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灰胸薮鹛
释义

灰胸薮鹛为鶲科薮鹛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系雀形目,画眉科,画眉亚科的留鸟,羽色鲜丽。主要生活于海拔1830-2135米间的山地。食物杂性,既食膜翅目、鳞翅目昆虫,也食植物种子和果实等。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灰胸薮鹛

拉丁学名:Mt.Omei Liocichla

二名法:Liocichla omeiensis(Riley)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属:薮鹛属 Liocichla

种:灰胸薮鹛 L. omeiensis

分布区域:中国的特有物种

体型

体重♂29-34g,♀28-34g;体长♂170-203mm,♀154-185mm;嘴峰♂11-13mm,♀11-13mm;翅♂71-76mm,♀70-78mm;尾♂78-89mm,♀78-82mm;跗蹠♂30-34mm,♀28-31mm。

食性

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

生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3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灌丛中,常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活动或觅食。

物种特征

额橘黄色,头顶至枕青灰色具白色羽轴纹,眉纹橘黄色,从额基直达颈侧。颊和耳羽灰色或橄榄灰色,后颈橘黄色,其余上体灰橄榄色或灰橄榄黄色,方尾、橄榄绿色,外侧尾羽橄榄褐色,所有尾羽均具黑色横斑,尤以中央一对尾羽横斑最为显著,到外侧尾羽横斑逐渐变得模糊和不清晰,尾羽尖端赤红色,外侧两枚尾羽尖端黄色。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黑色,外侧1-2枚初级飞羽外翈边缘黄色,从第三枚初级飞羽开始外翈边缘基部赤红色,远端边缘黄色,次级飞羽外翈基部黄绿色,中段羽缘亦为黄绿色,而端部羽缘赤红色。下体灰色,腹中部橄榄黄色,尾下覆羽黑色,羽缘黄色,羽端赤红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雄鸟翅斑和尾下覆羽端部的赤红色在雌鸟均变为浅橙黄色,其余与雄鸟相似。嘴、脚褐色或棕褐色。

体型略小的(17厘米)的薮鹛。上体灰橄榄色,下体及脸侧灰色。额、眉纹及颈侧橄榄黄色。具明显的橙色翼斑,初级飞羽及三级飞羽黑色,羽缘黄色。方形的尾橄榄色而带黑色横斑,尾端红色。外侧尾羽羽缘黄色,尾端偏红。臀近黑,羽尖橘黄。雌鸟的尾及翼羽无红色羽缘。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色。

叫声:响亮清晰。

野外鉴别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15-20cm。头顶灰色,前额和眉纹、后颈和颈侧橘黄色,耳羽和下体灰色,腹中黄色。上体灰橄榄黄色,飞羽黑色具红色和黄色翅斑。尾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和红色端斑,尾下覆羽黑色具红色端斑。特征极为明显,野外容易识别。

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米有限的山区森林。(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马边、峨边、屏山和二郎山一带)。

习性

惧生,隐匿于常绿山地林、林缘及次生林的稠密林下植被。

种群与保护

灰胸薮鹛是中国特产鸟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是一种珍稀濒危鸟类,濒危原因可能是被人捕捉进行鸟类贸易,被捕鸟的数量记录惊人。目前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 世界濒危生物物种红皮书和鸟类生活国际 (Bird Life International) 全球濒危鸟类名录。四川省亦将它列入了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