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济公全传 |
释义 | 济公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他的传奇经历被多次搬上荧幕。本书是济公传说的最早蓝本之一,全书共二百四十回,将从宋代即开始流传的济公传说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是济公出家以后行侠仗义的故事,而对济公的童年生活描写较少,全书的结构较为松散,但由于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济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本书和《镜花缘》,《封神演义》,《聊斋志异》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四部神鬼仙怪之书。聚天地神灵鬼魅于一书,演人间悲欢离合于一世。 关于《济公全传》1.内容简介李修缘《济公全传》主要讲述南宋朝中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但一直没有儿子。李大人不愿纳妾,于是同妻子一起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后果然灵验,喜得贵子,取名李修缘,修缘年幼时,目读十行,过目不忘,才学出众。平日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他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后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道济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他在庙内不论见哪个和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其实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的。于是有了一篇篇济公济困扶危,劝化众生的故事。本书是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经典佳作。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文字简洁通俗。小说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情节的表达都别具特色、独树一帜。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叙济公原名李修缘,系“罗汉转世”,二十七岁出家灵隐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颠,故称济颠,曾治愈宰相秦熹之子病,为秦子之替修。该书目多由济公降世、十度说起,至三探娘舅、九僧擒韩殿、西天朝佛缴法旨止。其中有淫贼华云龙盗走相府珠冠,济公三擒华云龙;金山寺八魔炼济颠,太乙真人、长眉罗汉助济公降魔;小西天盗贼狄之昭杀人移祸,狄小霞、谭宗旺错配夫妻,济公点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五云阵斗法等主要回目。 2.作者简介由王梦吉等著。以济公为主角的小说,有明代穆宗隆庆四年(1570)署名“仁和沈孟柈述”的《钱塘渔隠济顚禅师语录》一卷。《济公全传》一书,则初由清人王梦吉撰,仅三十六则。王梦吉,字长龄,号香婴居士,杭州人,约当清顺治、康熙时期在世。后有天花藏主人的《醉菩提全传》二十回、郭小亭的《评演济公传》二百四十回。此后,更有人续写至一千二百回。济公故事自南宋以来即在民间广泛流传。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志踪》即有关于济颠的记载。刻于明隆庆三年(一五六九年)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是现存讲济公故事的最早的小说。