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积谷山
释义

温州积谷

简介

温州积谷山位于中山公园内,面积0.92公顷,海拔38.7米。郭公山郭公山位于鹿城区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骥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

详细情况

积谷山,又名飞霞山,位于温州古城东南隅,今市区中山公园南端。积谷山为龙门列岛外缘的一个著名小岛,位松门镇东北12公里处,面积0.48 km2,最高点海拔230.9米。在龙门诸岛中,以孤悬挺拔而成为航海的重要标识 岛屿,明代又叫“直谷山”,如见于《郑和航海图》的一段针路文字称:“打水十 七八托,平中界山,见直谷山,用丁未针,二更船平石塘山。”岛南侧海域即为 积谷洋。山呈圆锥状,似谷囤,因此得名。相传东晋郭璞,奉命来温督造郡城时,深刻观察了风土民情,指着今日的“积谷”和太平岭上的“卧旗”两山说了两句预言“内有积谷,虽其不饥,外有卧旗,虽兵不凶。”虽是民间传说,可见温州自古就是安足之地。据《永嘉县志》载:晋、刘根,字君安,永嘉人,隐居积谷山洞堑中,后来道成,乘赤霞飞往天台,后人因名洞飞霞洞,名山飞霞山。又据《永嘉县志古迹志》载:南朝刘宋时温州郡守谢灵运,爱永嘉山水美于会嵇,乃建屋,凿池于积谷山下,迎其母定居于此,所以山旁至今仍有春草池、池上楼、谢村等遗迹。积谷山名胜古迹之多,为九山冠,素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据清人曾儒璋的《东山八景》诗中提及有“飞霞春晓”、“池塘春草”、“山楼夜雨”、“赤壁夕照”、“碧波秋月”、“雪岸归鸿”、“带桥残雪”、“雪亭松涛”诸景。

人文

积谷山上方下广,状如积谷之囤,远望若孤屏屹立海中。相传汉徐元直曾经 在北筑庐隐居。清光绪(1875~1908)年间,有好奇者建室数间,名曰“紫霞观”; 又在山麓建天后宫,以保佑出海渔民平安。游客登临该岛,风光确也不凡,山体 巍伟,西望龙门诸岛星罗棋布,东北与大陈岛遥相对峙,东南一览则大洋无际, 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积谷山是温州中山公园的唯一小山。公园及其四周俱为陆地,市廛繁华,街衢宽敞。加上山麓河桥,远塘花树,景色殊异。《江南靖士诗稿·登积谷山》云:“九仞峰头立敞亭,临风四眺赏春城。烟霞自带晨山色,宅陌犹凝古海声。”(摘自《载敬堂集》)

浙江积谷山

地理环境

积谷山位于浙江椒江口以南,离大陆3海里,东距大陈岛9.5海里。为龙门列岛外缘的一个著名小岛,上方下广,状如积谷之囤,远望若孤屏屹立海中。西望龙门诸岛星罗棋布,东北与大陈岛遥相对峙,东南一览则大洋无际,令人心旷神怡。积谷山山势险峻,是浙东南军事要冲。

历史事件

1953年国共积谷山岛登陆战:由第2军官战斗团(所谓军官战斗团,成员大多是降级使用的军官,连长军衔为上校,士兵也多为尉官)3营7连及1个高炮区队共120余人驻守,火炮9门。攻克此岛,不仅可以扫除近海航道的障碍,而且能使大陈海面被解放军的岛炮所控制。

1953年6月24日15时,国民党海军驱逐舰“信阳”号(一说“丹阳”号)由大陈驶往积谷山岛以东海域,炮击九洞门,遭岸炮还击后又返回大陈。16时,陆军炮兵开始对积谷山岛试射,陆军60师1个营和5个炮兵连组成的登陆部队于九洞门上船,温台巡逻艇大队的4艘护卫艇也进至九洞门。与此同时,舟山基地战舰大队“临沂”、“遵义”号两艘炮舰进至大陈东北7-8海里海域,向大陈炮击,以钳制大陈之敌。16时45分,陆军炮兵开始急速射击,17时转为破坏射击。17时20分,护卫艇队掩护登陆输送船队起航。17时50分,2中队4艇513、516号和514、515号分别抵近积谷山岛西北、西南角,炮击敌滩头阵地;1中队4艇则进至黄礁山岛(在九洞门以北,是温台巡防区的观通站,海上指挥部所在地)以东海面巡逻警戒。由于敌人岛炮大多数安装在山顶,所以护卫艇队迅速接近山脚,在岛炮的死角进行火力掩护。18时至18时30分,陆军第一梯队2个连登陆成功,艇队延伸射击,掩护陆军进攻主峰。占领主峰后,2中队4艇转向积谷山岛东北、东南海面巡逻警戒,准备打击增援之敌。

20时30分,驱逐舰“信阳”号等3艘敌舰抵积谷山东北海面进行炮击,514、515艇乘敌舰队接近到2000米时,突然从夜幕中冲出进行炮击;敌舰当即转向东北,又遭513、516艇炮击;敌舰又转向东南,再遭514、515艇炮击,只得驶往积谷山正东10几海里以外,进行盲目射击。21时,陆军第二梯队登陆,22时,歼灭守敌110名,其中毙伤尉官以下32名,俘虏校官3名、尉官42名、士官23名,11名下落不明。我陆军牺牲47名、伤167名,失踪3名;海军无伤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