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军
释义

1949年1月,华野第1纵队整编为三野第20军。自“百万雄师过大江”后,三野的两仗对比非常鲜明,郎广战役是在国军一路溃败中完成的,淞沪战役却仍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上海的攻坚战,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很少城市攻坚的20军也投入了这场战火之中。参战的有9兵团和10兵团,以后又增调了23军和25军,这10军中,与这座大城市的关系而言,还数20军。因为20军的前身,新四军1旅、18旅、浙东游击纵队就是战斗在宁沪杭一带,新四军中的上海籍骨干,就数20军多。

20军故事

有个小故事,说来也挺感人,我不妨简单再说几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解放大军进驻大上海后,就不断有人打听当年从军的亲人。一天,陈毅亲自接待了一位母亲。让陈毅奇怪的是,这位老人同样身着黄军装,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人的儿子于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内战爆发后,为躲避国民党迫害,组织又把老人送到胶东,老人就在那里正式参了军,在被服厂工作,以后又辗转到大连,还是正连职干部。上海解放后,又专程回来寻找儿子。

陈毅对这样一位革命的老妈妈当然也充满了敬意,于是问道:“您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呢?”

“姓蔡,名群帆,38年入伍。”

陈毅听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三野所有团以上干部的名单。陈毅看着看着就乐了,20军的参谋处长不就叫蔡群帆吗?于是立即派车把这位老妈妈送到20军所驻的嘉定。蔡群帆抗美援朝时任60师参谋长,后任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

历史发展

1945年

2月,太平洋上的硫黄岛激战正酣,福雷斯特尔(以后的美海军部长)望着摺钵山上的升起的星条旗,无限感慨,留下这样一段话:“摺钵山顶升起那面旗,意味海军陆战队名垂青史五百年。”说美军征战天下,血洒五洲,首推海军陆战队,美国军中之军之强悍世上无人不知。

1950年

20军一出国门,就赶上第二次战役,对手就是陆战1师。20军1950年11月入朝到1952年9月回国,时间不算最长,但却是朝鲜战场最艰苦的两年。可以说在20集团军的战史上,这是一段极其可歌可泣的历程。据《志愿军人物录》中的记载,志愿军一级英模20军占各军之首,至少在一个层面上反映了20军在朝鲜战场的英勇表现,20军58师一等功获得者吴德保,20军的杨根思和15军的黄继光是朝鲜战场上最为“经典”的英雄。不用说,当初毛泽东是打算吃掉美军的这个王牌师,如果有制空权,如果多几门大口径火炮,如果有抵御严寒的冬装……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长津湖之战永远成了美陆战1师的恶梦。这是强者与强者的较量,当美国士兵最后爬上1081高地的时候,也不无敬意地说:“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180团2连所有官兵都冻死在阵地上。

1952年

10月,20军从朝鲜回归大本营华东军区,在山东停留一段日子后,驻防浙江。20军的前身苏浙军区的2纵.4纵,在浙江不仅打过仗,更重要的是60师整个是在浙东成长起来部队,的确是有一种回到故土的亲切。说实在话,60师(浙东游击纵队)北上前也没打过大仗,对多数人来说,大凡一支有点名声的部队,一是要有著名的将领,所谓名将,更重要有参加过几次影响重大的战役或战斗。1955年1月18日,我军出动飞机184架,大小舰艇188艘,陆军的主角就是第60师的4个加强营,即主力团178团(原浙东游击纵队的三支队)、180团2营,目标一江山岛。

60师在20军中排名老三,从部队成长资历上来看该是没什么可说的。59师是原新四军6师的18旅,而浙东纵队司令何克希就任过6师的副参谋长。但此时的60师已是今非昔比了,要说60师在20世纪末几轮大裁军中最终“胜出”(保住了番号),在我看来,这也有一江山之战的汗马功劳,一江山之战对军友们来说无人不知,从此60师名垂青史,这话不算为过。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一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著称,这一仗就倒过来了,杀鸡用了牛刀,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拿下一江山岛只是拉序幕,好戏还在后头。战史上这一仗又称大陈战役,当年在上、下大陈岛上驻有国军两万人马,一江山岛只是大陈岛的门户而已,算来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战役。(是役,对先取一江山还是先取大陈分歧不小,多数人主张先打大陈。但浙东前指司令张爱萍力主先攻一江山,这一作战方案最终得以通过。)

1955年

1月18日8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战一江山岛,捷报传来,毛泽东主席高兴地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登陆作战是成功的。”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浙东前敌指挥部司令员张爱萍不由诗兴大发,他的《沁园春??一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是这样写的: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掣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张爱萍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一仗被称为小诺曼底登陆,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慎在初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更重要的是,美国和老蒋鉴订的《共同防御条约》墨迹未干,中国人民有必要在这个时候给以有力的当头棒喝。直到战役发起的前一天,总参还来电话,建议战役推迟。张爱萍反复考虑,觉得还是要按原计划进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要领军令状的。