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九有《道济颠玩世装疯》一篇,陈树基将此收入《西湖拾遗》,改题为《南屏山道济装疯》。清康熙年间,王孟吉撰有《麹头陀新本济公全传》三十六则故事,所叙与《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基本相同。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吴门仁寿堂刊刻《济公传》十二卷,内容亦同与《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明末戏剧家张大复作有《醉菩提》传奇,敷衍济颠故事。《济公传》即是作者在上述以济公为题材的小说和戏剧的基础上编次而成的。它上承《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下启清中叶以后陆续出现的堪称中国章回小说篇幅最巨的正续《济公传》。 3.作品源考《济公传》《济公全传》现知有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多种刊本。其中乾隆二十四年金阊书叶堂刻本是较早的本子。二十回本《济公传》可以说是开了章回体济公小说的先河,是各种版本的济公章回小说的雏形。故特此刊印。本社以特级仿古宣纸石印,经折装装订。纸张千年不腐,墨色千年不褪。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 。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4.流传于世济公活佛济公活佛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是《济公全传》小说原本文字粗糙,故事重复,叙述拖沓,史地差错俯拾皆是,还有许多宣传因果报应的封建糟粕,可以说是清末说部中水平最低的一部小说。现经通俗小说家吴越进行彻底的改写,润饰文字,删除冗章,修正错误,去除糟粕,突出除暴安良这一积极主题,成为一部文字规范、内容健康、故事有趣、老幼皆宜的新版通俗小说。经通俗小说家吴越进行彻底的改写的《济公全传》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普救世人的济公形象,在书坛久演不衰。张泰然之后有陈胜芳、张沛然、伊胜麟、玉胜川等说演《济公全传》。陈胜芳技艺最精,人送绰号“一声雷”;伊胜麟“书道儿”老成,一时无人匹敌。清末民初擅说此书的有双厚坪及其师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双厚坪擅长当场抓哏,诙谐百出,令满堂听者大笑不止;世殴成以蔫“包袱儿”著称;李致清以摹拟济公形象见长,人称“济公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双厚坪的弟子杨云清说《济公全传》,口风老道,包袱儿独特,尤以“官人办案”、“济公斗蟋蟀”两段书最为拿手,又因有为官经历,说到忤作验尸等情节,细致入微、近情近理,使听众宛如眼见。他长于说书中的武段子,不喜从“十度”开书,多从“威震丹阳刀劈三寇”说起。民国十八年(1929),说《济公全传》的艺人开始分派,其情节于“八魔炼济颠”后,有说“小西天薰香会”的,有不说的。说者,则从“柳端误入开水锅”起岔,进入短打一类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刘继业及其弟子段兴云说《济公传》颇享盛名。刘继业曾得秘本,能说前后套《济公全传》,他长于渲染济公法力,语言幽默风趣,形象滑稽,使“包袱儿”余味无穷,人称“喷饭哏”;段兴云有其师之风,善于摹拟人物形象,边说边学,抬手动脚令人发笑,他曾在电台播讲《济公全传》,很受欢迎。同期,有马华鑫在天桥说《济公全传》,也小有名气。 5.流传版本《济公全传》连环画本《醉菩提全传》这一版本不但流传得比较广,翻刻的同名或不同名版本也比较多。