。 Getting’Ready Rag/Henry Ford在哈林区的“节奏”夜总会,一群观众聚集着欣赏那里一个名叫寇尔豪斯的黑人乐手以钢琴弹奏一种名为“散拍乐”的新型态爵士乐。这是一种节奏缓慢、略带伤感的音乐,而担任演出的寇尔蒙斯心中也充满了悲痛,因为他所深爱的女人——莎拉,已经离他而去。但是他决心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赢回莎拉的心。表演结束之后,寇尔豪斯梳洗打扮妥当,如今他只欠缺一种工具来诱惑莎拉重回他的怀抱了。无巧不巧的,就在这个时候,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出现了,向这个初红乍紫的乐手解说着自己大量生产的理论。不久,寇尔蒙斯就开着他所买下的T型豪华新车上路了。只是,新车带给他的欢乐很快的就消失了。当他在翡翠岛消防队停下来问路的时候,种族歧视观念十分严重的消防队长康克林和他那些粗鲁的队员们对于一个黑人竟然拥有他们都用不起的崭新豪华汽车,感到十分不爽,不但对他加以羞辱,还堵住他的去路。 Your Daddy’s Son居住在“母亲”阁楼小房间、替“母亲”帮佣的莎拉,紧紧的把孩子抱在怀中,试图向那还不懂事的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带着地离开他的父亲:你爹是个钢琴手,他所弹奏出来的音乐充满了迷人的魅力,你有一双跟你爹一样的手,因为你是你爹的儿子。可是他却根本没有留意你的到来,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女人、还有他的工作,他毫不在意的离开了我,所以我必须逃开,再也听不到他的音乐、再也见不到光明,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唯一,而你是你爹的儿子。 好不容易,寇尔豪斯终于找到了莎拉的住处,可是,当“母亲”把他来访的讯息通知莎拉的时候,莎拉竟然要求把他赶走。寇尔豪斯很有礼貌的离去,但表示他仍然会每星期天都来探视。“母亲”对于这个充满柔情的黑人乐手颇有好感。有一个星期天,当寇尔豪斯再度来访的时候,她邀请他留下来喝茶,同时用她的老钢琴弹奏他的音乐。这时,前往北极已经有一年的“父亲”突然意外的归来,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有了工作、孩子也似乎长大不少,而家里的阁楼上住着一对黑人母子,同时又看到一个黑人用他家的钢琴弹奏着一种崭新的音乐,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他自己的家。这一段的插曲,叫做“New Music”。 寇尔蒙斯的真情,终于感动了莎拉,她重新投入了他的怀抱。在一处俯瞰新罗谢尔的山丘上,寇尔豪斯一面擦洗着他的车子,一面向莎拉说起自己从著名的黑人人权主义者布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的教导中找到的新希望。他和莎拉觉得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汽车,代表了他们的儿子将会拥有他们梦想已久的自由平等。而叙述这段情景的插曲“Wheels of a Dream”可说是全剧最美的一首歌,甚至在剧终的时候再度出现,由全体演员一同合唱。The Night That Goldman Spoke at Unlon Spuare在这同时,名叫大德的移民已经在麻省的罗伦斯落脚,并在一家纺织厂打工,每周工作六十四个小时,周薪却只有六块钱。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艾玛戈曼(EmmaGoldman)。戈曼是在1885年从立陶宛移民美国的,大力推广着她的理想,曾经被捕入狱,当时刚获得释放。她眼见罗伦斯的工人们所受到的剥削,于是向他们说起自己在纽约曼哈顿亲身参与过的工会示威活动,鼓动他们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Gliding工人们决心效法戈曼所鼓吹的抗争,于是展开罢工,引来了军方的对峙。心生恐惧的工人们,纷纷设法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安全的地方,大德也不例外,当他把女儿送上火车的时候,军警把他打倒在地,这时他才发觉让女儿离开身边是个错误,因此跳上了已经开动的火车,希望为自己和女儿重新建立一份安全的生活。为了安抚惊惶不安的女儿,他拿出一本剪贴簿给女儿看,里面都是他自己看着女儿溜冰的时候剪出来的剪影,一边解说着那些剪影的情境。从旁经过的列车长看见了,非常的喜欢,要求向他购买,送给自己的女儿。大德发现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某些才华,很可能将会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 Till We Reach That Day场景再回到纽约。这天下午,寇尔豪斯带着莎拉出去兜风,却在翡翠岛被消防队那帮人拦截下来,威胁要对他们不利。寇尔豪斯把莎拉送往安全的地方,然后到警局去报案,等到他再回到车子旁边时,赫然发现爱车受到了破坏,甚至在车子的后座上还有一堆粪便。他愤怒到了极点,因此立下誓言,除非公理得到伸张,他无法安心的结婚成家。 听到他的决定,莎拉心碎了,但是她也决心配合寇尔蒙斯的计划。正巧,副总统的竞选人马来到了当地,面对了示威抗议的人潮。莎拉从人群中奋力向前挤,心想这位候选人应该会倾听她的诉求,为他们找出解决之道。只可惜,由于麦金莱总统刚被刺杀不久,以消防队长康克林为首的保镖们担心同样的事件重演,因此不由分说的围殴莎拉,可怜的莎拉就这样香消玉殒。