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郁
释义

药物名称,黄郁\\郁金 (《药性论》),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植物形态

①姜黄,详姜黄条。

②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

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

块茎卵圆状,侧生,根茎圆柱状,断面黄色。

叶基生: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

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

花期4~6月,极少秋季开花。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姜黄或蓬莪术)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③莪术,详蓬莪术条。

采集

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药材

①黄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

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

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

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

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②黑郁金又名:温郁金、川玉金。

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

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

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

气无,味淡而辛凉。

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

③白丝郁金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外形较黄郁金瘦长。

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

味微辛,香气亦较差。

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④绿丝郁金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

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

味辛而重,香气不显。

产四川。

化学成分

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0.8%,樟脑2.5%,倍半萜烯65.5%,主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22%等。

还含姜黄素0.3%、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

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

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

药理作用

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对胆甾醇(每天给予1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每天口服郁金水煎剂10克左右,100天后血清胆甾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对照组高,磷脂升高较明显,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与对照组无差异。

郁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给予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胆甾醇及C/P值均有轻度上升,但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

患有高胆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属植物Curcuma 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内使血胆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应下降,主动脉重量亦明显减轻,动物体重增加。

②其他作用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郁金挥发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必须用温水浸泡

润进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进,切片,晒干。

性味

辛苦,凉。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辛苦,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肺、肝经。

①《纲目》:入心及包络。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兼通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

凉心热,散肝郁。

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

⑿《要药分剂》:凉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

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 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即用之亦无效。

②《本草汇言》:胀满,膈逆,疼痛,关乎胃虚血虚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气虚胀滞禁用。

选方

①治心悬急懊痛:郁金半两,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一两,大腹皮一两(锉)。

上药,细锉和匀。

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熬服。

(《圣惠方》郁金饮子) ②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姜。

上各等分为细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三十丸,男子温洒下,妇人醋汤下,食远服。

(《奇效良方》辰砂一粒金丹) ③治妇人胁肋胀满,因气逆者:郁金、木香、莪术、牡丹皮。

白汤磨服。

(《女科方要》) ④治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存性为末二钱,米醋一呷,调灌。

(《袖珍方》) ⑤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郁金七两。

米糊为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水送下。

(《本事方》白金丸) ⑥治痫疾:川芎二两,防风、郁金、猪牙皂角、明矾各一两,蜈蚣二条(黄、赤脚各一)。

上为末,蒸饼丸,如桐子大。

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摄生众妙方》郁金丹) ⑦治风痰:郁金一分,藜芦十分。

各为末,和令匀。

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馀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压之。

(《经验后方》) ⑧治衄血吐血:郁金为末,水服二钱,甚者再服。

(《简易方论》) ⑨治呕血:用韭汁、姜汁、童便磨郁金,同饮之。

(《丹溪心法》) ⑩治尿血不定:郁金一两,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温服,日须三服。

(《经验方》) ⑾治血淋,心头烦,水道中涩痛,及治小肠积热,尿血出者:生干地黄、郁金、蒲黄。

上等分,为细末。

每于食前,煎车前子叶汤调下一钱,酒调下亦得。

(《普济方》郁金散) ⑿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研细)。

二味同为散。

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用和) ⒀治谷疽,唇口先黄,腹胀气急:郁金一两,牛胆一枚(干者),麝香(研)半钱.上三味,捣研为细散。

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

(《圣济总录》郁金散) ⒁治胆石及黄疸:郁金、熊胆、明矾、火硝。

研细为丸或作散剂。

每服一至三分。

(《四川中药志》) ⒂治肠梗阻:郁金、桃仁、瓜蒌各三钱。

水煎后加麻油五两,一次温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耳内极痛:郁金末,研细,每用一字,以净水调,倾入耳内,却急倾出。

(《圣济总录》) ⒄治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

(《濒湖集简方》) ⒅治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

(《医方摘要》) ⒆颠狂症。

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⒇痘毒攻心(痘疮忽由白色变成紫黑我,不出脓,日夜哭叫)。

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将郁金切片焙干,研为末,加脑子(炒)半钱。

每服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调下。

二服后毒气从手足心发出,如痈状,病乃痊瘉。

(21)心气痛。

和郁金、附子、干姜,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朱砂为衣。

每服三十丸。

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22)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

用郁金(烧存性)研细,取二钱,以米醋调灌能,转危为安。

(23)鼻血、吐血。

用郁金研细,水服二钱。

不愈。

再服一次。

(24)阳毒下血(热气入骨,痛不可忍)。

用郁金五个,牛黄一个、如皂荚子大,做成散剂,每服用醋浆水一碗煎三沸后,待温把药送下。

(25)尿血。

用郁金一两、葱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温服。

一天服三次。

(26)风痰壅塞。

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共研为末。

每取少许,温浆水调下。

同时,以浆水一碗,漱口吐涎。

可以吃一点东西压一下药味。

(27)痔疮肿痛。

用郁金研细,加水调匀搽患处。

临床应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郁金粉每次5克,日服3次。

共治33例(急性22例,慢性11例),结果自觉症状消失者21例,减轻者11例,1例无改变,疗程平均为31天;有明显体征的26例中,14例完全消失,9例减轻,3例无改变。

所有病例在治疗前转氨酶都有明显变化,治疗后完全达到正常者18例,明显降低或接近正常者9例,其余无改变。

24例患者经血清蛋白检查,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升高现象;7例做了马尿酸排出试验,治疗2~3星期后,有6例排出量明显增加。

据本组病例观察,郁金对止痛、退黄、使肝脾缩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已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共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

②《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

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

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

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而归原矣。

前人未达此理,乃谓止血生肌,错谬甚矣。

③《本草经读》:郁金,气味苦寒者,谓气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

其云血积者,血不行则为积,积不去则为恶血,血逆于上,从口鼻而出,则为衄血吐血,血走于下,从便溺而出,有痛为血淋,无痛为尿血,即金疮之瘀血不去,则血水不断,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统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于积血,特取其大有破恶血之功也。

盖血以气为主,又标之曰下气者,以苦寒大泄其气,即所以大破其血,视他药更进一步。

若经水不调,因实而闭者,不妨以此决之,若因虚而闭者,是其寇仇。

且病起于郁者,即《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大有深旨,若错认此药为解郁而频用之,十不救一。

至于怀孕,最忌攻破,此药更不可以沾唇。

即在产后,非热结停瘀者,亦不可轻用。

若外邪未净者,以此擅攻其内,则邪气乘虚而内陷。

若气血两虚者,以此重虚其虚,则气血无根而暴脱。

此女科习用郁金之害人也。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5:48:42