能见到的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阁古讲堂刻本(天津图书馆藏),宝仁堂刻本,改名《新镌济颠大师玩世奇迹》(大连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文堂刻本《醉菩提全传》四卷二十回,署“天花藏主人编次”(伦敦英国博物院藏),文聚堂刻本四卷(北京图书馆藏),同文堂刻本(北京图书馆藏);同治十年(1871)务本堂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四年(1878)京都聚珍堂木活字排印本,改名《济公传》(天津图书馆藏);光绪六年(1880)北京老二酉堂重刻本,改名《济公全传》,题“西湖墨浪子偶拈”(北京图书馆藏,又:日本《舶载书目》中录有此书目,题“西湖墨浪子偶拈”,由天花藏主人作序,估计当是同一种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金陵城北科巷荫余善堂重刻本,书名《醉菩提》,副题《绘图度世金绳》,有图三十页(北京图书馆藏)。与此书内容相同的,还有大连图书馆藏宝仁堂刻《新镌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不分卷,署“天花藏主人编次”,卷首有桃花庵主人序(桃花庵主人,姓名不详,仅知其字为“醒斋”,居苏州桃花坞),光绪二十年(1894)石印本,改名《皆大欢喜》等。此外,还有西湖墨浪子《西湖佳话》中的《南屏醉迹》,与《醉菩提全传》仅是文字繁简不同,内容无多大差别,当是一种简写本或初稿本。另一种《醉菩提全传》,题张大复作,当是根据《醉菩提全传》敷演而成的,时间则在道光之后。 6.铁佛寺考开化县《济公全传》,有写着“开化县北门外,铁佛寺”等字句,文中写道:“这座庙有三座山门,门口有两根旗杆,正山门有一块匾,上写‘款建护国铁佛寺’,庙后有座烟云塔,雨后塔底砖缝冒出烟来,缕缕青烟绕塔而起,犹如祥云,久而不散,成为佛寺一大奇观。寺内恶僧姜天瑞,为贪图钱财,与蟒精勾结,在河里、井里喷洒毒气,全县所属800多个村庄,乡民大多得臌症、肢症、脸症。恶僧妖道就伪装铁佛开口讲话,要中毒的百姓上山求佛,化一两银子,保一家平安。为惩治恶僧妖道,济公来到铁佛寺,与蟒妖斗法,怒打铁佛,斩掉蟒精,烧死恶僧,为民除害……”文章约有3.2万多字,叙述了故事始末,其中19处提及“开化县”县名,28处点到“铁佛寺”,23处讲到开化县境内的“古天(田)山”、“凌霄观”、“刘家庄”。《济公全传》虽属神魔小说,故事情节充满神话色彩,但书中写的“开化县城北铁佛寺”也并非空穴来风,有以下几点还是值得探讨的:一是济公从龙游来,然后去常山,把开化置于两县之间的浙江西端、钱塘江南源,从地理位置上可说此开化并非彼开化,而且县城北古时确是个道教、佛教聚结的地方。二是把开化旧社会流行的三大地方病血吸虫、大脚病、天花勾画出来,这具有相对的历史性和真实性。三是“济公斗法金眼佛”、“铁佛寺济禅师救人”等多番恶战中涉及的地点、地形、地貌均是开化至今还沿用的山名、寺名,可见并非完全是滥编胡造。 四是作者在文章中把丛山叠岭、沟壑溪流、奇岩危石、茂林秀竹、清风浓雾及宝塔寺院、住宅房舍等景物,贯穿于每个情节中,既展示出深山僻野的古朴风貌,又说明小说作者对开化县十分熟悉,甚至有可能来过开化县。五是文章大书特书“开化铁佛寺”的同时,还提到宁波、慈溪的铁佛寺及天台山、三清山、金山寺等佛教圣地,可见开化铁佛寺在当时也有同样的名望。至于《开化县志》中没有文字记载,这从史学观点分析,当时正处宋元鼎革,社会动荡,不仅许多寺庙祠堂被毁,就连明代以后的地方志也尽毁于战火,而开化县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才有第一部县志。 开化铁佛寺尽管目前未发现有权威性的文史资料记载,但《济公全传》中的“开化铁佛寺”,可说在中国民间、东南亚甚至世界的一些国家已广为流传。 7.小说目录第 一 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第 二 回 董士宏葬亲卖女 活罗汉解救好人 第 三 回 施禅机赵宅治病 说佛法暗中救人 第 四 回 扛韦驮周宅捉妖 病服神怒打老道 第 五 回 周员外花园见妖 三清观邀请老道 第 六 回 周望廉细说见妖事 刘泰真捉妖被妖捉 第 七 回 见佳人痴呆起淫心 想美丽花园遇妖女 第 八 回 练法术戏耍刘泰真 李国元失去天师符 第 九 回 赵文会西湖访济公 醉禅师西湖盗灵符 第 十 回 赵斌夜探阁天楼 英雄仗义救公子 第十一回 兄弟相认各诉前情 主仆逃难暂寄李宅 