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
释义 | 【图书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该书以文本分析为核心,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梳理,讨论了民间性审美在叙述文本中的多样化表达形式,既关注知识分子的民间立场和理念,又对民间艺术形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层次民间心理进行发掘;既关注民间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对不同作家民间意识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力图在知识分子主体文化精神、政治意识形态、民间文化等多元文化联系中,建构对民间问题的整体性认识,在文学研究实践中,促进民间批评话语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简介】王光东,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已出版专著《现代·浪漫·民间》(2001年)、《民间理念与当代情感》(2003年)、《张炜王光东对话录》(2003年)、《朴素之约》(2004年)等。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次。 【图书目录】引论 民间审美的多样化表达 第一章 “五四”时期:民间与新文学的生成——以《歌谣》周刊为例 第一节 《歌谣》概观 第二节 “歌谣”作为新文学的资源 第三节 “歌谣”与早期新文学理论的建立 第四节 “歌谣”与刘半农的文学活动 第二章 1927—1937:大众化与民间 第一节 左翼话语:大众与民间的相互指涉 第二节 《边城》:民间理想的忧伤 第三节 艾芜的民间世界建构历程 第三章 1937—1949:亲近与疏离——民间的审美悖反 第一节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及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节 原乡迷失与自我救赎 第三节 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及其价值转换 第四章 1949—1966:政治文本,民间表述 第一节 “伦理—政治”的民间化表述 第二节 政治通俗演义与十七年小说的民间传统 第三节 1957,作家海默的民间世界 第五章 新时期:民间大地的苏醒 第一节 守望大地:寻根、反思和批判 第二节 汪曾祺的民间立场、民间审美理想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六章 1990年代:民间意义的敞开及民间话语的生成——以余华为个案 附录 1990年代以来关于民间问题的主要研究论文(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