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性牙痛 |
释义 | 急性牙痛是牙痛的一种。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而言。现代医学中,牙齿及牙周组织各种急性病变所致的牙痛可按本证辨治。 概述牙痛,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 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历代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节主要讨论病起突然,疼痛剧烈的急性牙痛。 牙痛是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及冠周炎等引起一个共同症状。当急性发作时,疼痛十分剧烈。其中,急性牙髓炎表现为间歇性的阵痛,夜间加重,病人不能明确指出患牙;急性根尖周围炎则为持续性疼痛,患牙的位置病人不能正确指出;急性冠周炎有明显的牙龈红肿。 针灸治疗牙痛,现代有大量报道,是针灸主要适应症之一。早在1937年就有针灸治疗本病症的资料[1]。多种剌灸之法都有应用,诸如:体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激光穴位照射,乃至指针、全息针等。对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的牙痛均有止痛效果。但是究竟以哪一种最为显著,曾有人作过观察分析,发现针后止痛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急性根尖周围炎,急性冠周炎次之,急性牙髓炎较差[2]。在取穴上,除了对传统效穴发掘外,还发现了一些奇穴止牙痛效果明显。针刺止痛效果还与得气效应有关,有人观察到,针刺四肢穴如能刺发激发针感上达头面者疗效较佳,不敏感者止痛效果较差,因此认为如在针刺过程中控制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强化循经感传的程度将有助于提高镇痛作用[3]。当然 ,以上种种 ,都有有待更多更深入的工作来进一步肯定。就所集二千余例统计,针刺止痛的有效率平均在80%左右。 针灸治疗牙痛,主要目的在于镇痛,故一旦疼痛缓解,即应积极治疗病因。 病因病机急性牙病,多因风火邪毒侵及牙体或牙龈,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亦有恣酒嗜辛,肠胃积热,郁久化火,火毒循胃经上攻于齿所致。 辩证分型急性牙痛,症见牙痛剧烈,齿龈红肿。如为风火牙痛,则见发热恶寒,口渴咽干,牙痛遇冷稍减,受热增剧,脉浮数,舌红,苔白而乏津;如为胃火牙痛,牙痛更甚,齿龈可渗血溢脓,腮边红肿,焮热而痛,口渴而臭,便秘尿黄,脉洪数,舌红绛,苔黄而燥。 治疗概况1. 治则:泄风热,泻胃火。 2. 处方:颊车、下关、合谷;风火加太阳,胃火加内庭。 3. 方义:因手足阳明之络均入于齿,牙痛多与风热、火毒损及阳明络脉有关,故治疗时常以阳明经穴为主。颊车、下关分别位于下齿与上齿区域,可泄病所之火毒,疏通经气;合谷属远道取穴,该穴是镇牙痛之验穴。如属风火牙痛,刺太阳以清风热;如属胃火牙痛,加胃经之荥内庭,以降胃火。 4. 治法:太阳深刺,施泻法,运针1分钟~2分钟后去针,挤去恶血。余穴均用泻法,留针至痛止或痛缓,其间须作间断运针刺激。牙痛病因复杂,针灸以镇痛为主,故止痛后尚需配合其他疗法,对部份患者宜作病因治疗。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牙齿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立愈。齿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上七壮”。 《针灸资生经·第六》:“阳谷、正营,主上牙齿痛。阳谷、液门、商阳、二间、四渎,主下牙齿痛”。 《百症赋》:“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 《神应经·鼻口门》:“牙疼: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上牙疼:人中、太渊、吕细、灸臂上起肉中,五壮。下牙疼:龙玄(在侧腕交叉脉)、承浆、合谷、腕上五寸,两筋中间,灸五壮”。 详细介绍(一)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冲阳、颊车;(2)合谷、下关。 配穴:太阳、昆仑、内庭、太冲。 2.治法 主穴为主,上牙痛针第一组,下牙痛针第二组,止痛不理想时加配配穴1~2穴。颊车、下关直刺深刺,使针感向齿根传导,太阳以45度角向齿根缓慢捻转进针,深至1.5寸~1.8寸;合谷、冲阳、内庭、针尖向上,以“气至病所”手法,促使针感往病所方向传导;昆仑穴,针尖斜向外踝前缘刺入,深3分~5分;太冲捻转进针,深约0.8~1寸。上述穴位得气或感传后,均采取捻转结合提插法运针2分钟~3分钟。