第十二回 济公善度韩殿元 寒士舍子遇圣僧 第十三回 广惠僧狂言惹祸 济禅师妙法惊人 第十四回 济公游戏耍广惠 郑雄为母求圣僧 第十五回 狗度董平改恶为善 荤酒回庙耍笑众僧 第十六回 济公庙内卖狗肉 万善同归修碑楼 第十七回 假相谕拆毁大碑楼 显神通怒打恶都管 第十八回 兵围灵隐锁拿疯僧 戏耍班头醉入相府 第十九回 秦相梦中见鬼神 济公夜来施佛法 第二十回 赵斌夜探秦相府 王兴无故受严刑 第二十一回 遭速报得长大头瓮 荐圣僧秦相请济公 第二十二回 施妙法鬼入闹秦宅 治奇病济公戏首相 第二十三回 找妙药耍笑众家丁 联佳句才惊秦丞相 第二十四回 认替僧荣归灵隐寺 醉禅师初入勾栏院 第二十五回 尹春香烟花遇圣僧 赵文会见诗施恻隐 第二十六回 救难女送归清净庵 高国泰家贫投故旧 第二十七回 寄柬留诗别妻访友 拜请济公占卦寻夫 第二十八回 苏北山派人找寒士 高国泰急难遇故知 第二十九回 故友相逢知恩报德 小人挟仇以德报怨 第三十回 余杭县清官逢奇案 殷家渡济公捉贼人 第三十一回 拿贼人完结奇案 施邪术妙兴定计 第三十二回 云兰镇恶道兴妖 梁万苍善人遇害 第三十三回 设阴谋恶化梁百万 发慈悲戏耍张妙兴 第三十四回 施妙法恶道害人 显神通济公斗法 第三十五回 烧妖道义收陈亮 访济公路见不平 第三十六回 逛西湖酒楼听闲话 气不平夤夜入苏宅 第三十七回 听奸言苏福生祸心 见济公皂白得分明 第三十八回 苏北山酒馆逢韩老 济禅师床底会英雄 第三十九回 圣手猿初入灵隐寺 济老老被请上昆山 第四十回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第四十一回 昆山县巧逢奇巧案 赵玉贞守节被人欺 第四十二回 贞节妇含冤寻县主 济禅师耍笑捉贼徒 第四十三回 巧取供审清前案 赵凤鸣款留圣僧 第四十四回 诱汤二县衙完案 两公差拜请济公 第四十五回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 第四十六回 贺守正花群雄结拜 逛临安城巧遇王通 第四十七回 遇节妇淫贼采花 泰山楼复伤人命 第四十八回 赵太守奉命捉贼 昆山县迎请济公 第四十九回 秦相府太守审贼 如意巷刺客捉拿 第五十回 捉贼人班头各奋勇 办海捕济公出都门 第五十一回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第五十二回 美髯公拜请济公 会英楼巧遇贼寇 第五十三回 绿林贼偏遇路劫 设奸谋画虎不成 第五十四回 显神通戏耍雷鸣 舍妙药义救王忠 第五十五回 天兴店施法见贼人 小镇店吃酒遇故旧 第五十六回 郑雄途中见济公 王贵林内劫孤客 第五十七回 避难巧救遇难人 雷陈误入黑贼店 第五十八回 董家店双杰被害 济禅师报应贼人 第五十九回 济公火烧董家店 雷陈送信找云龙 第六十回 众匪棍练艺请英雄 登山豹赌气邀拜兄 第六十一回 托义弟英雄离故土 见嫂嫂李平生疑心 第六十二回 暗访察路遇乾坤鼠 得私信雷陈遇盟兄 第六十三回 四英雄马宅谈心 济掸师酒馆治病 第六十四回 李平为友请济公 马静捉奸毗卢寺 第六十五回 律令鬼王宅捉妖 醉禅师古寺治狐 第六十六回 卧虎桥淫贼杀和尚 庆丰屯济公救文生 第六十七回 二班头饥饿寻和尚 两豪杰酒馆求济公 第六十八回 看字柬寻访赵家楼 见孝妇英雄施恻隐 第六十九回 钱心胜黑夜偷银两 圣手猿暗探赵家第 七十回 见美丽淫贼邀知己 遇故旧三人同采花楼 第七十一回 奉师命趋吉避凶 华云龙镖伤三友 第七十二回 镇八方赌气找张荣 乾坤鼠毒镖打杨明 第七十三回 大柳林济公惊淫贼 小酒馆班头见圣僧 第七十四回 施佛法戏耍豪杰 杨雷陈又遇淫贼 第七十五回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第七十六回 蓬莱观四英雄谈心 密松林猛豪杰受骗 第七十七回 德兴店班头见凶僧 蓬莱观济公找淫贼 第七十八回 丢公文柴杜被捉 说假话圣僧投案 第七十九回 龙游县日办三案 二龙居耍笑凶徒 第八十回 听闲言一怒打和尚 验尸厂凶犯吐实情 第八十一回 看字柬心服圣僧 追尸身路遇班头 第八十二回 济公饭馆打贼人 徐沛旅店遇故友 第八十三回 小神飞夜刺开风鬼 济禅师耍笑捉飞贼 第八十四回 陈玄亮捉妖铁佛寺 马玄通路遇济禅师 第八十五回 显神通捉拿盗贼 施妙法法斗铁佛 第八十六回 华清风古天山见妖 金眼佛一怒杀和尚 第八十七回 