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 |
释义 | 本书将冯友兰的“三史”“六书”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解读,同时吸纳了近20年来学术界研究冯学的相关成果,揉已以意,另辟蹊径,别有生面,以作者自己独有的行文风格,点出了冯友兰先生是在中国哲学自宋明以来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创新人物,前承往学,后开来者,冯友兰先生可超不可越,他的哲学体系是一座当然的里程碑。 书名:解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的发展 作者:刘长城 定价:40.00 元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开本:16 作者简介河南省唐河县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农民出身,学过中医,当过中学教师,当过行政干部。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第六期法律进修班学习过法律,长期从事法学基础理论、刑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等必学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岱年研究会理事,中国冯友兰研究会南阳分会秘书长。著作:《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百家》(合著),《传统文化时述》,《青山之路》(再版时名为《荆楚奇才——曹青山》),《中原骄子——孟忠焕》,《世纪哲人冯友兰》。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序 自序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本是“外来户” 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四、中西哲学各具特色 五、为什么是春秋战国时代 第二讲“照着讲”与“接着讲” 一、首先应当“照着讲” 二、怎样“照着讲” 三、冯先生的“接着讲” 四、“接着讲”的得与失 五、余论 第三讲“三道”“十派”话人生 一、《人生哲学》题目之来历 二、《天人损益论》 三、中西比较以求同 四、一个新人生论 五、人生的无奈 第四讲以“汉”为界说“两分” 一、“中国哲学史”的由来 二、“子学”与“经学” 三、《中国哲学史》的贡献 第五讲最哲学底哲学 一、为什么是“最哲学底哲学” 二、《新理学》的方法 三、《新理学》的形上学 四、新理学的逻辑建构 第六讲新理学的施政纲领——《新事论》 一、《新事论》的写作背景 二、中国到自由之路 三、《新事论》的现实意义 第七讲人生的境界 一、从《人生哲学》到《新原人》 二、“觉解”的人生 三、心与心之理 四、境界的层次 五、“备受煎熬”的天地境界 六、“高明”“中庸”非两行 第八讲新作应需代旧刊 一、难产的《新编》 二、旧邦新命系《新编》 三、抽象继承法 四、“共殊”一线贯《新编》 五、关于《新编》的总结 第九讲“冯学”与“冯友兰现象” 一、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以看“冯学” 二、从“新理学”体系以看“冯学” 三、关于“冯友兰现象” 四、“冯友兰现象”的反思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