捻转频率100次/分钟~140次/分钟,角度150°~180°左右,提插幅度0.5cm,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然后留针20分钟~40分钟,每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2次。 3.疗效 共治疗975例,有效率在94.1%~100%之间。其中“气至病所”者效果显著优于气不至病所者[3~6]。 (二)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手陷谷、液门、女膝。 手陷谷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后的掌骨间,二、三掌骨小头后方陷中,即握拳第2、3指间缝纹端,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女膝穴位置:足后跟部,跟骨中央。 2.治法 每次仅一穴。手陷谷取痛牙对侧,患者端坐,对侧手臂放在治疗床上,屈肘握拳,医者先用押手按压第2、3掌指关节间,找出最敏感的一点,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8~32号,1寸毫针,快速进针,针尖向腕斜刺入穴位,进针3分~5分,针刺手法用重提轻插,行捻转强刺激泻法,配合吸气时针,呼气时提针的泻的手法,,使针感传至病痛之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视疼痛程度,每日可针刺1~2次。 液门穴 一般仅取患侧,效不显时加取对侧。令患者正坐,自然握拳放于治疗桌上,在手背四、五指缝尖上方约0.5cm处,避开可见静脉,取28号1.5寸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寸~1寸左右,捻转提插以得气为度:局部酸、胀及有触电感向臂肘放射。女膝穴,直剌入3cm~6cm ,施平补平泻手法,剌后可以艾条温和灸5分钟~10分钟。上述穴位,均可先刺患侧穴,留针15分钟,如疼痛仍未显减时,加刺对侧,留针20分钟~6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稍压针孔片刻。每日1次。 3.疗效 以手陷谷穴共治疗1250例,1次治愈1050例,2次治愈126例,总治愈率94.2%。[14,17] 以液门穴共治各种牙痛病人385例,结果显效303例,有效7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9%[8]。以女膝穴治疗智齿冠周炎78例,显效5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18]。 (三) 耳针 1.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或牙痛点)、三焦。 配穴:神门、口。 2.治法 一般仅取1~2个主穴,效不明显时酌加余穴。找准压痛敏感点后,刺入反复捻转,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刺激2次~3次。 3.疗效 共治155例,平均有效率93.5%~96.7%[7,9]。 (四)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垂前、面颊、神门、屏尖。 配穴:颌、皮质下。胃火牙痛加胃、大肠;风火牙痛加内耳、枕。 2.治法 主穴取2~4穴,如效不显可酌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或绿豆贴压于痛侧耳穴,立即加以按压,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如痛不减,可加贴或改贴其他耳穴。尔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数次。隔日换贴1次,两侧耳穴交替使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3.疗效 共治69例,经用上法治疗后,基本痊愈3例(疼痛完全消失),显效56例(疼痛明显减轻),有效9例(疼痛缓解),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10,11]。 (五) 指针 1.取穴 主穴:肩井。 2.治法 患者用对侧手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按压凹陷处是穴。取患侧,用右拇指按压,逐渐加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0秒钟后放松压力,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或消失。 3.疗效 以上法共治80例,一般按压1分钟~3分钟,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2]。 (六) 刺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先找阿是穴,系痛点。可于背部第7颈椎下,第5胸椎以上,背中线旁开1寸~2寸处,找出有色泽粉红的点,直径约0.3cm。