济公法斗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第八十八回 施佛法暗渡华云龙 见美色淫贼生邪念 第八十九回 遇张荣二人谈心事 买铁镖淫贼见公差 第九十回 蓬头鬼劫径遇英雄 华云龙逃难逢故旧 第九十一回 五英雄送友古天山 恶妖道自炼阴风剑 第九十二回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第九十三回 古天山华清风炼剑 铁佛寺济禅师救人 第九十四回 僧道斗法凌霄观 弟兄送信马家湖 第九十五回 三英雄避雨金家庄 猛豪杰正气惊妖女 第九十六回 奉师命投信马家湖 赛专诸见字防盗贼 第九十七回 杨明助友战群贼 恽飞智捉镇八方 第九十八回 董士元欺心求圣僧 孔烈女被逼投古井 第九十九回 常山县周罗拿贼犯 马家湖济公救杨明 第一百回 济公火烧孟清元 贼道智激灵猿化 第一百零一回 施佛法智捉蓬头鬼 仗妖术炼剑害妇人 第一百零二回 杨雷陈仗义杀妖道 十里庄雷击华清风 第一百零三回 雷明夜探孙家堡 陈亮细问妇人供 第一百零四回 孙二虎喊冤告雷陈 常山县义士闹公堂 第一百零五回 论是非砸毁空心秤 讲因果善度赵德芳 第一百零六回 找医生鸣冤常山县 断奇案烈妇遇救星 第一百零七回 雷明陈亮双失盗 踏雪无痕访贼人 第一百零八回 三豪杰偷探吴家堡 恶太岁贪色设奸谋 第一百零九回 五里碑医治小昆仑 曲州府巧遇金翅雕 第一百一十回 鹞子眼杀人头送礼 张太守派班头拿人 第一百十一回 知府定计拜贼人 济公巧捉华云龙 第一百十二回 众百姓公告田国本 二绿林行刺济禅师 第一百十三回 济公法斗神童子 罗汉制服沈妙亮 第一百十四回 郑玄修酒馆逢和尚沈妙亮听歌识圣僧 第一百十五回 金毛海马闹差船 济公善救冯元庆 第一百十六回 赵太守明断奇巧案 济禅师开棺验双尸 第一百十七回 奉堂谕监斩华云龙 听凶信二鬼闹法场 第一百十八回 提首级寻找杨明 见魔怪二人遇害 第一百十九回 报弟仇灵隐访济公 搬运法移钱济孝妇 第一百二十回 双义楼匪棍讹人 借还魂戏耍老道 第一白二十一回 善心人终得善报 奸险辈欺人被欺 第一百二十二回 周员外派人请圣僧 胡秀章诉说家乡事 第一百二十三回 请济公捉妖白水湖 小月屯罗汉施妙法 第一百二十四回 奉父谕主仆离故土 表兄弟对面不相识 第一百二十五回 捡人头主仆遭官司 救表兄梦中见县主 第一百二十六回 奉堂谕捉拿段山峰 邀朋友定计庆丰楼 第一百二十七回 施妙法游戏助义士 谈心事冷语惊贼人 第一百二十八回 众官人奋勇捉贼 李文龙无故中计 第一百二十九回 见字柬立志休妻 济禅师善救烈妇 第一百三十回 知县公堂问口供 济公巧断垂金扇 第一百三十一回 吐实情马氏拉卞虎 定妙计佛法捉贼人 第一百三十二回 送圣僧捉妖白水湖 假济公投刺绍兴府 第一百三十三回 真假僧会面马神庙 邀道友携宝报前仇 第一百三十四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第一百三十五回 济公请雷诛妖怪 飞龙诚心拜圣僧 第一百三十六回 知府衙悟禅施妙法 曹娥江雷陈赶贼船 第一百三十七回 小江口主仆遇故旧 恶奴才勾贼害主人 第一百三十八回 救众人悟禅烧贼寇 二义士误入八卦山 第一百三十九回 八卦山雷陈逢妖道 三清观张董设奸谋 第一百四十回 张士芳奸心诓八字 董太清妖术设魂瓶 第一百四十一回 众家人忠心护主 孙道全奉命救人 第一百四十二回 二妖道贪财施邪术 两豪杰设计盗魂瓶 第一百四十三回 雷鸣智杀张太素 悟禅气吹董太清 第一百四十四回 老仙翁一怒捉悟禅 二义士夜探天台山 第一百四十五回 永宁村法救王安士 韩家院捉拿章香娘 第一百四十六回 孙道全捉妖遇害 济禅师拉船报恩 第一百四十七回 济公施法治妖妇 罗汉回家探姻亲 第一百四十八回 探娘舅济公归故里 点奇梦圣僧善度人 第一百四十九回 妖妇现形唤醒文美 真人赠药救好修缘 第一百五十回 买毒药暗害表弟 点恶梦难度迷人 第一百五十一回 到地府见罪人恶心不改 遇妖怪起淫心丧命倾生 第一百五十二回 修缘公子朝宝悦 知觉罗汉会昆仑 第一百五十三回 玉面狐上清宫访道 济禅师天台山会仙 第一百五十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第一百五十五回 送书信良言劝娘舅回灵隐广亮请圣僧 第一百五十六回 验桥口捉拿贼和尚 见县主重修万缘桥 第一百五十七回 施佛法善度王太和 因家贫经营离故土 第一百五十八回 李涵龄神相度群迷 王太和财色不迷性 