莎拉的丧礼震惊了整个哈林区,哀悼的情绪引发了同仇敌忾,经由新闻的报导,事件更加的扩大了。第一幕到此告一段落。 为了能够和儿子更加的接近,“父亲”决定带着“小男孩”去观赏巨人队和勇士队的棒球比赛。起先,他还向孩子保证,“这是一种非常文明的消遣”,但是他却很快就发现,不论是摊商或场内的看台,到处都是“粗鄙的移民”,他再也无法忽视事实:他们那曾经优雅的社会正在急速的消失中。“小男孩”做梦了,他梦见自己在新罗谢尔的戏院里观赏脱逃大师胡地尼的表演,大师消失在一片爆炸的烟火中。醒来之后,“小男孩”告诉母亲,有些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而那跟寇尔豪斯有关。 Coalhouse’s Soliloquy伤痛而又愤怒的寇尔豪斯从黑暗中走出来,他公开的要求把他的爱车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并且把康克林交给他处理,让他为莎拉的惨死复仇,而除非他的要求获得接受,他誓言要屠杀消防队员,并且捣毁消防队总部。 He Wanted to Say寇尔蒙斯和莎拉的不幸遭遇,传到了“父亲”和“母亲”这一家人的耳中,“父亲”对寇尔豪斯所采取的暴力行动非常的不以为然,但是曾经参与戈曼工联活动、并对那位无政府主义者大为欣赏的“弟弟”却抱着同情的态度,甚至鄙视姊夫的短视,跟姊夫起了冲突。他愤怒的离家,前往哈林区去找寇尔豪斯。在戈曼革命精神的陪伴下,他也把脸抹黑,代表自己对那些黑人的理想之认同,加入了寇尔豪斯的组织。 Buffalo Nickel Photoplay, Inc由于莎拉在遇害前居住该地,“父亲”和“母亲”的家被一大群记者包围,这使得“父亲”大为光火,抱怨妻子的多事破坏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夫妻俩的争执,使得他们决定前往大西洋城办理离婚,至少“母亲”和孩子在那里会很安全,而“父亲”也可以很方便的在每个周末前去探视孩子。在大西洋城一家旅馆外的海滩上,这家人看到有人在拍电影。电影的导演见到这家人,被“母亲”的美丽外貌吸引,于是上前自我介绍,说他是阿胥肯纳吉男爵,两人展开了交往。后来,“阿胥肯纳吉”坦承自己并不真的是什么男爵,事实上,他名叫大德,原本是个穷苦的犹太移民,只是幸运的在美国找到了发展的空间。一个是丧偶的男子,一个是离了婚的怨妇,彼此言谈十分投机,话题逐渐转到两人都非常关切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的未来。 Back to Before不久,前来探视的“父亲”带来消息,指出寇尔豪斯和他的同伴占领了曼哈顿的一间图书馆,并且威胁要将它炸毁。“父亲”觉得自己有必要自告奋勇的前去协助示威者们和警方的谈判,并且表示了破镜重圆的意愿,他深信他们可以重新拥有和过去一样美好的生活,可是“母亲”拒绝了。 Look What YOu’ye Done/ Make Them Hear You在图书馆的外面,一位纽约市的检察官监督着康克林,要他把寇尔豪斯的爱车修复成原状。可是,对寇尔豪斯来说,这显然还不够,他仍然要康克林偿命。这时,深受寇尔蒙斯敬重的布克华盛顿进入图书馆,代表官方进行谈判。华盛顿开导寇尔豪斯,要他替自己的儿子着想,劝他在还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之前勇敢的自首。这番话被寇尔蒙斯接受了,他要求让他的同伴们无罪开释,并且让他们驾着他那已经修复的爱车离去。临别的时候,他要同伴们继续努力,让世人都知道他们的理想。这首“Make ThemHear You”也是全剧最动人的歌曲之一。然后,在他确定同伴们都已经安全之后,他走出了图书馆的大门,勇敢的迎向自己的命运。 Wheels of a Dream(reprise)故事就这样落幕了,“小男孩”出现舞台上,告诉所有的观众,正如钢琴上弹奏过的乐曲,“散拍乐”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所有参与演出的演员再度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唱出了不断滚动中的未来新希望。 这是一出极为精彩的好戏,除了有如史诗一般的剧情和演员们(尤其是饰演“母亲”的梅琳玛琪、饰演寇尔豪斯的黑人演员布莱恩史托克米契尔、饰演大德的彼得富莱曼和饰演莎拉的黑人女演员奥德拉麦唐纳等人)称职的演出之外,所有的歌曲也都十分的悦耳,在来自欧洲的作品(例如《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等等)占据百老汇舞台多年之后,真正“美国”的作品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表现,令人无比的激赏。 录音《爵士年华》这出戏的录音,目前一共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分别是1996年七月录制的精华版本(单张),以及今年一月底和二月初录制的完整版本(两张),不过国内的唱片公司只引进了后者。以参与录制的演员来说,两者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就编曲和演员的表现而言,后者或许是由于多了一年半的时间可以浸淫,感觉上效果似乎略胜一筹。这两种版本各有其优点,空闲时间不是很多的人,也许精华版比较适合,而且它把冗长的序幕予以精简,只剩下三分多钟歌唱的部分,同时大部分重要的歌曲也都已经包含在内。不过,如果你希望听到比较连贯的戏剧效果,那就得选择完整版本了。另外,完整版还多加了一段特别录制、由多伦多音乐家协会84位会员组成的乐团担任演出的“爵士年华交响组曲”,颇值得欣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