每次找2个~4个,在其中心点刺放血,每点刺1针,直刺0.3寸~0.5寸深,点刺后拔罐5分钟~10分钟。每日1次,2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30例,均在1次~2次内止痛[13]。 (七) 全息针 1.取穴 主穴:头穴、胃穴。 头穴位置:第二掌骨远心端桡侧。 胃穴位置:第二掌骨两端连线中点桡侧。 2.治法 先以指压法在第二掌骨桡侧找准穴位,以30号1寸毫针自桡侧边缘向手心剌入8分左右,反复探寻至有强烈的针感。留针45分钟,每隔10分钟~1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2次。 3.疗效 共治急性牙痛50例,均在3次内获愈[14]。 (八)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下关。 2.治法 一侧牙痛取本侧穴,双侧牙痛取双侧穴,常规皮肤消毒,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 1ml,地塞米松注射液 1ml(5 mg),此为一个穴位药量,垂直刺入患侧下关穴,感觉麻、憋、胀后,抽无回血时,缓慢注入药液,针尖偏向前上(颧髎方向),每日注射1次。 3.疗效 治疗急性牙痛30例。结果:治愈21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16]。 (九) 其他措施 1.如针灸后疼痛已止,须针对病因治疗,包括抗菌消炎,进行牙髓或根管治疗,甚至拔除患牙。 2.针刺不能有效止痛时,宜给予适量的镇痛剂,或采取开髓引流等措施。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牙疼案 张季明(张杲,明代医家)治一人患牙疼,为灸肩尖(即肩髃穴),微近骨后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即差。尝灸数人皆愈,随左右所患无不立验。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季明曰:予亲病齿痛,百方治之不效,用此法治之遂差。 (《名医类案》)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杨××,28岁,农民,1974年6月14日来诊。 病史:牙痛2天。曾用抗生素、止痛药,未愈。 检查:见右腮明显肿胀,压痛,张口见右下龈红肿,未化脓,体温38.5℃。舌红,苔黄腻,脉洪有力。 治则:疏风清热止痛。 取穴:牙痛奇穴。 牙痛奇穴位置:在右耳三焦穴区内找到一个红色点状阳性反应物,压之甚痛。 治法:用0.40mm×13mm(28号5分)毫针刺入牙痛奇穴,患者在感到甚痛之后,随即自觉有一股“凉凉”的感觉传至痛牙的牙龈。以大幅度捻转强刺激约1分钟,右耳发热变红,牙痛即止。留针12小时,嘱患者每1小时左右自行捻转针1次。若牙痛则随时捻转,12小时后,肿消痛止,告愈。 (管遵信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1]曾天治.齿病针灸术. 国医砥柱月刊,1937:(5):21 [2]耿温琦.针刺疗法对于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的止疼效果.中华口腔科杂志,1959;(3):175 [3]邓世发.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针刺研究,1982;(4):254 [4]韩长根.太冲配下关穴治疗牙痛67例.中医杂志,1989;30(8):18 [5]胡晓明.针刺治疗牙痛57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6(3):47 [6]钟起哲.针剌治疗急性牙痛149例. 针灸学报,1990;6(2):42 [7]顾天培.针刺耳部新穴“垂面”治疗牙痛125例.浙江中医杂志,1977;3(5):18 [8]申健.针刺液门治疗牙痛385例.陕西中医,1989;10(2):83 [9]周丽.耳穴三焦治牙痛30例小结.江西中医药,1989;(2):39 [10]杨惠.耳压粘贴治疗牙痛.四川中医,1989;7(6):封四 [11]许庆立.耳穴压豆治疗牙痛55例.山东医药,1982;(1):44 [12]何有水.按压肩井穴治疗牙痛.浙江中医杂志,1989;24(4):165 [13]王春义.背部点刺放血治疗牙痛30例.新中医,1990;22(12):33 [14]陈红路.第二掌骨桡侧针法治疗急性牙痛50例. 中国针灸,1997;17(10):622 [15]冯儒.手陷谷穴治疗牙痛1200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1992;(2):89 [16]邢守平等.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牙痛.中国针灸,2000;20(5):319 [17]任爱民.单刺阿是穴治疗牙痛.中国针灸,2000;20(5):319 [18]全新德等.针灸女膝穴治疗智齿冠周炎78例.中国针灸,1996;16(12):4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