第一百五十九回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第一百六十回 梁兴郎千金看隐诗 济禅师佛法指孝子 第一百六十一回 逛西湖恶霸遇妖风 看偈语私访白鱼寺 第一百六十二回 孙道全惊走妖和尚 周得山穷困被人欺 第一百六十三回 廖廷贵倚势欺人 陈声远助拳惹气 第一百六十四回 为朋友怒找麻面虎 邀师父大闹万珍楼 第一百六十五回 孙泰来忍气邀知己 猛英雄错打法元僧 第一百六十六回 愣牛盖穷途卖艺 病符神无故被摔 第一百六十七回 铁天王感义找牛盖 黑面熊含冤见刑廷 第一百六十八回 见美丽恶人定奸计 陆炳文献媚害良民 第一百六十九回 王胜仙见色起淫心 陆虞侯嘱盗施奸计 第一百七十回 中奸计误入合欢楼 闻凶信寻师灵隐寺 第一百七十一回 遇故友巧得真消息 见义弟述说被害事 第一百七十二回 合欢楼姐弟同受困 凤山街师徒定奇谋 第一百七十三回 改形象暗救贞节妇 施佛法火烧合欢楼 第一百七十四回 见刑廷法术惊奸党 请济公神方买良心 第一百七十五回 秉良心公堂释好汉 访故友夫妻得团圆 第一百七十六回 陆刑廷下令捉强盗 美髯公闻信挡官兵 第一百七十七回 佛法点化救英雄 途中逃难逢山寇 第一百七十八回 翠云峰英雄落草 陆刑廷献媚欺人 第一百七十九回 梅成玉急中见表兄 点白犬耍笑惊奸党 第一百八十回 娶美人白狗闹洞房 丢官职狭路逢山寇 第一百八十一回 醉禅师书写忠义祠 假道姑拍花盗婴胎 第一百八十二回 吴氏遇害奉谕捉贼 济公耍笑审问崔玉 第一百八十三回 因奇案济公请神 见大鬼雷陈问盗 第一百八十四回 王三虎泄机大悲院 愣雷鸣智捉铁面佛 第一百八十五回 解强盗同至常州府 为故友涉险入贼巢 第一百八十六回 逢贼党述说慈云观 入虎穴有意找盟兄 第一百八十七回 刘妙通有心救好汉 济长老写信邀英雄 第一百八十八回 四雄奉命探长江 妖道施法捉侠义 第一百八十九回 邵华风升殿问豪杰 小悟禅一怒找妖人 第一百九十回 悟禅僧施法救四雄 赤发道法宝捉和尚 第一百九十一回 鲁修真涉险入慈云 坎离道施智放悟禅 第一百九十二回 黄天化行刺被捉 顾国章调兵剿寇 第一百九十三回 雷陈奋勇杀水寇 妖道施法战官兵 第一百九十四回 激筒兵扬威破邪术 济长老涉险捉贼人 第一百九十五回 济公兵困慈云观 妖道率众渡长江 第一百九十六回 五里碑雷陈逢妖道 慈云观济公救难民 第一百九十七回 赵家庄英雄见怪事 七星观罗汉捉妖人 第一百九十八回 戴家堡妖魔作怪 八蜡庙道士捉妖 第一百九十九回 试法宝误装道童 显金光道缘认师 第二 百回 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第二百零一回 马兆熊怒杀高珍 邵华风常州劫牢 第二百零二回 斩大盗济禅师护决 为找镖追云燕斗贼 第二百零三回 陆阳山济公斗法洪 施法宝罗汉诈装死 第二百零四回 显神通惊走邵华风 斗金风金光服僧道 第二百零五回 收悟缘派捉邵华风 遇兰弟诉说被害事 第二百零六回 众妖道聚会藏珍坞 神术士魔法胜金风 第二百零七回 飞天鬼误入万花山 石成瑞招赘人魔女 第二百零八回 想故乡夫妻谈肺腑 点妙法戏耍同床人 第二百零九回 说韩棋释放悟缘僧 斗济公暗施阴魂绦 第二百一十回 八卦炉佛法炼韩祺 庆生辰佳人逢匪棍 第二百十一回 皮绪昌助逆子行凶 陈广泰丹阳县遇害 第二百十二回 闻凶信雷陈找恶霸 买大盗陷害二英雄 第二百十三回 记前仇贼人咬雷陈 审口供豪杰受官刑 第二百十四回 济禅师丹阳救雷陈 海潮县僧道见县主 第二百十五回 捉妖怪法宝成奇功 辨曲直济公救徒弟 第二百十六回 捉法雷细讯从前事 斩贼人雷陈谢济公 第二百十七回 遇王道济公施恻隐 治哑巴圣僧结善缘 第二百十八回 邵华风逃归万花山 邓连芳为友找济公 第二百十九回 蟠桃岭绿袍僧斗法 脱身计邓连芳吃惊 第二百二十回 悟禅大闹万花山 八魔捉拿飞龙僧 第二百二十一回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第二百二十二回 金山寺永寿施妖法 小昆仑赌气找济公 第二百二十三回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 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第二百二十四回 归灵隐师徒会面 四英雄无故遭屈 第二百二十五回 辨曲直忠良施侧隐 派镖丁私访被害情 第二百二十六回 因访案误入藏珍寺 识奸计冒险捉群贼 第二百二十七回 