红旗插上一江山岛不过两个个小时,第二天肃清残敌,彻底结束战斗。一举拿下一江山,虽然是意料中的事,但这一仗付出代价之高,在军中也有非议,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打赢了麻将输了钱”,伤亡超过了敌军(1.3:1),其中阵亡393人。从战史上来看,淮海战役66天,陈再道的2纵,也就是以后的第10军,也就阵亡438人。61师在舟山登步岛碰了钉子,被国军吹得神呼其神,阵亡也大致是这个数。以此推论,1师在老山作战半年,阵亡三百余人,所以说这一仗是激烈不如说是惨烈了。总结起来,要说的问题很多,除有三军协同,战术指挥等等之外,国军难得一见的“牺牲精神”也是重要原因吧。一江山之战,毙敌500多,俘敌亦500多,差不多是非死即伤了。一江山守军司令王生明是蒋经国钦点的胡宗南爱将,最后引爆手榴弹,算是真正做到了士为知已者而死。台湾高雄曾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生明路”。

虽然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但我始终觉得只有“脚踏实地”才算是到手的胜利。所以参加一江山之战的20军第60师表现最终决定成败。过去常说“共军”用“人海“战术,这一回让国军长见识的还有“火海”,这一仗60师的喷火兵大发神威。也许是我的少见多怪,当年陆军师一级喷火连的编制恐怕不多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20军军部有防化连,因在文革中被江青当作大棒使,而名噪一时。我以为喷火装备多列装防化部队中。)陆军第60师也就是今天的摩步第60旅。

1996年

秋,中国东南的福建沿海电闪雷鸣,杀声阵阵,陆海空三军轮番上阵,各抡重锤,多年深藏不露的二炮也频频发威。台岛一时风雨飘摇,风声鹤唳,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心神不宁的山姆大叔,匆忙放出两条航母,以探虚实。按时下的一些说法,当时我有夺取澎湖意图,从而一举打断李登辉台独的脊梁骨。

由于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内奸,这一计划得以搁浅,时过境迁,真像如何已不再重要,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陆海空三军协同登陆演习,我第1集团军、第31集团军、第42集团军当仁不让一马当先,拿出18般武艺。但说动真格三军联合作战,还数陆军第20集团军。

评价

战争年代提起华野一纵(20军),都说该部善野战,有朝气。善野战不再说了,有朝气,从一个意义上说,也就是思想活跃,不甘人后,这也许军中多文化人有关。由于地域的原因,这支部队历来善待文化人,中国许多有名望的作家都在这支部队从过军,鲁迅先生的弟子的老作家黄源、家喻户晓《百合花》的作者茹志娟、还有著名作家邓有梅,当年都随华野1纵转战过。前些年,济南军区政治部有个创作员叫张廷竹,据说是在火车上被20集团军一位“伯乐”相中,特招入伍。张当时可能已近而立之年,对当兵来说是“半路出家”了。

不甘人后,换句话也可以说敢于冒尖,这在今天是很符合时代精神的。由于政治斗争的尖锐与复杂,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20军走了一段弯路。责任首先应该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来承担,有网友痛斥是两个“外人”把一支好部队带上歧路。南萍,山东长山人,来自35军;熊应堂,湖北红安人,来自25军。两人军阶同为少将,但熊是五五年授予的少将,所谓八百开国少将。文革时期一个新闻片有这样的镜头,毛泽东在接见军队代表时,把许世友拉到另一个军人的身旁,这个军人就是20军军长熊应堂。熊1928年当的兵,就资格而言和多数上将也不相上下了。曾任华野7纵19师师长(23集团军68师),三野25军副军长。毛泽东知道许、熊不和,故作此举,希望来个“将帅和”。但许、熊终没能走到一块。在政治漩涡中没能把稳舵,政治委员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一支部队和上级和友军长期协调不好,很犯兵家大忌。树挪死,人挪活。但千军万马调防不是儿戏,但在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年,还是下了调防决心。

20军重返战地,转眼30年了,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我以前说过,河南驻有第四野战军的两个“大腕”级的军,54军大名鼎鼎,但在我想来,54军再有名声还能大得过43军?最终的结果现在是明了的,20军番号保住了,今天看来,这个番号有更大意义,当年粟大将最得心应手的劲旅,一、四、六纵,也只是20集团军“硕果仅存”了。

百万大裁军后,由于陆军的合成,20集团军也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坦克11师的编入,128师的“加盟”,20集团军的实力可以说空前。但新的历史条件下,“百军之杰”也在“与时俱进”中,有人说,20集团军是“最轻”的集团军之一,标准的五旅的编制,2万来人与集团军帽子名不符实。这顶帽子不要也罢,但好在当年“兄弟”都在军中,58师整编为机步旅,据说是中国陆军第一个装备轮式装甲车的机械化步兵旅,机械化装备早于大红的127师,足见军方对该师的重视。摩步第60旅一营是原59师的175团,即很有名声“沙家浜”团,可以说60旅是两师主力合编而成。从这个角度说,真是“打虎还靠亲兄弟”,几十年过去了,能抱成团的,也是屈指可数了。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58师领命出征,只是姗姗来迟,赶了个后马梢,58师纵是“高手”,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今天,陆军第20集团军虎卧中原,雄视八方,枕戈待旦,重任在肩。他年若有战事,极有可能与第1集团军并驾齐驱,同为操戈之前锋,龙腾虎跃,奋勇争先,谁执牛耳,也未可知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