月明月朗施妖法 济公班头捉凶贼 第二百二十八回 勾栏院耍笑捉贼寇 太守衙二贼供实情 第二百二十九回 请圣僧捕贼藏珍寺 完巨案暗救四门生 第二百三十回 元空僧功满归莲径 印铁牛行贿入灵隐 第二百三十一回 说灯谜戏耍宗印 圣罗汉驾离灵隐 第二百三十二回 二贼人错杀郑虎 济长老治井化缘 第二百三十三回 钦赐字诏旨加封 会群魔初到金山 第二百三十四回 因讲和仙翁斗八魔 六合童子炸碎葫芦 第二百三十五回 群魔怒摆金光阵 道缘偷盗斩魔剑 第二百三十六回 神童子身逢魔火劫 请佛仙杵剑镇群魔 第二百三十七回 收八魔符咒封洞口 办善会福善集金山 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太岁淫心贪欢报 独角蛟夜探葵花庄 第二百三十九回 因救千金被赃获 为吓贼人装鬼神 第二百四十回 雷陈奉命救良善 济公功满归静慈 济公全传中的部分诗词、对联、赞和歌以及俗语诗 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争先径路机关恶,退后诚言滋味长。 爽口物多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 脸不洗,头不剃,醉眼乜斜睁又闭。若痴若傻若颠狂,到处诙谐好耍戏。 破憎衣,不趁体,上下窟窿钱串记,丝绦七断与八结,大小咯哒接又续。 破憎鞋,只剩底,精光两腿双胫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遥。 经不谈,禅不理,吃酒开荤好诙戏,警愚功善度群迷,专管人间不平气。 凡引星星之火,勾出离部无情,随风照耀显威能,烈焰腾空势猛。 只听忽忽声响,冲霄密布烟升,满天遍地赤通红,画阁雕梁无影。 凤翅金盔耀目,连环锁甲飞光,手中铁杵硬如钢,面似观音模样。 足登战靴墨绿,周身绣带飘扬,佛前护法大神王,魔怪闻知胆伤。 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口称臣是酒中仙。 玄中妙,妙中玄,三清教下有真传。也非圣,也非仙,长在洞中苦修炼,口服金丹原神现,方显三清真有传。 但只见头上乌云,巧挽盘髻,髻心横插白玉簪,簪押云鬓飞彩凤,凤头鞋趁百子衫,衫衲半吞描花腕,腕带川镯是发蓝,蓝缎宫裙捏百裥,裥下微露小金莲,莲花裤腿鸳鸯带,带佩香珠颜色鲜,鲜艳秋波芙蓉面,面似桃花柳眉弯,弯弯柳眉趁杏眼,眼含秋水鼻悬胆,胆垂一点樱桃口,口内银牙细嘴含,含情不露多姣女,女中国色,好似九天仙女临凡。 歌 走走走,游游游,无是无非度春秋。今日方知出家好,始悔当年作马牛。想恩爱,俱是梦幻。说妻子,均是魔头。怎如我赤手单瓢,怎如我过府穿州,怎如我潇潇洒洒,怎如我荡荡悠悠,终日快活无人管,也没烦恼也没忧,烂麻鞋踏平川,破衲头赛缎绸。我也会唱也会歌,我也会刚也会柔。身外别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髑髅。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侯。有朝困倦打一盹,醒来世事一笔勾。 自古当年笑五侯,含花逞锦最风流,如今声势归何处?孤家斜阳漫对愁。 嗟我儿辈且修修,世事如同水上鸥,因循迷途归愿路,打破迷关一笔勾。 谁能谁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要不顺,能者也不能,众公不信细叮咛。看那众富翁,骑骡押马身受荣,再看那贫军寒民与百姓,无吃无穿受困穷,皆困前生造定 孤衾独拥,睡熟转浓,梦见登科第,圣恩优宠,官居极品,父母褒封,衣锦归故里,拜友祭祖因茔。一虚忙惊醒,依然敝帐枕樵童。只听窗外寒虫叫,原来残蝉唱古松。世人忙碌碌,都在一梦中。也梦为寒士,也梦做庄农,也梦陶朱富,也梦范丹穷,也梦文章显达,也梦商贾经营,也梦位登台鼎,也梦执掌元戎。离合与悲欢,寿夭共穷通。仔细从头看,都在一梦中。方知父母与妻子,儿孙合弟兄,俱是梦里来相共。纵然衣紫腰金,出拥花聪,也是南柯一梦中。 对联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迁返逍遥 俗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不为利,谁肯早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荐卜不荐医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既来之,则安之 天打雷劈五雷轰 词 只闻异香阵阵,行动百媚千娇,巧笔丹青难画描,周身上下堆俏。 身穿蓝衫称体,金叙轻拢发梢,垂金小扇手中摇,粉面香腮带笑。 赞 无影又无踪,卷杨花,西复东,飘蓬叶悟空。江湖常把扁舟送,推白云过岭,过园林乱摆花枝动。吼青松,穿帘入户银烛影摇红。 活佛济公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台山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另有相关评书,电影,电视剧等。 1.源考人间活佛济公——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 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薰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 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 济公性狂而疏、介而洁,不同凡响。有与他同时代的诗僧居简及其诗文选集《北涧集》为其作证。居简是济公的师侄,在游览赤城山时把山上的一块摩崖称作“书记岩”。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他还具有民间游侠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2.家族永宁村在古城北门外,济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济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称得上是天台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现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属于这个家族所有,至今人们还称作“李家垟”。发源于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时济公看水碓舂米、捕鱼游泳玩耍的好去处。石墙头边上有“陇西园”,古时这里是济公李氏的私家庄园。抗战时在此处还设立过“忠烈祠”。 3.祖居济公李府祖居随着岁月冲刷,沧桑变迁,最后湮没沦圮。历代故乡民众敬仰济公,感戴其德泽,屡于遗址修建济公佛院、济公亭、石墙桥等纪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圣迹,显彰济公圣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台县人民政府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济公文化,让济公精神千秋永传,决定在石墙头复建济公故居,让云游四方的济公在故乡有一个真正的“老家”。修复后的济公故居,向世人展现了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浙东地方建筑风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轴画卷。 济公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景区由永宁村口双牌楼与观霞阁、济公李氏祖居和陇西园三大部分组成,宅第街坊与楼台亭阁水榭园林荟萃一体,内聚佛国之灵气,外撷仙山之精华。中国话剧院著名演员“活济公”游本昌先生在专程回天台“老家”探望故居时说:“济公故居修复得好! 4.少年济公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法号道济,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书记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